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一些老师总认为作业是课堂的延伸,要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就必须反复地练习。说白一点,老师是利用学生可贵的时间做了无用功,培养了一批只会写作业的机器人。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难以持续很久,单一枯燥的作业只会让他们产生厌烦情绪,从而机械地乱做一通。这既违背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多元化教学。也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记得小学有一门课叫手工劳动,即老师布置完作业后,大家必须自己动手自己完成,如叠个纸飞机,做个小泥人等。有时,老师还会要求学生把作业带回家做,第二天再将“作品”带来,而每当这时,也就会有学生亮出父母代做的种种玩艺儿。老师浑然不觉,也就这么相安无事,过去了─—自然,此类学生没有受到任何形式的真正的锻炼。于是想起了爱因斯坦。是小时候。一次,在课堂上,老师要求大家亮出自己的劳动作品,爱因斯坦立刻举起了一只挺丑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看,摇摇头。爱因斯坦便立即举起了两只更丑陋的小板凳,说:‘刚才您看到的是我做…  相似文献   

3.
大凡做老师的,没有一个不认为自己是不爱学生的,没有一个不认为自己是为学生的发展成长着想的.学生的作业没有完成,或是在作业中错了两道题,那就再奖励5遍吧.期中考试没有考好,教师会关爱地给他两个耳光.然后一遍又一遍苦口婆心地向学生表白:"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们好.  相似文献   

4.
大凡做老师的,没有一个不认为自己是不爱学生的,没有一个不认为自己是为学生的发展成长着想的。学生的作业没有完成,或是在作业中错了两道题,那就再奖励5遍吧。期中考试没有考好,教师会关爱地给他两个耳光。然后一遍又一遍苦口婆心地向学生表白:"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们好。"  相似文献   

5.
董彬 《考试周刊》2011,(83):183-184
一、学生作业之现状分析 我们经常会看到:办公室中教师在埋头苦干地改作业,教室里学生在奋笔疾书地做作业。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师:天天没完没了地改作业,何年才是个头啊!学生:今天又要做死了,这么多作业,老师们都疯了!”为何出现以上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作业是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每个教师对作业总是精心设计和布置 ,但有时收效甚微。有的学生面对老师的作业 ,漠然处之 ,有的厌恶反感 ,有的马马虎虎 ,有的索性不做 ,全然不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究其原因 ,学生的作业一直是由老师设计、布置的 ,学生只要认认真真地去完成 ,老师就心满意足了。而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 ,不敢提出异议 ,也不想提出问题 ,就像一只只嗷嗷待哺的小鸟等待着妈妈找来虫子喂饱它。长此以往 ,又怎么能不使学生产生厌恶心理呢?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说得好 :“优秀的学生并不在于优秀的成绩 ,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  相似文献   

7.
一、目前小学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 形式是表面的式样,学习中形式的东西越多,问题就越多.在现实学习中,小学生的数学作业停留在表面,老师和学生都认为数学作业是每天必做的流程,那么问题就会随之而来,突出表现在: 1.量太大 作业量过多,脱离现实,学生对作业产生反感.许多学生每日的书面作业将近1个小时,有的教师认为数学就是要多做,只有多做才能熟练.事实上,我们的老师变相布置了很多隐性作业,从而使学生在叹息声中潜移默化地对数学作业产生抵触心理.  相似文献   

8.
肖克文 《中学教育》2006,(12):55-55
美国杜克大学一项调查表明,小孩到了一定年龄以后,做家庭作业才会对学业有所帮助。这项调查建议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来留作业,比如,一年级小学生只适合做10分钟家庭作业.二年级小学生做家庭作业的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  相似文献   

9.
问题一:时下,有部分学生当堂完不成作业时,教师常采用留下学生放学后再做的方法。在教师对学生仍有相当权威的中国,学生们一般都会顺从地留下,直到做完再走。有些“责任心”强的老师还会亲自监督,直到彻底完成。这样,从现象上看,学生是把作业补上了,知识也好像学会了。如果你和学生换位思考一下,你的感受可能就会异样: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伙伴们都回家了,老师留下自己补作业,会做何感想呢?首先,自尊心会受到伤害,这就扼杀了他进步的动力;其次,当天补的作业在一种疲劳、伤心、不情愿的状态下完成,质量可想而知。如果换一下补作业的时间和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一日老师检查作业,问一位同学:"你完成作业了吗?"学生答:"差不多完成了。"我们一听这个答案,心想:昨晚的十道题大概他有两三道没做吧。可经老师一检查他只写了一道题!这样,他写的作业实在是差很多。可他为什么不说自己的作业只写了一点点却要去敷衍呢?且让我们换位想一想。  相似文献   

