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册》是李佩甫对中原大地关注思考的集中表现,是对人生命运追寻与叩问的深度表达,是李佩甫创作以来思想艺术的结晶。在访谈中,李佩甫针对访者所提问题主要从作品中的命运观念、人物形象、中原书写、艺术手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和解答。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乡土小说作家之一,李佩甫在其整个小说创作中,始终保持着对中原农村的关注和对豫中平原地理经验的极大依赖。与地理经验有关的文本重复是李佩甫小说的重要特点之一。重写和改写给他的创作既带来了超越的可能,也造成了某种局囿。李佩甫丰富和更新自身地理经验的过程,也是他不断调整个人生命经验与写作方式之间关系的过程。在"文学豫军"普遍艰难寻求"中原突破"的大背景下,李佩甫的这种努力无疑是值得肯定和期待的。  相似文献   

3.
李佩甫是当代河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植物书写"在《羊的门》《城的灯》《生命册》《平原客》等"平原系列"小说中都有鲜明呈现,它是李佩甫思考中原文化意蕴的重要切入点。在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语境中,少数人历经磨难如愿逃离乡村,最后却沦为城市生存法则的奴隶。"平原叙事"构成了李佩甫小说的主要叙事方式。平原乡村的民间文化形态不仅具有自由自在性,而且还存在着藏污纳垢的典型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原文化传统的矛盾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4.
《生命册》获得2015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使得更多人将视线聚焦于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在这个被构建出的"中原大地"上,李佩甫立足于当代农民特有的生存环境与社会背景,刻画着在这个现代化时代的乡村特有的焦虑、挣扎与归途,一如既往地从日常生活入手,创作与丰富着属于他自己的"平原植物"形象。李佩甫在他的"平原三部曲"中的植物叙述,对他的创作实践和文化意义的分析,与植物叙述背后的文化精神和深层内涵的探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女性作家群体的崛起是河南文坛的新现象。以邵丽、乔叶为代表的女性作家最初大胆书写女性情感经验,接受后现代主义观念,质疑由男性作家主导的本质化宏大叙事,为河南文学提供了新的面相,冲击了当代文学中以表现乡土苦难、批判乡村权力见长的"中原经验"。女性作家的创作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逐渐摆脱了单向度的女性意识表达,对社会历史的复杂性有了深入的体认,开始直面城镇化转型中的中原大地现实,创作出了社会关怀强烈、生活观照深入、情感指向博大的作品,较好地丰富了当代文学中的"中原经验"。  相似文献   

6.
周大新7部长篇小说题材不同,故事多样,叙事空间涵盖了乡村、军营、现代都市以及彼岸天堂,艺术笔触在过去、现在、未来自由驰骋。周大新始终是一位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家,其创作深深根植于生养他的中原大地和急遽变化的现实社会。从社会发展和历史规律的高度来认识现实、把握人生,表达出对现实发言的强烈愿望和介入现实的积极努力,是周大新长篇小说一以贯之的主体格调。周大新长篇小说呈现出广博厚重的思想内涵和清醒深刻的文化忧思。  相似文献   

7.
李佩甫是乡土书写中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作品最具本土特色。他用中原大地草木与花香编织着温馨的摇篮,里面盛满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与绵延的情感。在这种弥漫着泥土气息的氛围里,一方面讲述"小处活人"、"败处求生"的中原方式生存,一方面在新的文化语境中从城市与乡村的对峙中抽身而去,价值立场上表现出犹疑之后努力突破乡土的书写姿态。  相似文献   

8.
青年作家李佩甫最近推出的长篇小说《金屋》,读后如嚼橄榄,余味无穷,是一部蕴含丰富的作品。无疑,《金屋》标志着这位具有创作追求的作家的小说艺术日臻成熟。总体而言,《金屋》描写了当前变革中的中原大地上,蓦然耸起一幢颇具现代意识的、金碧辉煌的“金屋”;与此同时,金屋又诱惑了乡村中无数的男人和女人。继之,金屋也成了村民们眼中的洪水猛兽,罪恶的象征,并带来了扁担杨村的一片“喧哗与骚动”:艳羡、嫉妒、仇恨、诅咒……,使扁担杨这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中的重复,是作家建构文学世界、表达意义的基本方式。借助重复,李佩甫建构了他开满了"恶"之花的"豫中平原"文学世界;通过不同类型的重复及其变异,李佩甫在他的小说中表达出复杂多样、变幻莫测甚至互相矛盾的多重主题意义。对李佩甫小说中的重复的解读,可以让我们更科学、更深刻地认识文学中的重复现象,更有效、更具创造性地运用重复来表达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量植物意象的运用是李佩甫小说的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透过这些植物意象,那些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平原人"形象跃然纸上。隐喻乡村女性的乡间最常见的"牛屎饼花",折射出平原人"败中求生,小中求活"的生存本能的"小虫儿窝蛋"和"败节草",还有充满神秘色彩的"汗血石榴""人面橘"等,所有这些意象都无疑为我们洞悉作家是如何解读社会的提供了一个切入点,从而成为理解李佩甫小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李佩甫的最新小说《生命册》以走出无梁村的"我"为线索人物,描摹了中原乡村半个世纪的广阔社会生活图景和各色人物。本文从小说的人物命运和生活状态入手,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对小说中各色人物进行评论,揭示了人物命运和社会环境相辅相成的道理,构建了中原乡民独特的生态群落。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原作家刘庆邦始终关注着中原乡土文明。以作家的敏锐感知力,他注意到在现代观念映照下,中原大地的伦理观念的变化,并对此进行了展现和思考。在爱情、亲情、性爱的伦理叙事中,他的小说隐含着叙述者的叙事立场、叙事意指和道德趋向。  相似文献   

