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能力是直接影响人们解决道德问题与从事道德活动的速度、质量、难易等方面的品德心理特征.培养中学生道德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应对社会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现实需要,是走出信息多样化困扰和道德困惑的内在支持力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中学教育应该加强对中学生道德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教授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存在着学术道德失范、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足、科研成果创新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教授作用的发挥。西方大学的教授制度具有近千年的历史,培养和造就了教授一些独特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热爱教学,培育英才;重视学术交流,开展学术批评;批判社会,维护正义。对西方大学教授特征的研究和概括能够对我国教授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对促进大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统一、积极的道德情感的培养及道德意志的增强具有重要作用。但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当代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出现道德分析能力欠缺,道德鉴别能力降低,道德批判精神消解的问题。要通过建立平等的师生对话关系、重视社会实践、重视主流价值引导等举措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使大学生能在复杂道德环境中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完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4.
在面对网络社会各种复杂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行为时,学生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要创新信息时代学校道德教育,一方面通过学生自身创新性、自主性、批判性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学校的环境熏陶、价值引导、道德情感培养等得力举措培养并提高学生在网络社会中的道德选择能力,使之成为有道德的"网络人"。  相似文献   

5.
信息素养的培养对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信息意识能激发创新兴趣;拓宽信息知识能开阔创新视野;提升信息能力能活跃创新思维;培养信息道德能规范创新行为。论文结合高校师生的教学与实践,以信息素养培养为依托,研究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引入普通高校公体课的价值与优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行的普通高校公体课是以西方体育课程内容为主,忽视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与道德渗透,导致普通高校公体课不能实现其预期的课程目标。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引入普通高校公体课的价值有:形成刚柔相济的体育文化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传承民族文化,形成文化自觉。优势是:简单易学、生动有趣,能唤起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欲望;娱乐性、表演性强,能使学生愉悦身心,提高自信心;场地设备条件不受限制,可以节约经费投入;贴近生活、可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青年教师的良好培养,使其快速成长起来,是一所学校能够蓬勃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主要是从角色的转变,道德素养的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来谈一谈如何培养青年教师。  相似文献   

8.
略论道德信仰的含义、特征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信仰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对一定道德价值理想及其规范的信仰;二是对这种道德价值理想及其规范得以成立的根据或者所能达到的理想结果的笃信。道德信仰具有广泛的渗透性、高度自觉性、形上性和价值整合性。道德信仰对个体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能提升个体的道德境界,塑造个体的道德人格,激发个人的道德行为;帮助个体进行价值定向,现代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转轨时期,认真研究和发挥道德信仰的作用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从体育与道德素质的关系入手,通过分析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道德认识能力、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三方面的促进作用,全面阐释了体育教学对中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促进作用,为中学德育教学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结构变迁和多元文化交织的新时代背景下,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间的摩擦、碰撞和冲突严重困扰了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强化主流文化的引领功能,提高公民基本道德素养;秉持终身德育理念,构建学校与社会一体互通的德育体系;培养道德选择能力,提升道德免疫力,是德育工作突破困扰并持续健康发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高职思政课承担着培养高职学生道德素养、提升职业人才整体素质的重要责任。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对学生的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践行爱满天下的思想,运用智慧切实地关爱学生。运用生活教育理念,丰富课堂教学,渗透趣味化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做到教、学、做合一,切实提高学生实践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真正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2.
通过道德价值、道德价值冲突理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出现的功利与道义冲突、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冲突、利己与利他三大主要冲突进行描述和原因分析,进而尝试对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道德价值冲突提供调适路径,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道德价值观念,提升高校道德教育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教育政策不断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小学义务教育也逐渐提升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视程度,旨在能锻炼学生灵活思维,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而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人格建设以及法治理念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独立分析知识点以及社会生活事例,以此逐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基于此,本文将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改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状况已经迫在眉睫了。面对新的教育机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每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树立追求真理的观念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前提——能问;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敢问;创设一种宽松的质疑环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保障——愿问;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会问。  相似文献   

15.
诚信道德建设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当代大学生成人成才、立身处世的准则。当前,大学生诚信道德危机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诚信道德的内在特征出发,强调大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大学生对诚信道德的认知能力和感受能力,实现大学生诚信道德的自主构建,从而使大学生自觉主动地践行诚信,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6.
高校德育承担着直接为社会培养思想素质过硬,道德高尚的合格人才的重任。完成好这一任务,必须进行主体性德育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主体需要,以实现德育价值,提升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合作品质与合作能力的教育目标往往被单一的认知目标所遮蔽,其根源正在于知识本位、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仅仅提倡合作学习是不够的,必须实现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提升,鲜明地确立起培养学生合作品质与合作能力的教育目标,真正实现合作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8.
道德情感是情感的特殊形态,是基于一定的道德认知、通过一定人群的培养和特定社会环境的熏染而形成的、对现实生活中道德行为的道德价值认同的情感倾向。道德情感是一种辨别善恶、正确与错误的情感,其本身会抵制非道德的情感并进一步将其消解。同时,道德情感对其他非道德情感也进行有效的净化、矫正和道德引导,包括对愉悦、高兴等非道德情感的引导和对妒忌、憎恨等反道德情感的净化和矫正。  相似文献   

19.
近年随着河南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河南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尤其是在河南区域内的就业上也面临外省高校毕业生竞争。通过优化高校课程培养,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完善毕业生就业能力结构,对于实现河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实现就业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知识创新和创造性教育的视角出发 ,要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必须加强学生的价值和伦理道德教育 ,树立科学的道德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地运用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构建多元化、立体型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