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也是古代小说的形成期,此时小说已经取得了文体上的独立.小说作者虽然是为"明神道之不诬"或品评人物言行,但以<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小说、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志人小说以及<笑林>等笑话类小说,客观上均表现出各具特色的娱乐功能,并呈现出一种由雅渐俗、由隐渐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褚洪敏 《德州学院学报》2004,20(5):70-73,50
普罗小说作为一个非常奇特的文学景观,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无论人们对它褒贬与否,它都有其不可忽视的文学史价值.本文试图从小说功能观的改变、激情叙述模式和结构模式三方面来探讨普罗小说的文本特点,以此揭示出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毫无疑问,中国古代寓言文学理应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古代寓言文学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古代寓言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它产生于社会大变革、散文大发展的先秦时期,成熟于唐宋古文运动中,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元明清以降,又和小说、笑话互相影响、渗透。中国古代寓言文学以其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们民族性格的形成也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勰的<谐隐>有两种:一种谐隐是一种文体,像笑话等诸类,而笑话诸如先秦诸子中的一些,大部分从民间而来,跟街谈巷议的小说,都属于民间文学,故刘勰把谐隐比作小说;一种是在文章里运用诙谐的笔调或伪饰的手法,这类不成为一种文体,就像赋,尤其是俗赋,其手法语言特点极像小说.这与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及统治阶级的喜好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内容形式和创作手法上看,《天赋》是一部典型的元小说,它是关于创作的创作,小说中的小说。虽然《天赋》以激进的方式与传统小说告别了,但纳博科夫正是通过它,宣告了自己与俄罗斯文学传统的血肉联系:俄罗斯文学是作品真正的主角,俄罗斯文学传统不仅鼎力支持了小说男主人公费奥多尔·戈都诺夫天赋的成长,也成就了《天赋》,它成为作家写得最好的一部俄语小说作品。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者近些年来开始关注文学的治疗功能,对文本的文学治疗功能的探讨成为文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切入点。该文在文学治疗功能的理论基础之上,以小说《流动的花朵》为例,论述小说运用于针对流动儿童的文学治疗的可能性:第一,小说中所描述的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与成长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切合了现实中流动儿童的心理历程,有一定的现实对应性;第二,小说中昂扬的精神力量和圆满的结局弥补了现实生活中流动儿童的缺失性体验,满足了他们对归属感、幸福感、平等性等的心理需求。同时指出,要验证一部文学作品是否能达到文学治疗的功能,归根结底是要看读者的阅...  相似文献   

7.
《邢台学院学报》2015,(3):143-145
笑话这一体裁是大众化的。《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和《小说林》是晚清小说杂志中最具代表性的。他们刊登了273则笑话。有些对于今天的中国读者来说已经"过时"。笑话不再让人发笑的原因:一是由于语言的变迁,二是由于服装的变迁,这是文化变迁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是中国文学现代性建构的时期,是文学启蒙的时期。此时许多的青年作家开始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而“问题小说”是现代小说发展的雏形。它体现了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展示现实主义的特性,但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现实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9.
教育小说或曰成长小说是启蒙运动时期首先在欧洲的文学舞台上出现的.把它与当时教育界所关心的重大问题、乃至当时的重大社会变革联系起来考察.教育小说可以肯定地解释为新的教育理想在文学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往往不是呈现在小说家与理论家的宣言和理论中,而主要渗透在小说家们的作品中。因为文学观念不光是宣言,它并非全由一人发表,然后大家起来拥护或反对。它常常是在一段时间内,人们按照不同的理解,以文学实践本身对它进行表述、补充和认同。总之,它是一个积淀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古代小说除了其自身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外,还以每一部作品向人们宣告作家对自己所采用的这一文学样式的理解,从而显示出观念的进化。在《世说新语》这部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它在小说观念上对前人的承袭和反拨,也可以发现它对后代志人小说观念的启示和规定。它的出现,是志人小说观念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美国小说《飘》之所以能广泛流传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艺术上的极高造诣,二是电影的推波助澜。然而,与小说的畅销和电影的火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文学史或文学手册中有关它的评论极少。很多人认为它是一部政治上反动的作品,这主要表现在小说对奴隶主和奴隶的阶级地位的描写,以及对南北战争有仇视情绪。尽管美国文坛一直有意贬低《飘》的文学价值,但它虽然未能进入文学经典的殿堂,却走进了千百万读者的心中。  相似文献   

