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如种田要抓住“农时”,打仗要抓住“战机”一样,教育学生也只有抓住契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握教育契机,就是指教育者发现并及时把握被教育者心理上的兴奋点,通过教育活动使双方达到心理相容,从而取得最佳教育实效。实践表明,思想教育的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取得最佳效果.与教师课堂提问的技巧有很大关系。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几点看法:(一)提问要注意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时,也意味着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3.
教师要注意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引导、创新教学训练,从而成功调动学生学习修辞方法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语言鉴赏中内化修辞知识。学生对修辞方法比较敏感,这是重要的教学契机,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展开教学设计,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如种田要抓住“农时”,打仗要抓住“战机”一佯,教育也要抓住契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握教育契机,就是指教育者发现并及时把握被教育者心理上的兴奋点,通过教育活动使双方达到心理相容,从而取得最佳教育实效。实践证明,教育的契机往往如过眼烟云,稍纵即逝。尽管很难捕捉,但也并非没有规律可循。根据多年的中学班主任工作经验,笔者认为班主任面对班集体中不同的学生个体,除了运用各种教育手段来达到教育目的外,还要善于把握最佳的教育契机来开展班级工作。那么,怎佯才能及时抓准教育的契机呢?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互动式英语教学与传统型英语教学方式的对比及课堂实例分析,突出互动式教学的优势.它突破了约定俗成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抓住高中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的状态,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运用心理激励,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是数学教学获取最佳效果的有效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心理激励的最佳契机,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1抓住教学起始的契机,运用心理激励使学生以积极心态进入学...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 ,抓住契机 ,把握好数学教学与学生个性之间的联系 ,发挥数学教学的功能 ,从而形成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教学实践中 ,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 )及时肯定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老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 ,但任何班中都有几个“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孩子 ,教师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 ,加强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当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看到大大的“优” ,或得到简短的批注“方法好”、“计算…  相似文献   

8.
新大纲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中“写”是最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方面,也是每位语文老师教学工作的难点.实践证明:练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要善于抓住教材中和生活中的练笔契机,不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我们要充分发掘阅读教学中可“写”的因素,抓住能让学生欲“写”的契机,巧妙地安排“写”的训练,将平时的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行课文练笔。让学生在读中学写,在写中促读,使“阅读”和“写作”携起手来,齐头并进,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赞科夫语)亢奋,通俗的解释就是精神的极度兴奋,迁移到教学过程,就是要求教者能够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创设一种足以使每个学生“情绪高涨”的教学“气氛”。 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亢奋感,方法是多样的。教者要视教材、学生实际情况,选好切入口,抓住契机,激发情绪。我所任教的班,在高二上学期期末,学  相似文献   

11.
凌建新 《现代教学》2005,(10):23-23
质疑是通过提出问题来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质疑同样也是一种能力。教师需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和引导学生质疑。打铁要看准火候,教学要抓住契机。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的“愤”“悱”之际,我觉得正是引导学生质疑的最佳时机。以下是我对质疑时机把握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2.
杨玉平 《教师》2010,(34):24-25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教学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是动态的,是千变万化的,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小插曲”。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面对这种“意外”,是视而不见,还是追随学生的兴趣,抓住教学中的“机遇”,机智地做出相应变动?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抓住课堂生成的每一个契机,让精彩在课堂中绽放。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肖艳丽 《班主任》2010,(9):31-32
高三班主任要提高主题班会的“命中率”应抓住“三点一线”,即高三年级阶段性特点、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学生家长的特点三个点和讲求实效一条线。一般来说,只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存在的,又是家长关心的,班会就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一、教师提问要善于抓住契机,设置矛盾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孔乙己》一文,应抓住“孔乙己是站在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来设问,这句话看似矛盾,实则交代了孔乙己的特俗身份,在社会中的特殊身份也就预示了他的悲惨命运。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错误’往往是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现违反教学结论或数学方法的现象.”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教学中我们要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抓住这种数学教育契机,让“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讲课的“开头语”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十分重视“开头语”。并且要根据具体的课文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去设计。下面我想从语文教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对八种“开头语”的方式作一初步探讨。一、设置悬念式悬念能使人们产生一种想要了解事件发展或人物命运的迫切心情,它使人们急于想了解事情的结果,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这种心理状态在中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在讲课的开  相似文献   

17.
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而且要抓住他们的心理进行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凡是研究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人们的心理状态、不是本能的,而是由于家庭、社会、老师和亲友影响形成的。在不同的影响下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它不单纯由年龄决定,有的早熟,有的晚成,都由于处境的不同。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对于同年级甚至同年龄的学生,不能看成一个样子,既要掌握学生的共性也要掌握其个性,分别进行教育,做到“知心善教”才能收效。  相似文献   

18.
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它要求班主任不仅要有爱心,责任心在工作时还要处处细心,时时留心,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教育契机。如果我们抓住了,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促进和谐班集体的建立。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捕捉,善于思考,善于鼓励,善于欣赏学生,抓住更多的教育契机,让学生知识自己的存在,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相互帮助中体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抓住“契机”写片断文/田美娥三年级的作文起步训练主要是练习写片断。平时每单元按规定的内容写一篇作文的常规,造成了学生“害怕作文课”。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极为不利。我认为,应打破常规,抓住以下契机来练习写片断。一、“学”到精彩时。如在教学《晨读》中...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作文的“原动力”,从中学生某些心理特征出发,我作了如下的尝试。一、捕捉学生最佳心理状态,激发兴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之一,是他们比较活跃,易激动,富于正义感。87年《巴山文艺》刊载了我的诗作《长江漂流壮歌》,但却署错了姓名,这件事在学生中引起了反响。我抓住这个最佳心理契机,布置学生写了系列作文三篇。一要求给编辑部写一封信,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