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激励,就是把社会发展的潜在动力转变为现实动力.传统发展模式的一个严重误区就在于片面地理解以至扭曲人的需要,从而导致社会激励的偏离或缺乏.邓小平的社会激励理论,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内核,以发展经济、科技、教育等为支点,以经济、政治和文化激励机制为经纬.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国人民激发出巨大的、经久不衰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中国社会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宣传思想工作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眼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着眼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形成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理论指导、舆论力量、精神支柱和文化条件,引导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3.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文化形态论是一种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的实践历史观,它把以具体生产方式为内涵的社会经济形态演进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具体地用于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结构的演变过程,从中概括出了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生产力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范畴,由此形成了文化形态论的理论支架,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建立于社会经济结构分析基础上的社会经食形态演进说,上升为文化形态基于自身内的生产力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矛盾运动而发展的文化形态论,成为毛泽东据以把握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基…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根本宗旨,是立足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现实,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千方百计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她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始终高扬的荣辱观的根本宗旨。邓小平荣辱观是中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强大动力。立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根本宗旨,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展开了气势恢宏的理论创新,而这些理论创新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构建起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框架。坚持以邓小平荣辱观为指导,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需要层次理论视域下,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实现面临许多问题。国家可以从以下路径出发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美好生活追求:提高人民政治角色与地位,增加群众参政渠道;明确文化需要的核心地位,构建多元文化体系;重视民生问题解决,维护社会公平稳定发展;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传播交流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一种基本动力。历史上中国文化主要借助于战争与扩张、向外移民、宗教传播、派遣使节、经商贸易等途径向世界传播。正是靠这多种通道,世界各国人民才能了解到丰富多采的中国古老文化传统,并依据时代和社会需要,充分吸取其中对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有益成分,完善与改造自身的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和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运动原理,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突出强调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和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以科学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邓小平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揭示了文化的本质属性、功能价值、发展规律等内容,指明了文化自信的基本物质条件、重要社会价值、核心内容所在及根本价值追求,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深厚的理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为文化自信奠定物质基础,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坚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信,坚定文化自信要从根本上增强人民的主体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自信自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空间具有社会属性,可以以空间为视角探讨文化互动问题。从宏观到微观,可以把空间分为国家、区域、社区、村落和学校五个层面。从文化空间的角度来看,五层空间关系的本质是文化互动;五层空间的每个层面都存在六维度文化互动。以民族和谐、社区发展为轴心,以五层空间的每一层空间为面,以六维度的每一个维度为边,层与层、边与边相互衔接,构成五层空间文化互动理论的分析框架——“玲珑塔”模型。基于五层空间文化互动理论的研究表明,21世纪以来,云南边疆呈现出五层空间文化互动关系从松散走向紧密和六维度文化互动从局部走向整体的良好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五层空间文化互动联动机制尚未形成和六维度文化互动整合模式缺乏等问题。推动云南边疆文化互动的内部动力包括多元文化的接触、人类交往的需要和民族群体的生存和内在发展需求三方面,外部动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当前云南边疆文化互动内外部动力机制显现出协同驱动的状态,但也存在内生动力不足、外部动力欠佳的问题。为促进云南边疆文化互动,应在深化文化互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五层空间和六维度文化互动的有效模式和路径,健全文化互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民主义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它吸收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西方民主思想及马克思主义等思想精华,形成一种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服务的进步和创新的文化,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的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革命文化的直接渊源,是中国文化中的先进文化,和今天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发展动力是社会历史前进的推动力量和源泉,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马克思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科学技术和人民群众这几个因素共同构成的,它们协同作用推动着社会发展。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和主要内容,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归纳了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五个主要部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构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高职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及高职教育发展的特征为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激励人民群众创造性工作的动力源泉。十多年来,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始终以党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组织文化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不断以文化建设的新成果促进自身的成长,推动招考事业发展迈出新的步伐,走出了一条文化建设和事业发展相辅相成的发展路子。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文化建设和招考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逐步渗透到招考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创设全员参与、共同建设的良好内部氛围,是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果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4.
岑曦 《文教资料》2021,(1):73-75
浙江精神作为地域性精神理念,从浙江人民探索建设中提炼出来,引导很多人投身建设浙江的实践中,推动浙江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用浙江文化熏陶人民,用浙江经验鼓舞人民,用浙江精神激励人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理论灌输、环境感染、实践教育等途径,将浙江精神融入其中,不断增强育人效果,加深大学生对浙江文化的认同,激发精神动力,实现高校创新型人才培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这一任务的完成有赖于社会多种力量共同发挥作用。这其中,既需要理论的说服,以统一的思想为指导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也需要道德的约束,以共同的道德遵循使整个社会稳定有序,还需要有文化的渗透,来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只有重视、调动、协调这三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才能有力地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报告蕴含着丰富的人民主体思想,主要表现为:人民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主体,共产党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等。它以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为理论基础,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是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思想理论来源,“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地回答了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的问题,“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科学地回答了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问题,只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贵穿于“三个代表”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因此,“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的继承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属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精神动力和…  相似文献   

19.
水族文化建设是有效实现三都经济发展的途径之一,是通过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水族文化建设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三都水族文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社会公共文化建设不足,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有待提高。为了通过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政府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以人民为主体,增强内生动力;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0.
在外强入侵下,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在中国创办一批近代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引进了一些西方机器设备和科学技术,拉开了中国经济上工业化的序幕。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和当时时代局限的领导者在内忧外患和社会基层缺乏发展经济的动力情况下带领人民进行工业化建设。甲午战败标志着中国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