13.
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特殊文体,自本世纪初被引入中国以来,已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本文试从三个方面(作家作品对现实人生的积极介入、由"聚焦"走向"广角式"的综合观照以及强烈的理性思辨色彩)论述报告文学在新时期的探索与创造.  相似文献   

14.
1920年代文学青年的室内"硬写"表达了以"写作"谋生的一般性创作焦虑;体现了在"五四"落潮后这一特定的时代语境下,随着文学领域的日渐独立化、专业化和狭小化,作家对文学如何实现自我安放、如何介入现实人生的关切和思考;反思了对文学与人生的关系这一命题。丁玲1928年至1931年间的作品,描写了一系列青年作家的室内生活及"硬写"的焦虑。重审丁玲笔下作家的"硬写"现象,将有助于我们更具体、微观地把握1920年代的"硬写"赖以产生的时代语境以及作家在"自我"重构中对文学与人生的关系这一命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鉴赏》2010,(7):38-41,109
乔叶有“中原大地上的紫色牡丹”之美称。近年来,乔叶的散文作品频频被《散文选刊》、《读者》、《青年文摘》等刊物转栽,仅转载量就达二百余篇,乔叶也被多家媒体评为“十佳青春美文作家”。2003年。乔叶又被国内最具影响的第一文摘期刊《读者》聘为签约作家。她的散文,评论界称道为:“文笔细腻独特,清新隽永,富有哲理和智慧,对生命和人生的意义有着深沉的思辨和探索.多样化的题材统摄在机敏的基调中。蕴藏着准确动人的知识内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吧!  相似文献   

16.
阎连科是当下国内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其创作以传统现实主义为标靶,反对外在化、政治化对真实性尤其是个体生命、灵魂之"内真实"的戕害。置于文学史视野整体观之,这种被阎连科命名为"神实主义"的文学观,事实并非是对现实主义的离经叛道,相反可以深化我们对现实主义文学真实的理解,让文学告别矫饰与庸俗,更加贴近现实人生。  相似文献   

17.
立足新旧文学的纵向比较,聚焦新时期三部小说路遥的《人生》、贾平凹的《浮躁》、李佩甫的《城的灯》中共同存在的“婚变”叙事,通过分析发现,它们在运用“负心婚变”母题这一点上与我国古典文学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然后,从叙事模式、人物形象和道德评价等三个方面深入剖析,揭示出作家内在创作观念上的传统性因素是导致这一创作倾向的根本原因,表达了对作家们所坚守的道德信念的忧虑。  相似文献   

18.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分支之一,蕴藉了"济世致用""不平则鸣"的多元文化内涵,对作家创作理念和书写旨向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河南作家群沿承了现代文学的启蒙主义思想,融汇了个体的生活体验,在创作过程中,一方面聚焦传统乡村政治生态的反顾和批判;另一方面则以反抗姿态试图把反思和批判的视角触及到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揭示掩盖在黄土之下的民族性格与文化生态圈的潜在关系,全景式展现了中原大地上普通民众的真实的生活画卷。  相似文献   

19.
张炜小说《你在高原》中的女性人物审美形象,按照其美与丑的体现,可以分为五种类型:美丽的大地女神、平实的贤妻良母、迷狂的人间魔女、丑陋的堕落天使、逐臭的黑暗恶魔。她们面对生存现实和内心需求时,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中做了不同的选择,呈现出不同的生活状态,带给读者不同的审美感受,寄托了作家对现实世界人们审美观念的洞察和批判,对理想的审美人生的建筑。  相似文献   

20.
当代"先锋"小说家的创作均力求"真实",但不同作家的笔下有着不同的"真实",主要区分为三种:对叙述过程本身真实性的追逐、对现实人生原生态的摹写和对世界本体的存在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