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晋书法、绘画、雕塑和音乐等艺术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相对于艺术的繁盛,东晋的诗歌则有相对衰落之态。原因有:一、东晋文坛吹起的一股玄学之风,减少了文人的诗歌创作激情;二、东晋文人偏安江左的苟且心态,对东晋文学也有直接影响;三、东晋文人的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四、诗歌的创作群体缺乏诗性精神。  相似文献   

2.
晚唐诗歌对词体的定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杜牧的诗歌尤其是七言绝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词体发生着影响:杜牧诗歌的隐约深细为词体主流意境的形成导夫先路;杜牧诗歌将伤眷伤别的题材演绎得细腻多情,朦胧要缈,为词体所继承;杜牧诗酒风流的生活为后世词人提供了写作素材和写作的心境。前两个方面又都和晚唐文人与两宋文人更偏重隐约精微的审美心态有关。  相似文献   

3.
政治上无所作为的南朝帝王多数擅长诗文,而且在文人集团当中充当领袖的角色,引导着南朝诗歌的发展走向;所作诗歌题材较为广泛,语言精致,风格轻柔,对后世诗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曹植诗歌特点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植是建安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其诗歌题材广阔、抒情真挚、风格绮丽,创作既体现时代风采又别具一格。形成这种诗歌特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一、诗人本身生活多变,命运多舛;二、诗人的个性和文人气质;三、民歌的熏陶和自身的开拓;四、文化的发展,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中国诗歌文人化是中国诗歌的重要特征。曹植的诗歌对中国诗歌文人化起到奠基的作用,其特征表现在:思想境界的文人化、审美情趣的文人化、语言风范的文人化。曹植的诗歌体现了中国文人的诗歌理想,这种理想包括了诗歌思想上的忧患、审美上的超越、语言上的精美。历代中国文人不断地丰富这个理想,使得中国诗歌在曹植奠定的基础上,一步一步走向极致。  相似文献   

6.
北方汉族民间情歌的地域特点马华祥中国向来享有诗歌大国的美称。民间歌谣和文人诗歌一样优美丰富,但研究者往往独重文人诗歌,而不屑于研究民间歌谣。事实上,优秀民间歌谣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并不在文人诗歌之下,共影响远比文人诗歌深广。民间情歌是民间歌谣中最优秀...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人的心态,是人类古代文化史上一道比较独特的“风景”。这一独特的心理生态,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异性密切相关。文学史上林林总总的现象或文学作品。都是文人心态的显性呈现。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古代文人展现给后人的,又是怎样的一道心灵的“生态景观”。这一组关于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短文,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析。《从小说作品考察中晚唐士子的文化心态》,从多层面对中晚唐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人心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梳;《文体概念演进的心理依据及意义》,从创作主体的意识心理角度探讨诗歌文体概念的发生与诗歌文体诞生后创作主体的心理状态;《遁归心灵宁静的港湾》。在肯定隐逸文化正面作用的同时。着重探究了它存在的负面影响;《初元与晚明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之异同比较》,关注的是两个特定历史时期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的异同;《谈谈中国古代文人的侠义情结》。深入探讨了文人对侠的爱与惧兼备的复杂心理;《男权阴影下女性作者隐逸心态片论》,从女性的视角对隐逸心态进行了别一种探索。对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探讨,不仅能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内心活动凝定的文化产品,而且有助于我们检讨自己当下的文化心态,以一种更健康的文化心态创造未来的新生活。[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姚贾诗派是中晚唐之际重要的文人群体和诗歌流派,幽居是姚贾诗派的生存状态与人格精神;禅定与苦吟,体现了姚贾诗派的禅学观与创作风度;《极玄集》内蕴着姚贾诗派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9.
从历代文人题大庾岭诗歌中可见,因大庾岭地理特点和不同时代文人的人生经历、思想抱负的不同,题大庾岭诗歌的价值内涵也就有其共同性和特殊性。题大庾岭诗歌作者群具有特殊性,主要有被贬南迁及北归的文人,南下任职的文人,为国奔走的文人。诗歌内容主要体现在描写大庾岭的自然风光,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这三个层面上,表现出个人的审美倾向和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0.
简论武则天对唐代文学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则天对推动唐代文学发展的贡献表现在:其对文学的爱好,对文人的重视,激励了文人的文学创作;其选士制度的改进,扩大了文学创作者的队伍;其对政体的改革,为文学创作打开了禁区,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抬高道释两教地位,拓宽了思想领域,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形式与内容;其杀戮宗室大臣、打击豪强势力,为文人提供了可供竞争的官位,也引发了文人抒发感慨的激情。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切韵》与永明文学互相观照,并得出以下结论:《切韵》无论在命名上,还是在编写宗旨、编写原则和编写体例上,都忠实地体现了永明文人的文学主张;《切韵》在分韵上,更是全面继承了永明文人的诗歌用韵。文章还指出:《切韵》最主要的音系基础应该是金陵音,这个金陵音实际上就是以永明文人为代表的南方文人在做诗时所用的语音,它以东晋南渡以前的洛阳旧音为主干,同时吸收了一些吴音。  相似文献   

