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利益决定一切,欧洲国家林立,是不可能用一个声音说话的。伊战却把分歧展示在世界面前,而美国防部长拉姆斯斐尔德也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新老欧洲”论。欧洲怎么了?本文拟就其产生的原因及欧洲的走向作些探究。  相似文献   

2.
周铮 《文教资料》2010,(36):36-38
汉语词缀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针对留学生在使用汉语语素"老"的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作者从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中找出典型错误案例进行归类,从语法和使用两方面进行分析,找出留学生的错误主要集中在词缀的使用上,并且从教师传授知识的角度出发,针对性地提出汉语语素"老"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老"缀新议--兼论"老鹰"的"老"不同于"老虎"的"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慧媛 《现代语文》2006,(2):121-122
"老"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词缀.目前大家较为一致的认识是,词缀"老"来源于形容词"老".<说文解字>这样为"老"释义:"老,考也,七十曰老."可见,"老"的本义与"胡"、"考"类似,是指"年纪大,高寿".当然,随着后来词义的扩大,"老"已不限于指"七十"而泛指"年长".  相似文献   

4.
词缀“老”在汉语构词中,出现频率很高,构词能力较强。现代汉语词汇中“老”沿着不同的结构方向虚化后,又增添了新的语义。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词缀“老”的结构、语义色彩的进一步梳理,使词缀“老”的结构脉络和语义色彩更加条理化、明晰化。  相似文献   

5.
杨波 《现代语文》2008,(6):39-40
我们对于语素“得、不”的实义用法略去不谈,而把重点放在分析他们附加在词中间虚化的、类似中缀用法的特征和来源;并对各种“得、不”放在词中不同用法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即老“三步”,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实现了小康。江泽民同志提出的21世纪第一个10年、第二个10年和前50年的战略目标,即新“三步”,特别是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将指引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王文胜  孙喆 《现代语文》2007,(6):113-113
近年来,"吧"族词正悄然加入汉语词语阵营,并呈继续扩大态势。张莉《说"吧"》一文中,发表看法,提出新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不断生成的"吧"族词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吧"族词本身,唯有站在中外文化交流的现代社会背景下加以审视,才能理清"吧"族词的生成过程。笔者  相似文献   

8.
从《老乞大谚解》“们”“家”的使用看词缀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乞大谚解》大体上反映的是元末明初时期北方的汉语口语。通过考察“们”“家”的使用,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两个词缀在当时的用法及在近代汉语史上的发展演变,并可依此探讨词缀的界定、词缀虚化的阶段性特征及语料的局限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庭宏老师就拙作《经常被误用的成语》提出了异议,王老师认为“空穴来风”“美轮美奂”两词的词义已发生了变化,并援引《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吕叔湘主编)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李行健主编)为证。这两部词典正如王老师所说,对这两个词作了新的解释。在这里笔者首先要说明的是,对这两个词语的不同解释并非完全如王老师说的那样属于“新旧版词典”之间的差异,而是不同词典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苏轼“以诗为词”与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理论主张,具有内在精神的一致性。他们词论最大的共通性在于,都在努力地推尊词体,维护词体高雅的格调。  相似文献   

11.
刘金勤 《现代语文》2006,(12):49-49
"此""是""斯"都是古代汉语常用的指代词,讨论"此""是"的论著较多,而讨论"斯"的论著却较少."斯"在不同版本的《古代汉语》的注释中,存在着一些分歧,给教学带来不便.本文试图从语法化的角度,分析其分歧存在的原因,并对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N的A”进入句子作主语、宾语要求动词是非自主动词。大量的非自主动词既能作“N的A”的谓语,也能作“N的A”的述语。而一些非自主心理动词只能作“N的A”的述语,构成述宾结构,一些非自主能愿动词只能作“N的A”的谓语,构成主谓结构。  相似文献   

13.
从"门"族词中看类词缀对当代汉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当代汉语新兴词语——“门”族词,代表了广泛类词缀的特征。类词缀的大量产生,深刻地影响到汉语词汇系统,强化了汉语词汇的系统性,促成了各种外语对汉语词汇系统的渗透。  相似文献   

14.
以李泰洙(2003)的《〈老乞大〉四种版本语言研究》为对照,试对《老乞大》四种版本中“待”、“敢”的使用情况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宋初香而弱的词风,苏轼在诗祸日炽、诗的言志功能受到约束的环境下,提出词“自是一家”的革新主张,力图使词摆脱音律的束缚,改变“娱宾遣兴”的功能,其根本的目的是借词来承载诗的抒情言志功能。李清照则是在徽宗朝提倡音乐复雅的环境下,有感于词坛多种风格并存,试图通过“自是一家”的革新理论,来规范词的文体特征,对传统词风进行雅化,使词获得与诗同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大量的由“虫”作为后位附加词素构成的词语形成了“虫”词族,在具体分析“虫”词族词语包括感情色彩和表现风格色彩在内的语义特征和结构类型的同时,还论述了“虫”词族词语产生的语言内部原因和社会原因,最后利用语言的潜显理论对这些词语未来的发展状况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工程位于邯郸西部,在方言划分上属于河北省晋语区邯磁片.在工程方言中,"圪"是普遍存在而较有特色的一个词缀.它在本地的读音,声母是舌塞音[k],韵母是央元音[(e)],带有比较明显的喉塞尾[(?)]."圪"一般没有词汇意义,不能区别词性,大多数情况下只起标音作用,有时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复岭 《现代语文》2006,(2):120-121
狗年来了,报刊和因特网上拿狗说事儿的文章也多了起来.笔者也想来说说几个由语素"狗"开头的称谓语--"狗主人"、"狗保姆"、"狗医生"等.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录语素"红"义项6条,构词最多的是①义占4/5略强,最能产的是偏正式占4/5强;"红"义项完全概括其变义不到50%,语素共义与其语素变义有"突变"现象,如果将"红"义项概括为10条,其变义与共义基本趋向一致。  相似文献   

20.
周同燕 《文教资料》2009,(12):38-39
依《说文解字》里“老”的解释,“老”有两个特征:一是年事较高;二是出现了须发变白的生理特征。以此为基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老”字的17个义项、183个词条有一个庞杂的意义演变轨迹,而这些“老”的性质也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