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2003年4月,在天津举行了“面向21世纪的美国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此会得到美国驻华大使馆的赞助,是近年来规模较大、学术层次较高的美国史学术会议。主持这个会议的是一位青年学者,他就是李剑鸣。李剑鸣,43岁。36岁时即为博士生导师,38岁时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今年又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可见其学术成就卓著。他是美国史研究的专家,后起之秀。11月14日,首都师范大学齐世荣教授和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为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讲解了世界主要国家发展的历史。胡锦涛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不仅要学习中国历史、还要学习世界历史”,对历史要“深入思考,科学分析”。学习历史要做到深入思考、科学分析并非易事。对于美国历史的某些内容,可能至今我们的理解既不是美国人的,也不是中国学者认同的。李剑鸣教授的治学之路与学术见解,对青年读者应该会有更多的启迪效果。  相似文献   

3.
马敏-朱英,在史学界总是被人们连在一起的两个名字。盖因都出自章开沅先生门下,其学术又都发端于商会研究。两人有共同的成果,但后来的发展有所不同。本刊访谈的第一位中青年学者侯建新教授倾心研究的是西欧社会转型问题,由此解读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本篇朱英教授关注的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商人社团等问题,由此解读中国的资产阶级及其活动的空间。我们认为,他们的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反映了新一代学者广阔的学术视野。提到中国的资产阶级,人们头脑中的反应往往都是维新派、革命派和软弱、妥协的两面派特征等概念,倾听了朱英教授的一番宏论,令人耳目一新,原来还有如此之多的未知领域。其实我们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了解十分有限。如同听了侯建新所谈一样,历史其实并不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4.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6):F0002-F0002
葛志毅,1947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1982年北京大学毕业。获史学硕士学位;1988年吉林大学毕业,获史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现为大连大学教授,辽宁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从事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走进社会》第二课《你我他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哲学研究》、《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国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导论》分别出版于2002年、2003年和2004年,作吴齐林是江苏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系教授,曾在莫斯科大学做高级访问学。  相似文献   

7.
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夹阴。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学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花雨红殷殷的梦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2021年是《历史教学》杂志创刊70周年,应编辑部之约,借此机会,回顾一段普通读者与学术杂志之间的因缘际会,心中充满了无限崇敬和感激之情,囿于眼力所限,文中所言,不当之处,敬请大家谅解。一、一个好读者遇着一本好杂志,就是读者的好福气古人云:“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学术期刊正是这公器的有效载体’个人认为,学术刊物的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担当社会责任、引领学术发展、培养学术新人。  相似文献   

9.
晚清外交官群体,是一个颇具研究价值的课题,可惜学界较少关注。令人欣慰的是,林家有教授主编的“近现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变迁”学术研究丛书之一种——中山大学历史系梁碧莹教授的新著《艰难的外交——晚清中国驻美公使研究》,由天津古籍出版社于2004年7月出版,填补了这一重要空白。  相似文献   

10.
郑永廷教授,始终耕耘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第一线,主编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第一本教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培养了大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立、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不解之缘”,用郑永廷教授的话说,就是“我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需要我投入建设”。  相似文献   

11.
每当杨奎松有新作问世,本刊编辑必竞相传阅,在分享他的成果时,总会感到眼前一亮,原来历史是这样。现代中国社会变化剧烈,政治舞台扑朔迷离。一部与现实纠缠在一起的中国现代史,不免让人雾里看花,说不清也道不明。杨先生说,“是历史,就必须求真。”然而,研究中国现代史能够做到“求真”却不那么容易。杨奎松先生已经做出的贡献即在于把那些大家以为熟知的人和事,经缜密的考证而逼进了历史的真实。更难能的是,他注重分析人的心态变化。可以这样说,真正把一些历史人物请下神坛的是历史学家。我们原知道杨奎松先生也是亲历“文革”的五十多岁一代人,但不知他有蹲过监狱的历史。读读这篇访谈录,你能感受到新一代学者的人文情结,尤其是中学历史教师,应该从中反思历史教育的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很多人是通过《读书》杂志知道了许纪霖这个名字。他的文章流畅,又有思想性,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尤其是知识分子,从他的文章中认识了自己,也认识了中国社会。上个世纪80年代涌现出来的新生代学者,开创了史学研究的很多领域,例如心态史,这是过去史学著作中从来没有的。历史是人创造的。无论是英雄,还是民众,当时他们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历史的走向。历史著作如果缺少对人们心路历程的描述,也就变得枯燥无味。许先生在访谈中讲到的“历史的灵魂是故事”,实际也是主张把人的活动放在历史的中心地位。想一想,现在的中学历史教学,总是给孩子们讲什么性质、意义,真是把历史打扮丑了。本刊的中青年学者访谈已经进行了20期,现结集出版第一册。我们用书刊结合的方式,传播这些新生代学者的思想和成就,其目的之一,正如许氏所言:改变我们的历史课堂!  相似文献   

14.
15.
刘知己在《史通》序中说:“汉求司马迁后,封为史通子,是知史之称通,其来自久,博采众议,爱定兹名。”李教授称,考研时曾将历史知识前后联系起来通识,有茅塞顿开之感。对于“唐宋变革论”李教授提出,不论是唐史学者,还是宋史学者,都应打通唐宋断代史的界限,真正把唐宋变革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仅此二例便可说明,“广知邃密求贯通”是其治学之要诀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17.
本刊中青年学者访谈一直集中在史学研究的佼佼者,本期介绍的是历史教育专家。教学研究在大学属三级学科。很多人瞧不起教学法,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实际上,教育科学化离不开教学研究。比如高考命题,并不是有学问就能做得好。过去命题可以完全靠经验,现在,只有经验和学问,不懂命题理论、不掌握命题技术就很难做好这项工作。聂幼犁先生是目前国内历史学科课程和教学研究的唯一一名博士生导师。他的很多成果和研究心得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