12.
建安时期,诗赋等文学作品在其文人立言价值观中的地位、价值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与凸现。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因之一就是文人的文学活动。其表现为:文人创作日益生活化、普遍化,并成为文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人进行了有意的文学品评活动;文人在文学活动中表现出非凡的文学才能.其通常被时人、后人以文学家的身份来对待、看待;文人的文学活动的文学性较以前大为增强。  相似文献   

13.
朱少山 《语文知识》2014,(12):21-26
在我国的历史传统中,“君子登高必赋”(孔子语)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和心理情结,“不歌而咏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班固语)。登临赋诗往往成为文人集体无意识的行为,陶渊明《移居》:“春秋多佳节,登高赋新诗。”在正月初七、十五以及重阳节,文人常常会登临高处,即兴赋诗;即便不是在佳节时候,文人也喜于“登高望远”。由此,登高题材的诗歌成了古代诗苑中亮丽的风景线之一。  相似文献   

14.
古老而文明的中国,可以说是一个诗、词的国度。从上古诗歌《弹歌》,到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从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到位居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高峰的李白和杜甫的诗作;从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到分属婉约和豪放词风的柳永和苏轼的作品,可谓是博大精深,意存高远。  相似文献   

15.
廖瑜 《现代语文》2007,(5):83-84
张九龄是唐玄宗开元时期的最后一位贤相,也是盛唐文人所景仰的时哲和文宗,现存诗歌218首,风格雄漳秀丽,声律与风骨兼备。其诗歌艺术已初具盛唐气象,是盛唐前期的一名重要作家。  相似文献   

16.
黄景仁是清代乾嘉时期富有特色的诗人,他的诗歌被称为盛世衰音的典型。怀才不遇的感慨与寒士的无奈悲凉在其诗歌中交融在一起,济苍生的伟大理想与卑微人生的矛盾,使其诗中充满了文人末路的深沉感慨。这种感慨通过其对意象的选择充分表达出来。月的意象更多地蕴涵着作者的身世之感,而剑的意象一方面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又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紧密相关。月和剑两个意象统一于作者反复咏叹的秋的意象上。秋既是骚人哀怨的体现,又是盛世衰落的象征。黄景仁诗歌通过这几个意象所表现出的心态和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清中期文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7.
建安时期,曹魏集团对前代的音乐进行了一次搜集和整理,使一批濒于失传的古乐得以延续下来,同时对古乐进行了一定的改造。音乐的再兴和变化对建安诗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音乐的兴盛直接促使一批诗歌作品的产生; 商乐的兴起对建安文人的文学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音乐的变化促使了乐府诗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8.
明代永乐时期,东宫太子朱高炽周围的文人群体表现出与其时主流文风台阁体不同的兴趣与审美追求。述怀与隐逸是东宫文人群体最主要的两类诗歌题材,与此相应的,他们的诗中经常出现"剑"、"玉"及与其相关的两组意象。东宫文人群体的身份、角色意识导致了他们与台阁文人不同的文风追求,而东宫太子对文学性较强的诗文爱好也支持了东宫文人群体对诗歌文学性与审美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从诗歌类型角度考察,梁陈音乐类诗在主题、艺术特征、情感上有其相似性。但是陈代音乐类诗呈现出知音主题回归、家园意识增强,诗歌咏物特征减弱,情感心灵化趋向增强等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出陈代文人集团特征、南北文学融合趋势以及文人心态,其后的隋唐代音乐类诗歌强化了这种变化,诗歌情感心灵化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20.
文人漫游是唐代颇为流行的社会风尚,江南地区是最重要的目的地之一。表现江南清新秀丽的诗歌构成了唐代山水诗的重要内容。江南自然风物对唐人创作有直接感发作用,其作品融入了他们丰富的人生情趣与感悟;同时江南文化特质对他们的审美倾向也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漫游江南与江南山水诗歌创作成为唐代重要的文学、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