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善新 《钓鱼》2006,(1):28-28
在网上,我出了这样一个题,用以说明子线长度对钓组灵敏度的影响(见右下图),设单钩悬坠钓组在水中悬浮,钓组为调M钓N目,鱼在水平方向F吸拉饵钩时标尖下沉0.1厘米。求子线在10、20、30厘米长时饵钩的横移距离。  相似文献   

2.
衣善新 《钓鱼》2006,(3):20-20
钓组入水后,不知鱼要吃哪粒饵,不知鱼用多大的力吃饵,不知鱼吃饵后向哪个方向移动,也不知鱼要移多大距离。水中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这些具体情况的不同,引起的标尖反应也会不同,这里说的灵敏度,不是说鱼的某一次吃饵引起的标尖反应的大小,而是指钓组中,饵钩向多个方向移动产生而标尖沉浮变化的综合评价。首先,让我们简单分析一下鱼吃饵后抬送饵钩或鱼在饵钩上方吸饵时的浮标反应,这种反应大家都称它为送标。钓组送标能送多高?这要看子线的长度、调目钓目的目数多少及其他相关情况。我们假设送一粒饵能压沉标尖4目,假设上下钩的距离大于标尖4…  相似文献   

3.
衣善新  孙文泉 《钓鱼》2006,(5):32-32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分析了鱼吃饵上送时饵钩运动盲区对钓组灵敏度的影响,分析了鱼水水平拉饵时子线长度对钓组灵敏度的影响。现在让我们再简单分析一下鱼在下拉饵钩子线长度对钓组灵敏度的影响。钓组在钓浮时,饵钩悬在半水,鱼吃饵后也有下拉饵钩的情况,下拉的角度可能因鱼不同  相似文献   

4.
尚立和 《钓鱼》2007,(7S):19-20
《钓鱼》2007年5月(下)刊登的山东钓友马建华老师的文章《我对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认识》,我仔细拜读了多遍,也认真学习了该文提到的山东钓友衣善新老师发表在《钓鱼》2006年第3、4、5、6期上的《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系列文章;我对两位钓友都很敬佩,他们勇于探索钓鱼技术,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对马钓友文章的《编者按》的观点和态度深表敬意:在争辩中求共识,在争鸣中找到钓鱼真谛。[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马建华 《钓鱼》2007,(9S):16-19
《钓鱼》2007年5月(下)刊登了本人一篇《我对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认识》的文章,文章针对山东衣善新钓友的大作《子线长度与灵敏度》一文提出了一些不同见解。当时我没准备再写下文,因为我的观点谈的已经很清楚了,没必要画蛇添足,再者我对反复争论一个话题有些顾虑,争鸣性的文章如果措辞不当有时候会伤害了钓友之间的感情。  相似文献   

6.
马建华 《钓鱼》2007,(5X):15-18
去年,衣善新钓友对“子线的长度与灵敏度”的关系。做了深入、细致的理论探讨和分析。今天。马建华钓友又对“子线的长度与灵敏度”的关系,提出新的认识。本刊编辑部对他们这种追求真理,努力实践,探索钓技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希望其他钓友也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争鸣中找到钓鱼的真经。[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尚立和 《钓鱼》2007,(7X):20-21
悬坠浮钓饵团的大小要等于1/2调钓差;两个钩饵都有自己的言区,盲区在自身的上方,言区的下方边缘到钩饵的高度为1钩重2目与1/2调钓差1.5目之和,即3.5目,言区是一个球型水域,长子线钩饵盲区的范围大,短子线盲区的范围小。  相似文献   

8.
话说脑线     
双钩钓鱼是为了提高上鱼率。用双钩并不鲜见,在传统钓中也常有人用双钩,而采用两钩一上一下的配置并由此派生出“一饵触底一饵悬浮”和“双饵触底”两种不同钓法,才是台钓区别于传统钓的独到之处。台钓使用的是长脑线,曾有人解释说:是为了提高铅坠的隐蔽性。固然脑线长隐蔽性好,但实际上台钓用长脑线不是要  相似文献   

9.
罗拓 《钓鱼》2006,(6):68-68
只见那钓鱼船的尾巴朝天一翘,船头就栽进水里去了。紧接着一顿,一颠又平浮水面并立刻打倒退,向着岸边退着驶过来了。两人都以为是永在遥控操纵,谁知他手中拿着的不是遥控器,竟然是放风筝的储线轮,只是绕了满轮儿的0.6毫米粗的结实的钓线,正在摇轮往回收线哩。只听“呜”地一声怪啸,钓线飞快切破水面向右划割而去。永使劲一带,又“呜”地一声闷响,向左冲了回来。永笑嘻嘻地望着线水接合部,胸有成竹,不惊不诧,以逸待劳,静观其变。老钓手和新钓手都意识到永的钓鱼船钓到鱼了。新钓手的新轮竿依然闷声不响挺在那儿,就像也在看稀奇似的。新钓手连…  相似文献   

10.
刘定龙 《钓鱼》2004,(8):20-20
过去看过一篇文章,说是整套钓具的拉力配合合理的话,在受到大的拉力时,钓线“不知道从哪里断”,意思是说,就不会断了,这实在是有些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11.
尚立和 《钓鱼》2007,(5X):19-20
10个人在相同环境相同条件的同一水域同时垂钓,10支手竿,10副钓组将会有10种个性,10样灵钝表现。这不仅因为每人用的鱼漂、主线、子线、铅坠等不会一样,还因为每人的调漂方法不会一样,钓组的各元件的组合也不会相同;其中两条子线的长度差(以下称“子线差”)与调钓差(调目点与钓目点之间那段距离)两者的相等与不等关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钓组的个性和灵钝。  相似文献   