12.
邯郸淳的《笑林》①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笑话集。在这部小说里面,作者主要通过嘲讽戏谑的方式来娱乐大众,但是其中还蕴藏了许多人生哲理,并且包含了作者对于儒家思想的尊崇。最重要的是从中反映出魏晋时期文学的自觉和文人的独立意识以及当时嘲谑之风的兴盛。  相似文献   

13.
“文革”结束后,适应国人情绪宣泄和政治批判的需要,“伤痕文学”应运而生。它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文革”及“文革”前的政治运动给中国人造成的创伤。“伤痕”文学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当代结束了“非人”的文学的历史。伤痕小说在艺术上一般比较粗糙、直露,但它还是提供了大量可以对某种荒谬的历史加以阐释的信息。继之而起的“反思小说”则把沉重的思考带进了文学,它恢复了文学质疑生活的功能。反思文学由于大多浸透了血泪人生的感悟,反映的又是苦难已被超越的审美心理,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的悲剧力量中隐含的历史批判,也给了从集体迷误中走出来的人们以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4.
在文学观念和创作实践上,乡土文学作家一方面以西方先进的文学为参照系,师法欧美,输入新潮,逐步实现文学的现代化、科学化,明确界定了各种文学体式的特性,区分了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之间的差异,析定出它们各自的艺术功能;另一方面,又创造性地使各种文学体式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幻化出一些新的带有综合特点的边缘交叉文体,散文化抒情小说就是其中一种(另有散文诗、诗体小说等)。散文化抒情小说的艺术特质是以抒情为主导的艺术功能,这是与一般的规范小说——写实小说审美差异的关键所在。由于这种差异,二者必然在小说的组织结构方式、形象塑造方法和艺术表现手法与技巧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途径。下面我们将逐一讨论和比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文学小说的地位,冯梦龙将小说与诗、赋、释、道等相提并论,以同经、史等大道相对应的方式强调小说之“小”。《四库全书总目》则强调小说之“说”,并以文学小说不符合目录学体例要求为由将其驱赶出小说的范畴,但《四库全书总目》中采集的小说体例照样不统一,所以在给目录学小说分类的过程中还是以小说之“小”为依据。文学小说重视小说的审美价值,而目录学小说则重视小说的社会功能,以强调文学小说的社会功能为由争得一席之地结果是徒劳的,明确提出文学小说的审美特征,强调文学小说与目录学小说截然不同才是正道。  相似文献   

16.
“诗化小说”是19世纪末法国象征主义运动产生的一个文学传统,并进而影响到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诗化小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存在的一个重要的文学形式,它独特的特征及存在价值值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笑话是以"笑"为显著特征的文学体裁,相伴中国的正统文学发展至今,具有深刻的审美意义.本文试图从文学审美的角度从笑话的语言层面、形象层面、审美意蕴层面讨论其美学意义,并试图探索笑话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普罗”是“无产阶级革命”(英语Proletariat)一词的音译“普罗列塔利亚”的缩语。普罗派小说则指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初倡导“革命文学”的一个小说流派。它风起于20年代中后期,从社会角度看,它与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紧密相联,是思想文化革命向政治革命过渡的产物;也是20年代的中国青年知识群体顺应时代潮流,从追求个性解放到追求社会解放转变倾向在文学上的表观。所以,在对它的研究和考察中会强烈地感爱到政治色彩浓厚的社会历史因素对小说肌体的注入,以致强有力地制约着小说的话语形式、文本特征以及谙种功能。在现代小说的流程系列中,不论人们曾对它有过多少褒贬的情感或评论,普罗小说作为一种既存的小说模式,一个无法中断的中间环节已经在20世纪小说的研究中获得了对象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幻小说源自西方,然而幻想小说的萌芽应在中国。中国科幻作家比外国科幻作家更关注科幻文学与主流文学的关系。在叙事机制上,西方科幻创作抓住科幻文本迷人之处,它的魅力并非那些“已经得到的知识”,也不是业已形成的“人生观念”或“人文信条”,它的哲学和美学功能远远比这要多得多。中国科幻小说继承了几千年丰厚的文化积淀,融化其中有益的成分,借鉴意识形态的风格而独树一帜。以往的理论认为,科幻小说是“以科学幻想为题材的小说”,其实科幻小说描述的不是一种小说,它是“利用科学的创作方法写未来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是在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和中外文学的碰撞、交汇的背景下建构的,它的逻辑基点也直接受到了其背景的影响。总的看来,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建构的逻辑基点就是“文学是人学”的文学观念,而这一观念又是与关于人的知识分不开的。正是在这一逻辑基点上,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形成了自己家族叙事及关于家族话语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