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教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这已是一个老话题了。但在教育工作中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仍存在不少误区。第一,严而无节。某些教师对学生充满热情,工作起来也特别卖命,但却忽视对学生心理的体察,往往期望值过高,特别是不分阶段、对象,千篇一律,急于求成,在实际工作中,难免师生间出现龃龉,甚至产生出格的言行。如有的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讽刺、挖苦学生。这类教师在工作态度上的勤勉精神往往掩盖了工作方法上的失误,他们的做法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而教师本人却误以为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倒是学生们不知好…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使学生能信心百倍地投入到繁忙的学习中去,这对健全学生人格,培养乐学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一切活动的主导者——教师,是自信的吗?须知,自信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自信的学生。这时,人们普遍认为,教师怎么可能没有自信,教师应该是自信的。不要忘了,教师也是人,教师也需要得到关心和鼓励,教师的自信也需要培养。  相似文献   

4.
刘芬 《教书育人》2012,(10):77-78
作为一名班主任,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我为学生付出了一切,而学生却依旧不听我的话,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知道尊重我……"读了郭道胜的《做一个有理想的教师》这本书以后,给了  相似文献   

5.
尊重与赏识     
对人格的尊重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受到应有的尊重是人类个体基本的精神需求。教师如此,学生同样如此。杜威曾经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中国俗话也说,“好言一句三冬暖”,因为尊重能给人以温暖,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心理上的平衡,使人感到友善,产生信赖感。教育家艾玛逊指出:“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共同讨论,教学才能相长。  相似文献   

6.
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己的行为得到别人的赏识,这也是处于社会生活中的人社会化的需要之一。能否得到尊重和赏识会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做事的态度,有时甚至会成为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因素。小学生的这种渴望更为强烈。“赏识”不仅是他们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动力,有时也会成为影响其一生前途与命运的重要因素。教师作为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地位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尊重是一种爱,是一种信任,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对学生付出真挚深厚的爱,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学生健康成长。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俗话说:“自尊之心,人皆有之。”  相似文献   

8.
赏识教育在今天被许多教育专家津津乐道,它主要是强调如何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可是。很少有人意识到,教师也需要赏识。  相似文献   

9.
赏识教育在今天的教学中被许多教育专家津津乐道,它主要强调如何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可是很少有人意识到教师也需要赏识。  相似文献   

10.
李春梅 《宁夏教育》2011,(11):67-67
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尤其是对待一些“后进生”,当你以一颗炽热的心肠走近他们,用心聆听他们的心声,你会发现,这些学生曾经有过荣耀、有过美好的憧憬与追求,他们身上不同程度地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成了迷途的羔羊,辨不清自己要走的方向。那么如何使这群孩子走出困惑,恢复常态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对话,要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的多元感悟,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赏识和激励是否就意味着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批评并不就是疾言厉色,更不是粗声恶语,它需要尊重,尊重是批评的艺术。 先听一段生活录音吧。课堂上,一生正在看课外书。老师:“上课怎可  相似文献   

13.
尊重的力量     
孙成礼 《山东教育》2002,(25):15-16
我教书的地方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师道尊严”虽说是“古玩”,但仍被许多老师固执地把持着。以我来说,就有几次险些为其所害,如今思来更觉后怕。有一天上午,被我视为“班级荣耀”的4个学生不知去向,情急中分头寻找,耗去整个上午才找到他们。我逮住其中一个平时表现最好的学生逼供,劈头盖脑一通猛批后,换来的却是他的沉默无语,我的“火气”一下子上来了,不注意中带出了一些讽刺学生的话。结果第二天上午4个学生仍旧不辞而别,而且还有两位女生加入其列。侥幸的是这件事没有成为难解之谜,当时我偶然想起挨批的那个学生贫寒的家…  相似文献   

14.
将学生看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理解他们不同的发展过程.在教学、教育各个方面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使每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快乐,得到适合他们自己特点的发展和进步,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的教诲.也是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创造等多种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一、在体验成功中激励学习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  相似文献   

16.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关爱学生,使学生乐于受教,从而促使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冯蓉 《甘肃教育》2014,(20):89-89
正在教师的教育智慧结构中,尊重是内核。学校生活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上面,良好的师生关系能铺就学生的幸福生活,反之,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将成为学校教育的绊脚石。下面,我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案例描述】去年教师节,我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老师,教师节快乐!谢谢你对我的关心和鼓励,我会好好努力,让你和我父母都放心!看到这条短信,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思绪不知不觉飘回到了一  相似文献   

18.
学会赏识     
  相似文献   

19.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追求成功的行为起源于高度的自尊心,真正的成功是建立在强烈自尊心之上的。自尊心是一种自我评价所引起的自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它是直接推动个人前进的强大内在动力。当一个学生有了较强的自尊心时,他就会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不断形成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去唤醒、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针对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要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培养其自尊心。  相似文献   

20.
教师作为营造教育氛围的主体,应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新的环境,从而保证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语文教学同样应当重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