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1981年甘一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以来,男子单杠技术是六项中发展最快的项目之一。首先表现在下法的难度、腾空高度、落地稳定性方面都有新提高;其次是脱手再握的高空翻、高腾越的数量更加普及,尤其是腾越接腾越及腾越接空翻的高难度连接已成了夺冠的重要武器之一;第三,用单臂完成的各种转体以及各种握法(反握、正握、扭握)的单臂接空翻抓杠已成为加难、出新、改变成套编排的极重要内容之一。因而,继续深入的总结和研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外,在单杠中采用“直体旋下”的运动员屈指可数。1980年我国运动员彭亚平采用这一下法。彭亚平的直体旋下动作完整、腾空高、姿态美。本文采用应变测力原理,并配合50格/秒电影同步拍摄,对彭亚平直体旋下前的大回环技术进行动力学分析,供大家参考。高质量的直体旋下,必须要有高质量的直体两周做基础。在撒手瞬时,必须  相似文献   

3.
后直两周720°旋下(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720°下)在国际体操规则中属难度E组动作,是邹凯使用频率最高的制胜绝招.通过运动学研究方法,对世界冠军邹凯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中单杠决赛的后直两周720°旋下动作进行研究,得出该下法动作的运动学数据,揭示该动作的运动学规律和动作特点,为教练员及体操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邹凯很好的完成了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720°下.  相似文献   

4.
“旋”类空翻是体操技术在七十年代的重大突破之一,由于它集中体现了“三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在我国体操史上已占重要的地位。就以男子单杠下法来说,我国第一次成功地完成“旋”是在1974年11月,至今才有五年,但在1979年7月在济南举行的全国比赛中,能做“旋”的运动员就有70人左右。参加单杠决賽的6名优秀运动员中有5名是做“旋”的,现在,连一些少年运动员都在攻克更高难度的“旋”。相比之下,我们对这类动作在理论上的认识尚不够,特别是在体育院校的“体操”教科书中,这部分技术原理还是空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我省女子体操运动员林莉在2003年世界体操锦标赛高低杠前8名决赛时的动作,用录像分析法,从运动学和运动技术特点等方面分析了她完成的创新动作—向前大回环单臂支撑转体360°成扭臂倒立,其目的是使学习该动作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深入了解该动作的运动学特点和技术特点,有利于学习者更快地掌握该技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视频观察、调查访问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等研究方法较为深入的研究了我国优秀运动员梁富亮完成的单杠直体后空翻2周转体360°下的技术特点和运动学规律,为我国年轻运动员改进该动作并继续发展和改进直体后空翻2周转体720°、1080°下,提供理论依据和可供参考的技术参数,对于提高我国单杠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转动惯量的大小、分布和转轴的位置是决定720°旋风脚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好的身体姿态能促进转动惯量和角速度的调整.腾空高度是影响720°旋风脚空中转体与落地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空中转体的速度能弥补运动员腾空高度不够的问题.在720°旋风脚踏跳时,身体已经绕纵轴拧转了一定的角度,这正是因为偏心力矩的存在而产生的,在适当的倾斜角度内产生的偏心力矩对空中完成720°旋风脚转体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黄瑞芬和柳德米拉是著名的技巧女单优秀运动员,她们在国际国内重大技巧比赛中,多次获得女子单跳冠军,黄瑞芬在技巧单跳中完成了直屈后空翻两周转体720°,柳德米拉在技巧单跳中完成了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720°。这是目前世界上女单难度最大的几个动作之一。为了深入研究此动作的技术,我们在1985年世界杯技巧比赛中,拍摄了这两个运动员的上述动作。通过比较,找出她们完成720°旋空翻动作的技术特点及其差异。对于进一步发展技巧单跳难度,提高我国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后空反下这个动作有两种作法:一种是旧式的作法,以挺胸前摆而制止两腿的不明显地振胸动作来完成,这种作法很显然空反高度很低,且不美观。另一种作法是:由手倒立部位开始下落,首先应稍稍含胸收腹并作提臀动作,向后落卞,这时应含胸使两臂和身体成为直线,使身体重心远离器械。下落摆至悬直线前身体自然伸直,当身体前摆过悬直线之后,弯屈髋关节,两腿的速度加快,并向前上方踢去,当两腿前摆过水平部位之后,这时要制止腿的摆动动作,以胸部  相似文献   

