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以往多数教师只是教材和教参的“留声机”,照本宣科,在处理教材上缺乏创造性。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而不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讲  相似文献   

2.
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以灌输为特征,学生只能消极地适应课程,这种以大纲、教材、教参为本的课程观束缚学生的发展。现代课程论视课程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大要素整合起来的生态环境,于是提出了变“知识的灌输”为“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潜意识中,许多教师总是在一种“教学目标能够在课堂上一次性达成”的假设中开展教学;总是在“期望着更多的学生在听过讲解之后,就能当堂理解、当堂掌握、当堂应用”的假想中组织练习、布置作业、开展检测;总是想在课堂上给传递学生更多的信息;总是把教材、教参中对于具体知识、  相似文献   

4.
宋晓丰 《考试周刊》2011,(64):170-171
教参和教材是教学之本,但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对知识的不断探索,教材中难免有些知识给教学带来困惑。作者以高中生物教材为例,阐述了一些知识上的疑惑点和同仁商酌,以便促进生物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参考资料(包括教学参考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年轻教师以教学参考资料为模本,学习教学方法,规范课堂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以教材为主、教参为辅,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故教材和教参,就像教师的左臂右膀,帮助教师将知识顺畅地传达给学生。在教学参考资料的实际运用当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其与教材的关系。过分依赖教参,照搬教参,而脱离课堂实际,那是僵死的教学;眼中只有教材,忽视教参,将使教学固步自封,无法引入新的教学元素。故教材、教参应相辅相成,融汇渗透。此外,教师在使用教学参考资料时,还要与学情以及自己的教学水平相结合。只有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有针对性地使用教学参考资料,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本期从“实例”“经验”“理论”三个层面,分析如何正确使用教学参考资料,希望能对教师的实际操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张英 《考试周刊》2014,(46):34-34
<正>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既然"以学生为主体",语文课堂教学就必然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要让课堂具有生成性,还课堂生命本色,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做好。首先要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生活环境,把学生当成重要的生成性资源。其次要让课堂具有生成性,就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引爆学生思维,通过学生的问题促使课堂具有生成性资源。再就是教师要有民主平等的作风,才能促使课堂具有生成性。一、认真备课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前提条件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但要备教参,还要努力扩充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深入挖掘教材,有自己的理解。在传统教学中,一个优秀的教师甚至对教材、教参可以说倒背如  相似文献   

7.
齐华 《河南教育》2011,(7):78-78
过去的很多时候.教师是以教材为不可替代的讲本.以教参为不可更改的标准.将自己的理解与分析毫无遗漏地传输给学生。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备课或者上课时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观念。“教教材”是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把教科书当作教学的唯一内容。它提倡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即吃透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上课要“以本为本”,不能超出大纲。学生的学习应“围绕教材”,学校考试应“紧扣教材”,试题答案应和教材“保持一致”。因此,语文课就是语文,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用教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念,它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包括了蕴涵在书本知识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那么,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呢?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备课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既定的语文教学具体内容的制约下,教师对教材、学生、教法等各种教学要素整体认识和综合处理的过程。回首往昔,我们教授的语文课的所有知识来源于教材,六册教材和教参成了我们备课的法宝,客观上纸质的书籍给我们查找资料带来很大的困难,在偷懒情绪的支配下,我们奉教学大纲为圭臬,教师只是钻研教材,把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文本资源包括教材、教参、作业本、复习资料、课外读物等各种纸质文本读物.其中教材既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凭据,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对象,是文本资源的主体部分.其他文本资源是教材的补充、为教材服务,因而开发文本资源应该把教材作为"重头戏",并以加工和合理使用教材为主.加工和合理使用教材有利于完善教材内容,转变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增进情感、提高思想觉悟,这些都渗透在教师的备课、上课等日常工作中,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1.
一、依托教材和教参,实现知识的立体化整合 1.以教材和笔记为蓝本,建构知识网络雏形 在高三的复习中,指导学生整合知识可以先引导学生以教材和笔记为蓝本,通过整理知识系统,分析知识联系,总结知识规律,概括知识结构,比较知识异同,归纳知识特征等方法,梳理基本知识,强化知识系统,形成地理主干知识网络雏形.笔者采用的方法是"系统整合三步曲",即阅读教材、记忆笔记一整理知识提纲一练习反馈.  相似文献   

12.
<正>在小学阶段,作文本是让学生用自己具备的知识,写出自己所看所思所悟,怎么想就怎么写,从一年级的一句话到六年级的五六百字的完整作文,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生活是作文的生命。回过头看看我们的作文课堂,老师在教材或教参上苦苦寻找能提供给学生的习作资料,按照教材把作文的要求、难点、写作要点等等都一一罗列出来,并不厌其烦地强调,却忽略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忘记学生知识积累的主要来源不是教材,而是生活。再有甚者,  相似文献   

13.
孙丽萍 《现代教学》2011,(1):102-102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备课时有些知识点我们认为很简单,学生肯定可以理解,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类似这样的知识点我们可以称之为学生学习的难点。这部分内容学生如果掌握不好,往往会成为以后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的障碍。从教育的角度看,教师不能简单地根据教材,参照教参来分析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4.
教辅 ,顾名思义就是教学辅导材料 ,应该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辅导材料和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材料。针对教师的教学辅导材料 ,一般不叫教辅 ,而是叫教参。现在的教辅一般是指针对学生的辅导材料 ,使用范围较字面意义小了很多。应该说教辅存在是有其必要性的 ,学生对教材的把握、理解确实需要辅导 ,好的教辅能使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加深 ,提高学习能力 ,丰富课外知识等。近几年来 ,教辅市场上风云变幻 ,出版社把它作为肥肉猛吃 ,家长、孩子们把它作为学习的拐棍 ,教师把它作为教学的一种工具 ,政府三番五次采取措施治理教辅市场 ,压缩出版利润 ,新闻媒体…  相似文献   

15.
陈勇 《考试周刊》2009,(25):188-189
传统的教材功能观认为,教材凝聚了人类文明和人类知识的精华,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和知识性的特征。教学就是把这些文明和知识的精华教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这些知识的获取和积累的过程。这种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教学以教材为本,教师要吃透教材,教好教材,学生要学好教材,掌握教材中的知识。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思想品德课教师通过"钻研课标、梳理教材、研读教参"和集体备课等一系列教研活动,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教参的重视与使用均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师的课程理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们也认识到课堂教学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相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大多数教师一直认为教材是教学之本和依据,教师应把教材和教参奉为圣旨,教学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教参的内容来进行知识的传授。本人认为这种教学理念大多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片面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培养,缺乏人文精神。国家已全面启动了课程改革,改革的宗旨就是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个要求隐含着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观要求教师转换教材的呈现方式,从学生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下面本人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粗浅看法和点滴尝试。  相似文献   

18.
<正>《新程标》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为此,苏科版教材十分注重利用实例引入数学问题.然而,如何根据学生所处的实际环境,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学习素材,不是一本教材或一套教参所能完全解决的,它需要每一个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地创新.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9.
韩晓艳 《考试周刊》2013,(52):28-29
<正>1.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在低效中徘徊,语文教师常常面临这样的尴尬:捧着教材,不知教什么。有些教师只是根据教参和相关的教学资料,组织课堂教学;有些教师虽然挣脱了教参的束缚,生成了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但其教学只是把自己的理解传递给学生。前者往往紧跟高考指挥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