12.
允文 《钓鱼》2006,(6):63-63
厦门富运通钓具有限公司是我国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它坐落于花园城市厦门高新技术开发区,汇集了国内专业的技术人材和优秀的管理人员,专业生产各种性能的钓鱼用线。经过短短3年的发展,富运通钓具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专业钓具生产企业,占据着重要的钓具市场份额。在2006年春季北京国际渔具展销会上,记者对厦门富运通钓具有限公司的陈康中总经理进行了专访。记者:请您简单介绍富运通钓具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陈康中总经理(下简称陈总):富运通钓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9月,是民营高科技企业。公司成立之初就秉承“为中国人造好线…  相似文献   

13.
衣善新  孙文泉 《钓鱼》2006,(4):20-20
鱼吃钩送钩时,子线长度会影响灵敏度,鱼水平拉饵时会不会影响?如下图。设单钩悬坠钓组在水中悬浮,钓组为调M钩N,鱼在水平方向F吸拉饵钩时标尖下沉0.1厘米,求子线在10、20、30厘米长时饵钩的横移距离。在标尖下沉同样大的距离时,如果因为子线的长度不同,饵钩位移的距离不同,我们就可以分析鱼在水平拉饵时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关系。大家知道,鱼在吸拉饵的时间很短,标尖常常是有力的一扽。这说明鱼在瞬间吸拉饵钩时,水对钓组的横向位移阻力较大,钓组在瞬间没有或者很少有横向移动,这就使我们所面对的问题相对简单,我们可以假设鱼的吸拉饵的时…  相似文献   

14.
胡群宝 《钓鱼》2006,(21):14-15
最近.在几个钓鱼方面的刊物上见到关于钓组灵敏度方面的理论分析文章.对流传在钓界关于灵敏度的说法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文章读过数遍之后.提出个问题:到底应如何界定“灵敏度”这一概念,哪些是影响灵敏度的主要因素?灵敏度及应用何为灵敏度,我认为,理论上的钓组(或称“钓系”)灵敏度应定义为: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水中鱼就饵情况的程度。所反映的情况越真实.其灵敏度越高。  相似文献   

15.
徐德晋 《钓鱼》2006,(6):54-55
威海地处山东半岛东端,三面环海,一面接陆地。东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西与烟台、青岛接壤。海岸线长985公里,占山东海岸线的1/3,占全国的1/18,水质优良,海生资源丰茂,鱼肥蟹胖,可钓的海鱼种类很多,今天本文只“钓”黑鱼。黑鱼(黑鲪的俗称),头大目圆,上脊灰黑,下脊灰白,体侧扁,五鳍雄强,其胸鳍、尾鳍尤为健壮,与鲅鱼、鲈鱼等同属游速快的凶猛性肉食鱼类。不过,它是近海中的底层鱼群,栖息于海底群礁的洞穴、缝隙之中。海底的深沟、悬崖峭壁的空档,是黑鱼最喜欢聚集的地方。近海养殖区海底一排排巨大的水泥墩、架子根,也是黑鱼温馨的“家园”。…  相似文献   

16.
李歌 《中国钓鱼》2006,(4):50-51
剩余浮力问题实质上具有静态和动态双重内容,而以往则易把它们混为一谈,所以导致观点矛盾,难以统一。本人有以下观点。  相似文献   

17.
马建华 《钓鱼》2008,(3):22-23
关于“偷梁换柱”或者更换主题的问题; 我在自己前面的文章中提到过尚钓友巧妙地更换了讨论主题的事实。可能用了“偷梁换柱”这一成语,引起了尚钓友的不快,对此我由衷地表示歉意。其实,出现这件事主要在于本人文字水平差,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成语暗含贬义,所以当时想也没想就写在文字里,并非本人有心对钓友不恭!另外,本文中也可能某些话会引起尚钓友不快,请谅解!  相似文献   

18.
马建华 《钓鱼》2008,(2):22-23
本来在我的前一篇文章中表达了我不再就“盲区理论”以及由此引出的“子线长短与灵敏度”等问题发表意见,但看到《钓鱼》杂志第20、21、22期连载的《我对盲区的几点补充看法》后,思想斗争了很长时间。如果撰文继续谈自己的观点吧,一来上班工作忙,双休日还想钓鱼,其他业余时间由于本人担任着“威海钓鱼俱乐部”论坛的总版主,  相似文献   

19.
郅辽 《钓鱼》2005,(15):43-43
尽管有了调性概念,但硬调不硬,三七调的钓竿中了大鱼之后照样挺不起来。以此评价钓竿会引起许多争论,甚至针锋相对、各不相让。然而硬竿跑鱼,软竿也难逃一劫,问题是操作中怎样抓住控鱼中的转机,扬长避短。如果不管硬调、中硬调,提竿后都是“横8宇”遛鱼,就难保成功了。  相似文献   

20.
马建华 《钓鱼》2008,(4):24-25
钩饵为什么会存在盲区,尚钓友的解释是:“当铅坠或一颗钩饵在某一时刻能使钓组处于平衡时,鱼摄食另一颗钩饵在一定水域中游动,不会对已平衡的钓组产生影响,这一水域称鱼摄食钩饵的盲区。”尚钓友还举例说:“一触一拖状态的长子线钩饵,钓组平衡时,他就处在自身的盲区之中,在这个时刻,鱼吸它入口或口含钩饵在盲区中游动,漂尖没有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