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自主探究的氛围中,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探究中发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长方体体积计算”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当学习者发现不能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来解释一个新问题,或发现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悖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衡",因为人有保持认知平衡的倾向,所以认知失衡就会产生"紧张感"。为了消除这种紧张不舒  相似文献   

3.
语文作为一门情感、思想表现很强的学科,如果缺乏对应的知识储备,就将无法维护正常的思维。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保障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程度,再开展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或者综合实践。如何教学?如何教好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我们一直关注的话题,但如何能够使这个话题变成我们教学的实际行动又是个非常重大、艰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越来越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学习强调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是促进学生内化、建构知识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师应如何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实现有效引导呢?以下笔者从三个方面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所谓认知冲突,指认知发展过程原有概念(或认知结构)与现实情境不相符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矛盾或冲突。认知冲突可以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不平衡—平衡”的过程,面对新知识或者新问题,当学习者发现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解决新问题或者与解决新问题的方法经验不一致时,认知冲突就随之自然产生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内容理解、文本表达、情感体悟等方面来营造认知冲突,以使学生在同化或者顺应中完成对学习内容的重构,  相似文献   

7.
刘中森  赵清芳 《新疆教育》2012,(13):234-235
“认知冲突”是指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或新情境之间不能包容,或不同学生对某一问题存在不同看法的现象。宋代大儒朱熹曾说:“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如果只是简单的接受现成的结论,学生头脑中可能就会堆积许多的知识,而不会获得思考策略与思考习惯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中,那些呆滞的、惰性的知识往往不能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智慧。作为课堂的引领者,我们要让数学真正成为孩子的体操,让探究过程成为孩子们思维放飞的学习过程,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才能成为真正好玩的课程。  相似文献   

8.
学习的发生在于解决认知冲突或不平衡时认知结构所发生的改变。个人的学习被看作新旧知识、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并不只是新概念的堆积。生物教学活动常常通过认知冲突来唤起学生的内在需求,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推进新知的探究进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学情,恰当使用策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满学生认知建构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10.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和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巧妙地设置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内部动机,从而主动投入到知识生成、发展、运用的过程,进而完善已有的知识建构,更好地发展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在小学数  相似文献   

11.
<正>和谐是当今社会的共同追求,同样也是教育的追求,更是课堂教学的追求。和谐的课堂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协调,因为矛盾与冲突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有矛盾才有发展,有冲突才有促进,课堂教学当然也不例外。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教学中常"利用‘冲突’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人为地为掌握知识而设置各种矛盾,在互相冲突中促使学生学习质量不断上升"。那么,什么是认知冲突呢?皮亚杰认为:"认知冲突是个体已  相似文献   

12.
学生认知经验、结构与所学新知识之间产生的矛盾,能引发认知冲突,提升学生主动开展语言实践活动的热情。教师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创设真实语言情境、巧用比较阅读和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找到解决语文课堂同质化、学生思维浅层化问题的路径,激发课堂活力,学生也能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日常经验、基于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设计实验探究情境等策略巧设认知冲突,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熊新华 《湖北教育》2005,(10):47-47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的课到底怎么上?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过分强调授受式教学,教师将知识直接“给”学生的状况,倡导探究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得”到知识,这一点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数学探究学习作为一种高效的数学学习方式能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小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比较差,教师要善于根据数学学习内容为小学生设计导学问题,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探究。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就是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创新,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型学习方式。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不能直接运用已有的知识处理,但可以间接运用已有的知识处理的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只要在学生的语言、概念、事实之间引起不和谐,就会诱发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和探索行为。由于认知的失调,学生会通过收集信息和探索行为来降低不和谐,进而形成更高层次的认知体系。其核心就是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下,问题情境的设置已成为吸引学生主动探究的利器,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因此,创设实用性、操作性、挑战性强的问题境,设计易迁移的数学问题乃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就是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创新,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型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主动质疑是思维主动性的充分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思维障碍,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交流获取知识,使教学能在学生最积极的状态下进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