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张楠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29-30
李洱对当代的小说创作中话语方式的运用一直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解读和运用,在他的作品中互文性对话这一叙事策略被运用的精准到位、恰到好处。互文的运用使李洱的作品在结构上和内容上都更加模糊,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可以在作品中寻求到不同答案。 相似文献
4.
“互文”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的一种修辞手法,即在连贯的语言里使本应连在一起说的两个词,上下各出现一个而省去另一个。它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5.
6.
诗与禅通,可谓汉语诗歌文化精神中一个极具魅力、奇妙绝伦的艺术元素。它形成于佛学东渐及中国禅学本土化的过程中。汉诗将佛教禅释的思想精神深度消化,把本质相异的文化因子转化为丰富自体的艺术手法和感知手段,使汉语诗学传统获得全新的演绎与革新。研究得知,这个过程是在一种异质同构的形式下渐进完成的。认清以禅喻诗的形成特点和根源,对于把握好汉诗的思想艺术和文学风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梁国祥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17,(9):56-57
《阿房宫赋》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经典篇目.一直以来,所有的语文教学参考书(教师教学用书)基本都采用(沿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解读文本、概括主旨,而忽略了课文从人性角度总结秦朝覆灭历史教训的深刻性.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便是人们忽略了《阿房宫赋》中互文修辞格的使用,误读了文中的关键句,从而“矮化”了文章的主旨. 相似文献
8.
朱寅 《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1(5):18-19,10
南朝时期由于统治者以及上流社会文人的倡导,文风以绮丽浮艳为盛,流传至今的作品多以歌咏风花雪月为主,大多数作品的内容空洞无物,但也有一些作品因为灌注了创作者的真情实感而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在这些作品中徐悱、刘令娴夫妇的赠答诗值得注意。这二人的作品语言清新,情感深沉,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