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教材及学情分析 1.1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中<化学1>必修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中的第二课时. 这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到氯气,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知道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一、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二、课标解读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课时。从课标要求看,本节课学生必须掌握以下两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能够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对各功能区进行区位分析;2能够运用实例,结合城市空间结构图,以指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及各功能区空间布局,并进行合理化分析。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3.
钱华 《化学教学》2007,(4):42-45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如何引领高一学生尽快适应学习方式的转变,使他们学会学习.笔者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Ⅰ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旨在通过"探索"这一主线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这节课是高一学生在学习完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会用五点法作图后学习的知识.本节课是旧教材高中数学第一册第四章第9节"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第3课时,是新教材人教版必修4第1章第5节第1课时;它是函数图象伸缩平移变换的特例,是初等数学一般函数图象变换的基础,是高考的热点、难点;它是在完成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数学3(必修)》第三章概率第二节古典概型的第一课时。古典概型是在随机事件的概率之后,几何概型之前进行教学的。随机事件的概率在教材中主要通过观察和试验的方法,得到一些事件的概率估计,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多的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本节课有助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而后面要学习的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有很多相通之处,学好古典概型可以为学习几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的核心内容,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该部分内容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及能量代谢等知识联系密切,又直接关系到本章后面内容的学习。本节课安排2课时,这里只设计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食物链让学生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参建议该内容5课时完成,本节课设计是第1课时,是一节概念课及其性质探究的教学。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经历观察、分析、猜想、论证,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其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核心内容。现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作一展示,和各位老师交流、讨论。  相似文献   

8.
一、背景人教版新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为《追寻守恒量》,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国家级示范高中"的高一年级学生.考虑到教学内容及授课对象的特征,笔者设计并实施了本节课的教学,展示如下.二、教学过程1.引入师:从这节课起,我们开始学习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这节课的任务是完成本章第一节内容的  相似文献   

9.
本节课为"2015年学习促进型课堂教学变革全国研讨会"展示课例(2015年11月21日,南京市第一中学);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学教学参考杂志社、基础教育研究院。【教学构思】本课例内容为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1课时),是基于"学历案"的一次课例设计,也是笔者所在学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学核心素养是个体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并借助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数学学习或者现实生活情境中相关问题的综合能力.它是个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并获得的,所以教师需要思考的是:学生在这节课后学到了什么?除知识外,还有什么收获?本节课以"对数"为例谈谈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一、教材、教法分析"对数"这节课是人教版必修1第3章"对数函数"第1课时.学习对数的概念是对指数概念和指数函数的回顾与深化,是学习对数函数相关知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1说教材 1.1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必修)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第一册第四章第二节--卤族元素,授课时间为二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教学主题内容及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主题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三章“烃的衍生物”中第二节“醇酚”第一课时“醇”的新授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醇类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应用。在必修教材中已学过乙醇,本节课在此基础上以表格数据展示醇的物理性质,并通过图片列举其用途。在介绍醇的化学性质时仍以乙醇为代表物,结合羟基官能团介绍乙醇的氧化反应和消去反应。  相似文献   

13.
本节课是数学必修(1)第二章<函数>指数函数第一课时: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本节课充分发挥自制课件的优势,将自己的想法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充分融入自制课件中,使本节课的内容更加充实,容量更多.  相似文献   

14.
<正>一、设计说明本节教材选自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指数函数》的第二课时,本课时主要研究指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及性质.指数函数是进入高中研究的第一种具体函数,是在初中已经初步探讨了几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学习的.  相似文献   

15.
刘纯 《湖南教育》2007,(8):25-27
教学设计说明:"用列举法求概率"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第二节的内容,分四课时完成.本课设计是第三课时的教学,在此之前学生已有了概率的意义、用列举法求简单事件的概率等基础,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列表法和树形图法求二步或三步试验事件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是高中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中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以寻找氯水中具有漂白性的物质为主线,提出问题一提出假设一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一得出结论,学生自己总结出新制氯水的成分;再根据新制氯水中各成分的特点总结出新制氯水的性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对氯水成分的研究,使学生掌握氯气与水的反应,初步认识次氯酸的性质,同时认识到氯水是由多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菱形》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七章第二节.本节课是继平行四边形、矩形之后,学习《菱形》的第一课时,主要研究菱形的概念及性质.在教学中,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验证和理论证明的过程,掌握了菱形的概念和特殊性质,了解了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经  相似文献   

18.
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第一课时。“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着力于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机会,创造刺激学生思维的情景,引导学生从自然科学的方法多角度、多方位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学习、掌握双基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和批判性等品质。”本着这种观点,我进行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9.
1 说教材 1.1 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必修)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第一册第四章第二节——卤族元素,授课时间为二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课所用教材为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取材于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基于学生在第一章的学习中已经基本具备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能力。在本节课中,可利用已有的理论来预测和推理本节课知识,通过实验探究与改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落实核心素养。二、教学目标1.通过从物质组成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预测反应,培养从宏观辨识到微观探析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