11.
杨小丽 《教书育人》2013,(12):31-31
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教师布置好作业并让学生开始写时,学生慢慢吞吞地从课桌里翻出作业,前前后后一阵交流,缓缓地翻到老师说的那一页,极不情愿地从文具盒里拿出笔,开始了艰难的作业之旅。这个过程要花费至少五分钟。然后马马虎虎做完,留下的就是老师无尽的痛苦,一个又一个红叉,像一把把刀子划在老师的心口,明明讲过很多遍的题目为什么学生就是要做错呢?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一步一步地实施自己教案的过程,而学生的任务就是配合老师顺利地实施教案,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老师所预定的标准答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基本局限在教师设计中,这样的阅读教学只会泯灭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创造天赋。  相似文献   

13.
从一次调查看师范生批改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次调查,分析让学生批改作业的教学价值,并提出让学生批改作业应遵循的几条原则.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做作业,老师批改作业,基本上是各自在履行一种义务,只注重于形式,不注重于效果.老师把作业发下去,学生只看对错,不检查错误原因,学生也很少改错,从而失去了作业应起的作用.在一次段考后,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段考中连做过作业的题都做不对,由此我就在该年级的两个班做了一次试验:后半学期让学生互相批改作业.学期结束时在试验对象(中师一年级的100名学生)中作了一次调查.  相似文献   

14.
镜头一:教室——“啊!作业这么多!老师真狠!”学生们垂头丧气,气鼓鼓地抱怨着。镜头二:家里——“妈妈,我看会儿电视。”孩子请求说。“不行,先把作业做完。”“整天就只知道作业,都成做作业机器了!”孩子小声嘀咕着,不情不愿地回了房间。镜头三:办公室——王老师无奈地说:“辛辛苦苦,加班加点改完的作业,发下去学生就瞄一眼等级,其他的连看都不看,尽做无用功了”。作业,成了学生和教师沉重的负担,家长  相似文献   

15.
一、抄写类作业要适量学语文离不开写,学生要学好语文当然就要布置一些抄写作业了,尤其是小学语文作业更该如此。抄写类的作业要适量,不能太多,作业太多了学生容易反感,慢慢就会对语文失去兴趣,而且长期大量的抄写会使学生只忙于机械抄写,至于抄了什么说不定也不知道,与其这样还不如让他们认真地少抄写一些,留一点时间给他们把所抄写的内容记住,然后再默写一遍,这样效果会更好。老师们在检查抄写类作业时主要就是检查学生的书写和掌握情况,如  相似文献   

16.
一直见到王朝是在三年级的时候,因为他总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频繁出入办公室。我一抬头就能见到他脏兮兮的脸,他好像总有做不完的作业,趴在桌子上不停地做,究竟在做什么就不知道了。有一天,他的班主任去上课,他却因为昨天的作业没做而留在办公室,依旧是趴在桌子上做他的作业。好奇心使得我走过去看一看,原来也就是几个词语的抄写,平常的学生10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的作业,而他或许要做一节课或者更多的时间。我摸了一下他的头(原意是不想让他听边上老师的谈话),不经意地说了一句:王朝,你的字写得蛮不错嘛!他抬头面无表情地看了一下我。时间一天一天过去,王朝还是一天天地来到办公室,做他那总也做不完的作业。有时侯,他也会和我搭讪几句:老师,你教什么的?老师你姓什么呀?我  相似文献   

17.
布置家庭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是学生离开学校对知识进行巩固的一种方式,更是老师了解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而现在一些郊区学校,老师针对家庭作业的布置过于轻视,都以书面抄写、计算的方式进行。老师也只注重学生的完成情况忽视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及质量。久而久之,学生对于作业就会敷衍了事,慢慢地作业完成质量也越来越差,逐渐地失去兴趣,出现厌学的心理。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提高郊区学校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不要忽视美育淮南市十七中张庆丰我是一名从教30多年的美术老师,看到学生有啃不完的书本,做不完的作业,望之有一种无法明状的痛楚。这种现状长期下去会导致学生严重地脱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轨道。为此,向两眼只盯在“智育”的人们高喊一声:让我们的孩子...  相似文献   

19.
鲁天前 《考试周刊》2010,(12):230-231
上完课后.老师或多或少地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差别较大。有的学生是认真思考、按时保质地完成作业.有的同学可能就比较马虎,为做作业而做作业。个别学生甚至是抄袭作业,敷衍老师的检查。针对这些现象,老师应该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看到学生总有作业.而老师没作业,我就天真地想:长大了做个老师不错,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写了一大篇,老师只需打个勾或叉.当了老师以后,才切身地感受到老师的艰辛.有时甚至有些厌烦这个整天忙碌的职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