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振东 《精武》2004,(6):5-7
螳螂拳.创于胶东,以其独特的神韵蜚声海内外。作为螳螂拳嫡系的太极螳螂拳.更以其独特的手型、空灵的劲道、佼人的战绩令无数江湖豪客、武学志士为之称道。经几代宗师苦心研究,太极螳螂拳已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2.
太极螳螂拳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飞林 《精武》2004,(6):15-15
一、太极螳螂拳名由来 螳螂拳发源于山东莱阳,后在胶东半岛形成四大流派,即太极螳螂、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此外尚有一些小的流派如勃手螳螂等。流传于烟台、莱阳之外的螳螂拳流派更多。  相似文献   

3.
柳国顺 《精武》2007,(10):48-50
太极梅花螳螂拳技法极为丰富,技击价值很高,易学易练,很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然而要真正掌握并练好此拳,却是要下一番功夫的。现今人们学习工作的繁忙和生活的快节奏,致使传统的授受法难以适合一般爱好者的习练需要。从习练者的角度来说,如何尽可能地节省宝贵的时间,又能切实有效地掌握并练好此拳,是很有必要探讨一下的。笔者略谈一点粗浅的  相似文献   

4.
柳国顺 《精武》2010,(12):28-29
歪梁肘是太极梅花螳螂拳重要跌招之一。它是将施招的一条胳臂比喻作“梁”,胳臂的斜下压击便称为“歪梁”,“肘”是施招制敌的意思。其用法是,一手封采敌攻来的同侧腕臂,另一手臂斜下压击敌颈侧,同时下用勾脚套扣在敌腿后或扫挂敌脚腕致敌跌倒。  相似文献   

5.
姜越  金山 《精武》2007,(3):9-11
太极梅花螳螂拳是一种技击性非常强的拳种,在实战中以招也打,不招也打,连招带打。其打中有拿,拿中有擒,擒中有摔,擒摔结合。现介绍螳螂拳擒摔十法,以供同好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英杰 《精武》2009,(4):23-23
螳螂拳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太极梅花螳螂拳是清道光年间梁学香所创,由郝恒禄、郝宾传到东北,所谓太极梅花螳螂拳是指技击手法精准,招式连发,招招相扣,恰似梅花朵朵,瓣瓣相连,故称“梅花”。  相似文献   

7.
曲凤鸣  乔海 《精武》2003,(5):4-6
八大引手是太极梅花螳螂拳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八个动作,也可以说是该拳种的精华。过去,郝恒禄、曹德坤和杜锡宝之所以能够纵横天下,无不与他们苦练这八大引手有着直接的关系。俗话讲“熟能生巧”,这里讲的“熟”,就是苦练,“巧”,就是技巧,用在搏击上,就是“绝招”。只要用心钻研,就会练出真功夫。  相似文献   

8.
李飞林 《精武》2004,(10):18-18
对太极螳螂拳家而言,拳术训练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交手实战。关于太极螳螂拳,先辈们曾经做过总结,并结集成书,就是《太极螳螂拳谱》,其中《对敌交手三要素》就是对实战的解说。书中所载“一胆、二劲、三功夫”可谓是历代先辈们无数次生死搏斗的窍要总结。  相似文献   

9.
武夫 《中华武术》2001,(1):46-47
1982年,山东省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连续刚《武松》在全国范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该剧的武打设计惊险逼真、紧张激烈,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这部电视剧获得了当年的“飞天奖“和“金鹰奖”。担当这部优秀电视剧的武打设计,并在剧中扮演“飞天蜈蚣”王道人的就是著名武术家、太极梅花螳螂拳第七代传人张炳斗先生。  相似文献   

10.
崔光磊 《精武》2005,(6):38-39
宋子德(1855—?),字耀坤,莱阳赵格庄人,太极螳螂门一代宗师,因在家排行老二,人称宋二爷。他早年习猴拳、长拳,艺成后,在莱阳设馆授徒。因慕梁学香螳螂拳之名,遂资助姑舅兄弟姜化龙从梁学香先生习螳螂拳术。姜习成后,再回莱阳依原样传于宋子德。由于宋子德自幼习文,且有长拳功底,所以演习螳螂拳文理清晰,深得姜化龙赏识。  相似文献   