10.
动作的创新是竞技体操的发展动力之一.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在我队全体教练员的热情帮助和鞭策下,经过运动员的刻苦训练,姜丽娜终于在1995年完成了高低  相似文献   

11.
单杠单臂向后大回环是1979年国际体坛上出现的新型独特动作,它打破了过去认为在单臂大回环通过杠下垂直面时经受不住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而脱手的传统认识,从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第四届全运会上,我国单杠冠车邹利敏在成套动作中也成功地完成了单臂向后大回环。现在国家集训队的付鲁明已在海绵坑单杠上能完成二臂交换的单臂向后大回环、连续二次单臂问后大回环、单臂向后  相似文献   

12.
我队运动员山广于1984年5月将单臂后空翻转体540°抓杠用于比赛后,至今已过去两年多了,但在我国仍没有第二人将此动作用于比赛。从单杠的技术水平来看,尤其是在“飞行动作”上,我们与苏联队员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实践证明只要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生物力学影像解析的研究方法对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动作的腾空阶段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旨在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该技术动作提供科学的训练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的空中击响阶段要掌握以下三个关键点,即:"早、夹、分","早"——腾空里合腿的击响要早,在人体的总重心到达最高点之前(人体髋关节转动约238.24°左右时)进行腾空里合腿的击响动作;"夹"——两腿要夹,两臂要夹,在腾空里合腿击响动作完成后两腿要夹拢,两腿之间的夹角约为27°-31°之间,两臂要收扰在胸前;"分"——着地前两腿要分,两臂要分,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动作着地前两腿的分腿合理时机为着地前0.25秒左右。  相似文献   

14.
使用三维高速同步摄影系统对目前技巧女子单人项目最高难度的旋翻动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指出了钟宇萍直720°旋的空间变化特点,寻找出了其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并以此填补和丰富了旋翻类动作的技术理论。对该动作从三维角度做出定量性研究的文章目前尚未见到。  相似文献   

15.
武术旋子转体720°--跌叉动作技术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我国 2 0 0 0年全国武术锦标赛自选拳比赛前 3名运动员完成旋子转体 72 0°——跌叉的动作进行了高速摄影 ,通过生物力学实验 ,取得了相关指标与数据 ,结合多媒体技术 ,制作出了该动作各关键时相的三维立体动感图。分析发现 ,3名运动员在该动作上在比赛中虽未扣分 ,但从技术角度上分析 ,旋子的腾空高度太低、空间滞留概念不清、本体感觉差、动作不到位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吊环是体操项目中技术比较复杂的项目。由于其支撑点的活动性,一些换握、转体和腾越类动作就很难完成,除了下法之外,动作的发展比较慢。吊环技术的发展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为连接技术加难;一为动作技术的革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国家体委科研所研究的“近景动态立体摄影测量的方法”,对五名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屈膝后举腿单足转体720°动作进行了定点拍摄。通过影片解析和自动化数据处理及定量分析,得出了此动作的技术关键、技术特征和一般规律,为改进、普及和提高此类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1 前言单杠团身后空翻转体180°越杠再握动作,是我国运动员创新动作,它使单杠的飞行动作向空翻、转体、腾越三结合更高的水平发展,是当今世界较难的动作之一。我们通过对王崇升成功与失败动作的准备阶段、基本阶段、完成阶段的研究,总结归纳出该动作的技术特征,并揭示失败的原因,为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促进该动作的普及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跳起转体90°~180°直体后空翻转体720°"动作是近几年来女子跳马比赛中新发展的一类动作,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着重分析杨亚红(目前我国惟一能完成该动作的运动员)完成该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并找出她的优势和不足.研究结果表明杨亚红的助跑速度快,第2腾空转体角速度快,空中姿态保持较好,但第2腾空高度还不够.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八十年代以来,“旋”类空翻、“飞行动作”和“单臂技术”已成为行家们评估队和个人单杠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志。纵观近年的国内外大赛,我国运动员在单臂技术和下法上一直保持着优势,如杨岳山的单臂大回环转体1080°和童非的侧空翻两周转体270°下等。但是,在“飞行动作”方面,无论在难度、幅度和稳定性上,与体操强国相比确有差距。为此,加强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