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柳”是我国古代送别题材诗词的主要意象之一,这一现象源于中国古代自汉朝以来形成的“折柳赠别”的社会习俗。杨柳意象在送别诗词中有着多姿多彩的表现和生动感人的特点,为历代诗人所沿用不衰。“折柳”习俗与杨柳意象在送别诗词中的频繁出现,反映了中国古人的诗意性情及其万物有灵的哲学观念,同时也是“诗语”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杨柳"(willow)在汉英文化里具有不同的国俗语义.其独特的外在形象,经不同民族的审美情感、审美体验内化后,融入了复杂的情感因素、文化内涵,折射了中西方意蕴复杂的杨柳情结.  相似文献   

3.
李娟 《职大学报》2012,(6):50-52
《蓝色的蒙古高原》是一首浓烈的思乡歌曲,2002年被定为巴林右旗旗歌,其中的蓝色情感内涵令人唏嘘,蓝色文化内涵值得探究,蓝色艺术美感值得品味.。  相似文献   

4.
《笑》是冰心的一篇优美散文,全文描绘了安琪儿、小孩子、老妇人微笑的三幅画面,笑中充满爱。笑与爱和谐统一,构成了全文无以言表的美的意境。冰心美文,笑在文中,爱在心中,美在不言中。  相似文献   

5.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永乐年间官方组织编纂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类书,而《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官方组织编纂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二者在编纂目的、方法及思想内容、学术影响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汇辑了中国漫长历史进程中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同样强调荟萃古籍,保证了文献的完整性,其价值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6.
《古诗十九首》的相思离别之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诗十九首》的相思离别之情主要表现在游子和思妇身上,通过游子的思归怀内、怀恋故土和思妇的相思之爱、离别之怨、见弃之忧和无奈之诉展现离别带给他们的相思之苦,社会时代和文学自身是造成这一悲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吕天成认为"意境"是戏曲艺术整体美学效果的体现,又是戏曲品评中的综合标准和最终要求,是戏曲品评理论中的核心范畴之一。同时他也清楚地认识到戏曲意境论不等同于诗词意境论,它是叙事性境界和抒情性境界性的统一。这种符合戏曲艺术本体特征的观点,为以后独立、成熟的戏曲意境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一种理论导向。  相似文献   

8.
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古籍文献的开发与再利用也应提升到更为广阔的空间进行讨论.将古籍的开发和利用同文化产业结合,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本文在阐述了《四库全书》在中华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古籍深度开发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讨论了古籍开发的多种途径,提出《四库全书》的再开发策略,从文化到文创、系统...  相似文献   

9.
凯特.肖班在《觉醒》中体现了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小说中意象迭出,前呼后应,将声音、色彩和画面融为一体,给人生动而又形象的视觉印象,同时深化了主题。本文通过对大海、小鸟等意象的分析,使读者插上想象的翅膀,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主题。  相似文献   

10.
意象是意中之象,是"人心营构之象"(章学诫<文史通义>内篇一<易教下>),意象营构的必备条件是主观的情思与客观景物之间的有机交融.荣格说:"每一个原始意向中都有着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有着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欢乐和悲哀的一点残余."[1]<诗经>运用的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段,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不存在凭借幻想而虚构出超越人间世界之上的神话世界,因此,诗歌中的景物都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意象是意中之象,是“人心营构之象”(章学诚《文史通义》内篇一《易教下》),意象营构的必备条件是主观的情思与客观景物之间的有机交融。荣格说:“每一个原始意向中都有着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有着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欢乐和悲哀的一点残余。”《诗经》运用的是现  相似文献   

12.
乾隆皇帝对《四库全书》编纂思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乾隆皇帝政治思想的影响之下,《四库全书》反映了明亡清兴、民族主义以及忠君的思想特征,呈现出儒家经典地位至上、注重考证、文风雅醇以及忽略科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总目》中对庾信的评价代表了清代学者对庾信以及六朝骈文的态度,四库馆臣对于庾信与六朝文学并非持一味否决的偏激态度,而是承认六朝骈文的地位,对庾信的评价也相对客观。也正是因为清人注重吸收六朝文学的可取之处,确立了六朝骈文为正统的审美典范,为骈文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骈文在清中叶得以复兴。  相似文献   

14.
意象是思想的载体,作者通过意象可以隐晦地表达出真实的观点.二战后,美国出现了经济繁荣、思想荒芜的景象,生活在该背景下的女性的遭遇是普拉斯关心的问题.《钟形罩》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每个意象都承担着不同的使命.本文试图从被人们忽视的"水"意象入手,分析普拉斯想要通过该意象传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梦"是经典小说《红楼梦》的重要意象,《红楼梦》中的梦意象在本质上是一种原型意象,一方面,它受到原始思维神秘互渗律的影响,梦中的景象与现实经验相互渗透;另一方面,梦意象的创造受到神话———经验思维模式的影响,充满着万物有灵的诗性智慧。从原型层面透析小说中的梦意象,便于从人类精神深层结构上解析《红楼梦》中梦意象的神秘图式。  相似文献   

16.
卞之琳的名篇《断章》,意象安排妙处颇多.它的意象主干是事态的,具有顺接的流动之势,每一个事态意象内部又分出若干物态意象,物态意象在上下两句重复回旋,使全诗有了贯穿之线,气脉通达舒畅,增强了诗篇的视觉流动感;意象由实到虚 ,延展了读者遐思玄想的空间;事态意象的不同时态形式,强化了诗旨,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哲思回味.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将人类理性发展的历程分为“附魅”“祛魅”和“返魅”三阶段。“返魅”也称“复魅”,在这一阶段,文学作品表现为神魅性的皈依与魔幻性的穿越,通过文学艺术审美的诗意栖居来重建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审美复魅主要体现为反叛现代性、还原神魅性、寓意隐喻性。  相似文献   

18.
《道德经》作为道家最经典的代表著作,不仅被视为中华文化瑰宝,还深受西方翻译学者的喜爱,目前已有大量译本。本文以许渊冲英译版本Laws Divine and Human为文本,从多元系统论视角对《道德经》许译本文化意象诠释进行探讨,旨在认识翻译活动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并从全球语境、交往理性和译者主体性三个维度进一步分析许译本的翻译策略选择成因,对中国哲学典籍的跨文化构建和传播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比较《四库全书总目》、《旧唐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中记载的小说类唐代书籍的异同,进而分析《四库全书总目》中小说类唐代书籍的可信度,发现这些书籍总体可信度都比较高,并非杜撰、虚构,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自问世起,小说的叙事性就成为其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随着小说创作的丰富,一些带有浓厚散文化特征的小说开始出现在读者面前,萧红的《呼兰河传》便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篇。这篇作品的散文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其结构的散文化、语言的散文化、意境的散文化三个方面,通过类似散文的创作,萧红真切地展现了自己孤独而寂寞的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