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叶澜教授曾说:"新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洽"的"动态"过程。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促进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呢?一、关注学生的个性,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背景不同,对学习活动的认识也会有差异。对于学生的一些"独特"想法,如能巧妙处理,往往会生成新的教学思路,使课堂中出现闪光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时,课堂已近  相似文献   

2.
所谓"动态生成性教学",指在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现实中"生成"的课堂是精彩的课堂,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是课堂的点睛之笔。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实施,我们的音乐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独特性,努力营造一种使学生个性得到真正凸现、全面调动学生主体意识的新型学  相似文献   

3.
<正>生成性动态课堂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我们知道,课堂本身是动态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够确保其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作为教师应改变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来构建生成性动态的课堂,促使学生在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碰撞,产生创新等.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谈生成性动态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构建.一、运用学生的个性感触,生成动态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鉴于课堂教学本身的动态性特点,学生在  相似文献   

4.
在现今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动态生成"已成为每个教师不断攀登的高峰。我们要主动构建生成性课堂教学,让生成成为一种习惯,敞开教师包容的心胸,展示教师足够的智慧,把自己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相融,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和学生一起在动态生成中享受课堂的"精彩"。教学中,教师应该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理念来完成课堂教学,着力建构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课堂。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获取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但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能让我们收获意外的惊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及时引导,适度点拨,让学生的解读更加深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灵动的课堂往往源于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教学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需要我们因势利导,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悦纳学生,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并尝试着解决问题,对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充分利用,进入"无心栽柳柳成荫"教学境界,从而使数学课堂更加精彩、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精彩有效的课堂"都是我们永恒的追求.真正有效的数学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及其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这就是动态生成,动态生成本身就是教学过程中随机捕捉和适时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过程.叶澜教授曾说过:"新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因此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观察,学会倾听,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随时抓取在课堂中即时突发的新信息,及时筛选,合理取舍,选择有效的信息及时转化为新的课堂教学资源,调整预设的教学环节,进行生成性教学,从而使课堂在不可预约的精彩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卢梭说:"通过学生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从他人学来的知识要清楚得多、深刻得多,而且能使他们的身体和头脑得到锻炼。"因此,在新课改下,动态课堂的教学无疑恰当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的动态生成?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与摸索,对于思想政治动态课堂构建的策略谈一些见解,以期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根本上否定了"教材本位"的思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灵活地调整,使课堂教学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然而,纵观我们身边的生成性课堂,许多教师曲解了生成,往往就事论事,随声附和。于是,学生"沸腾"了,文本"架空"了,生成变成一种嘈杂、一串泡影。实际上真正"有效动态生成"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大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围绕这个总目标对生成内容进行合理地扬弃,使得课堂既不拘泥于原定的教育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学习的情况自然发展。"有效生成"究竟有什么规律可循呢?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生成"是新课程背景下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突出教学的个性化,追求学生生命的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预设教学内容,有效捕捉教学意外,质疑探究课堂问题,引导学生个性化、多元解读文本,从而促进课堂生成,利用课堂生成,不断演绎课堂的精彩,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灵动,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呼吸。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在课堂中如何巧妙利用"意外",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进行有机融合,使课堂能够时时预约动态生成的精彩!  相似文献   

12.
我们一直强调课堂的教学应是"生成"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表现。然而,我也认为高效的课堂、精彩的"生成",离不开充分的课堂预设。只有合理、充分预设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但在教学过程中又不能受到预设的限制,而让课堂失去灵动性。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正如叶澜教授曾经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数学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因而我们要捕捉生成资源,构建动态课堂。  相似文献   

14.
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但在实践中,不少教师却机械地解读了"生成"。信口开河,任意生成。非数学的"节外生枝",无谓争辩,挤占了学生有效的学习时间,课堂表面的热闹却掩盖不了实质的苍白。我们关注"生成性",不能仅停留在捕捉到教学实践中即时生成的生动情境、充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失真"现象呢?课堂变成执行教案的过程.究其课堂教学"失真"的原因就在于教师本身忽略了课堂教学真实本色的展现.而新课程中备受关注的"动态生成"的理念却恰恰追求了课堂这种真实本色的回归.那如何关注生成,还课堂一个真实本色呢?一、教学设计:在简单中给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但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在设计时往往喜欢环环相扣.我以为教学的预案设计不妨"简单"一些,要通过"删繁就简"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二、教学过程:印时探底,步步推进.我们不仅要在课前充分估计教学过程的复杂性,还要在课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探底,以便随时对教学过程作出调整,实现教学的自如化.三、课堂生成:把握"尴尬",呈现精彩.当课堂中出现这样、那样始料未及的尴尬时,就需要教师能直面尴尬,冷静思考,巧妙地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并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才会使课堂在不断的"生成"中绽放美丽.  相似文献   

16.
<正>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不能完全按照备课预设来驾驭课堂。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备得很好的教案,往往会被想象不到的"意外"打乱。因为,学生不是一个待灌的瓶,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从生成性教学的角度看,那些"意外"正是教学过程中不断涌现出的新资源。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使课堂始终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使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愉快地学习,是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教师应善于运用动态生成性教学理念,留住意外,与学生共享精彩,让动态生成的语文教学课堂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动态生成的课堂要求我们教师能灵活机智地应对意想不到的新情况,并能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善于把学生的质疑、反常思考、错误想法等当成有价值的课堂新资源,充分利用,从而使课堂成为充满智慧与灵动、不断生成的课堂。  相似文献   

18.
<正>在现今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动态生成"已成为每个教师不断攀登的目标。我们要主动构建生成性课堂教学,让生成成为一种习惯,敞开教师包容的心胸,展示教师足够的智慧,把自己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相融,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和学生一起在动态生成中享受课堂的"精彩"。教学中,教师应该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理念来完成课堂教学,着力建构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运用适当的评价进行引导、挖掘、升华。要善待课堂中的"旁逸斜出",充分利用这些生成性教学资源,牢牢把握动态生成,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让我们的课堂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无论老师预设得多么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灵动的课堂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也孕含了丰富的生成性。所以课堂追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精妙的教学艺术。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技巧,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为教师所运用。《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是这样给"追问"下定义的:"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它是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的组成部分。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对主体学习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