11.
刘典仁  柳国顺 《精武》2007,(8):16-17
玉环步是螳螂拳中能致人跌翻的著名招式。其独特灵便的技击方式和奇妙绝佳的技击效果,令其在螳螂拳的流传过程中一直颇负盛名。玉环步历来是螳螂拳爱好者重点练习掌握、不断深入研究的技法内容,也一再成为精通螳螂拳的拳师用以克敌制胜的绝招。所谓"一经粘上,则神手难逃",这是对螳螂拳高手施用玉环步而达到妙境的评价。实际上这种评价并非过誉,只是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一现象罢了。玉环步能施用得随心所欲而且达到致人跌翻的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连洋  李飞林 《精武》2003,(8):39-41
提及螳螂拳法,世人自然会联想到那威震武术界的“莱阳三山”,作为螳螂门第七代宗师,“莱阳三山”不仅将嫡派太极螳螂拳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更以骄人的战绩向武术界证明了螳螂门武功的威力。而作为“三山”之一的王玉山先生,则更以螳螂之太极手为武林所称颂。  相似文献   

13.
再话螳螂拳     
文刀 《精武》2004,(10):22-23
《精武》杂志率各媒体之先,深入螳螂门发源地山东烟台、青岛采访,并于2004年第六期对发源地的螳螂门武艺进行了写真式的报道,让大家感受到了山东螳螂拳的风采。现呈一文,以期完整地展现山东螳螂门武艺。  相似文献   

14.
武功百家,源出同处,穷究其理,虽终不外以神导意,以意颁气,以气换力,变力还神,神凝于心,意溶于体。就其整体而言,无非内外两家之分。外家以调呼吸练百骸,身法矫健,进退敏捷为主;内家以强筋骨,运气功,以静制动,犯者应手立仆为主。  相似文献   

15.
周广卿  王勇 《精武》2004,(9):9-11
螳螂拳大家多出自莱阳。被誉为武术界泰山北斗的姜化龙是莱阳黄金沟人;宋子德是莱阳赵格庄人;名震武术界的"三山"(崔寿山、李坤山、王玉山)、"两亭"(宋福亭、赵玺亭)是莱阳人:李昆山是莱阳由格庄人,崔寿山是莱阳诸陆人,王玉山是莱阳团旺崔疃人。由此可见莱阳在武术界的地位及莱阳武术家为螳螂拳的发  相似文献   

16.
刘学君 《精武》2007,(5):26-29
预备式:直腿站立,头正身直,两脚尖向前,双臂放松下垂,两眼平视前方(图1)。转身左指路:向右转身,左脚向前踏半步,跟右脚,定式为小蹬山式,同时左前臂竖起,以桡骨为力点,向外旋臂,自右向左顺  相似文献   

17.
柳国顺  于斌 《精武》2010,(6):64-65
三十四、下步翻车往外走 动作:双拳臂交替自上向前斜劈而下,再返上向前斜劈,同时双脚配合双臂的抡劈做小碎步后撤,退一段距离即停步,左拳在左额上方,右拳在右腿侧,步成跨虎式(图98~图100)。  相似文献   

18.
柳国顺  于斌 《精武》2010,(5):52-54
二十三、回身孤雁出群去点睛动作:双拳落于腰间并左转身,随即出左拳,拳心朝右,向前上方点击,高与眼平,同时左脚蹬地右脚后撤,使身体后弹一步成左虚步,左拳随之回缩高与肩平(图62,图63)。要点:左脚蹬地、左拳点出同时完成。  相似文献   

19.
柳国顺 《精武》2009,(8):18-19
锁口捶是太极梅花螳螂拳的重要拳法之一,属八刚中“迎面直捅”的范畴,是直线短途突击敌人喉部的直拳击法。喉是呼吸通道和发声器官,遭受击打可致人失去语言等功能,故名“锁口”。喉是由几块软骨搭起成为支架以维持气道的通畅,是人体不经打的要害部位,正面受创极易破坏软骨支架,致人窒息而亡,所以历来被列为禁打部位。如“八打八不打”中即有“二不打对正锁口”的明示。有此危险,所以太极梅花螳螂拳在锁口捶的实做练习中,  相似文献   

20.
昨天还是冷风习习、细雨绵绵,今天已是阳光明媚、春意盎然。驱车行驶在烟青路上,道路两旁的树木初露新绿,不由得想起诗圣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006年4月2日上午,参照一份旧地图,我们很快到达莱阳市赤山乡史家河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