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上课时,李老师让大家做一个游戏——恐怖"竹子"。看了这个游戏名称,你一定会很奇怪。竹子有什么恐怖的?它只不过是一种植物而已,既不会咬人也不会吃人,为什么同学们一听见"竹子"这个词就会变得精神紧张呢?其实,恐怖"竹子"是一个锻炼同学们注意力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一、同学们围成圈站立;二、每位同学将手掌张开,掌心朝下,右手食指抵住旁边同学的左手掌心;三、听老师讲故事,讲到"竹子"一词时,快速地用左手去抓身边同学的右手食指,同时将自己的右手食指从另一边同学的左手掌心逃脱出来。  相似文献   

2.
3.
今天,老师给我们带来一个意外的惊喜——居然舍得拿第二节课让我们做游戏这真是喜从天降呀!游戏名叫“恐怖”竹子,乍听起来的确有些令人毛骨悚然,老师的一番解释才使我们如释重负。游戏规则:大家围成一个大圈,每个人用右手的食指顶着别人的手掌心,而左手则打开手掌让别人的食指顶着,只要听到“竹子”二字,你的左手要迅速抓住别人的食指,同时右手则要从别人的手掌心逃脱,被抓的要接受惩罚。游戏开始了,只见许老师两手放在背后,悠闲地给我们讲起了故事:“森林里的小兔子在啃着萝卜,猴子双手捧着桃子,大熊猫这会儿正津津有味地嚼着竹子……”“…  相似文献   

4.
什么?竹子也会有烦恼?看了这题目,估计你心里爬出问号虫了吧?其实,“竹子”就是本人的外号!谁没有烦恼呢?这不,开学第一天就赶上一堆烦心事!  相似文献   

5.
去年春天.为了去看遵义,我们先到了贵阳。接待我们的,是一个姓马的导游。一见面,她就非常热情地问我:“以前来过贵阳吗?”听我说没有来过.她立即兴致勃勃地介绍:“看完遵义和黄果树瀑布以后,你们再看看我们贵阳的甲秀楼和阳明祠吧。”我问:“是那个哲学家和教育家王阳明吗?他也曾来过贵阳?”“何止来过,在我们这儿的影响可大着呢。”她的一番话,激起了我对王阳明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李海云 《班主任》2003,(3):43-44
竹子是我调入滨海学校第一年教的一个学生。记得第一天上课的时候,我正让学生们上台作自我介绍,一个瘦小的身影在教室门外迅速地闪过,我下意识地走到门外瞧了瞧,只见一个大约五六岁模样的小女孩傻傻地靠在墙边,身体很瘦  相似文献   

7.
<正>“身上有节不是竹,粗的能有锄把粗,小孩抓住啃不够,老人没牙干叫苦。”这个谜语你猜到谜底了吗?没错,它就是人们常吃的甘蔗。说起啃甘蔗,就想起小时候换牙期,常常有同学啃甘蔗的时候把牙给啃掉了。现在的水果店通常会帮你削皮、切段,还有的直接帮你榨汁,让尝甘蔗这件事省了不少力,甚至不出力。甘蔗水分充足、清甜爽口,始终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8.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哲学体系的核心和纲领,是王阳明的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人性论、道德论观点的集中概括和反映,是王阳明哲学思想的一大特色。重新认识和理解这一哲学命题,对于我们正确把握王阳明哲学体系的结构、形态并作出全面、正确的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阳明在矫正"朱学"流弊的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的"心学"体系。"格物致知"说是他批判和清算"朱学"流弊的主要切入点。王阳明将"格物致知"解释成"致良知"的功夫,并重新诠释"格物"之义和重新整合"格物"与"致知"、"诚意"、"正心"之间的关系。从形式上看,这些都是对朱熹"格物致知"说的反动和否定,但是实质上却是对朱熹说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中国哲学史上典型的知行观理论,今天研究它,不仅要弄清关于知行的道德和意识的两个理论进路,还要明白阳明是如何将二者合一的。当然除了从学理的角度理解外,还要究其现实根据,本文正是从这几个方面出发,粗浅的论述了"知行合一"思想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王阳明对圣人的理想人格的理解,认为圣人理想人格境界是由圣人之心、圣人之道、圣人之志、圣人之知和圣人之功等五个方面构成;强调圣人可以学而至,并向人们指出了成圣之道——"致良知",包括格物之功、立志成圣、从好善恶恶到为善去恶的过程,同时还告诫成圣过程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小学教学领域存在着众多的“格”(即标准、规定和要求),有课程标准之“格”、专家之“格”、校本之“格”。一些根本性的、规律性的“格”,规范、提升着我们的教学行为。对我们的教学具有普遍的积极意义,但某些“格”具有繁琐化、教条化的倾向。无形中成了教师的“紧箍咒”。在众“格”林立面前,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格”、“眼中有格”、“自成一格”。  相似文献   

13.
王阳明是我国明代最著名的哲学家,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发展了朱熹的心本体论和陆九渊的“心即理”的学说,在杨慈湖和陈白沙的思想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完备的、首尾一贯的主观唯心主义体系。通过揭示哲学基本范畴来把握某一哲学体系,这是研究哲学和哲学史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如同其他哲学体系一样,王阳明的哲学体系也是由一系列的哲学范畴联结而  相似文献   

14.
5月,在华南植(zhi)物(wu)园,两丛(cong)小梨竹在开出美丽的花穗(sui)后不久(jiu),竟(jing)结出了好多像(xiang)梨子一样的浆(jiang)果。竹类(lei)专(zhuan)家冯(feng)学林先(xian)生说,在全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的理想人格以二重性的良知为哲学基础,注重道德修养和个性表现,以伦理品格和审美品格的高度统一为价值标准,是道德修养与审美自由的统一。它既注重个体情感愉悦、追求精神自由与超功利又追求与天地为一的境界。“谦谦君子”、“狂者胸次”、“圣人气象”是王阳明心学视域中的三种人格典范,也是王阳明理想人格内涵的形象表达。  相似文献   

16.
修文县城起初叫龙场。龙场在明初属水西辖地。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贵州宣慰使奢香夫人承诏广开九驿,龙场为首驿。崇祯九年(公元1628年)建龙场大城一座,奉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王阳明心学体系的建立决非偶然,而是有其形成之契机。正是龙场这块土地养育了流放中的王阳明,并促使他能够“悟道”、“成道”,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心学体系。同时一再证明了在逆境中得道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自然观的重要内容,王阳明的"万物一体"思想从"心"与"物"的关系出发,把人与自然纳入到道德领域,从天人合德的角度肯定了"天人合一"思想。这对于当今时代的环境生态问题有诸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知与行的关系本来就是不可分的,无论在中国的古代,还是现代。中国古人对知、行的界定不同于我们之处,在于知与行不仅仅是认知领域的范畴,同样也是道德修养的范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只有从这一意义上去理解才是惟一正确的。简单地认定“行先知后”是唯物主义经验论,“知先行后”是唯心主义先验论,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当我远离祖国,来到这地球的另一端,莱茵河畔的美因兹时,心灵深处时时回响起童年素稔的丝竹优雅、锣鼓洪声的旋律.这旋律萦绕在心间,奔腾在血液中,化为我的灵魂的一部分.然而,我却久久不曾听到那泉淙莺鸣的江南丝竹、瀑飞骇耳的北国锣鼓了.但是,德国友人约瑟夫却给了我一个惊喜,他似乎久已知道我灵魂的饥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