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美学再认识:美学自律与审美自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美学校认为是“中国当代美学第五派”。生命美学产生于实践美学并对实践美学有所超越,真正地恢复了美学自律与审美自律,还美、审美于人。  相似文献   

2.
实践美学与审美形式性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中国当代所有反对和否定实践美学的美学观点都异口同声地指责实践美学忽视美和审美的形式性。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和曲解。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并不忽视美和审美的形式性,而是强调在社会实践之中形式性与内容性的统一所实现的实践的自由。无论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还是话语实践,都是形式性与内容性的统一。它们表现为形式性,但是离不开内容性。美及审美的形式性和内容性,在社会实践和审美实践之中高度统一而显现为形象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美学突破之途初探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框架已经成为阻碍中国当代美学取得进一步突破性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西方美学发展历程也告诉我们,必须突破以求知为目标的认识论美学的束缚,中国美学才能有多方面的创新发展。我们认为,跳出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思维方式,坚持美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观点,以审美活动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把审美活动作为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把广义的美作为一种人生境界,从而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可能是我们克服当前中国美学发展瓶颈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实践存在论美学已不同于实践美学主流派的观点 从章辉的一系列批判实践美学的文章来看,他所指责的实践美学,主要针对的是李泽厚70年代术到80年代中后期,运用马克思实践论的观点所构建起来的美学理论。这一实践美学思想以李泽厚的主体性实践哲学为基础,发挥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阐述的“自然的人化”的观点。李泽厚把实践作为他的哲学和美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实践美学是我们时代的美学。从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基本观点、中国现代美学的历程、整个美学史的探索等各个角度来考察,后实践美学的“过时论”不过是对实践美学的误读和误解。  相似文献   

6.
实践美学将人类的实践活动作为美的根源 ,强调实践对于美的唯一意义 ,这使它面临一个基本的难题 :如何解释人类对天然之美的喜好。这一难题是现实的———当今人类更为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谐和 ,更是历史的———相较于西方传统美学 ,中国传统美学更加强调人作为自然之一部分的方面。其实 ,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属自然的一面 ,并未被马克思所忽略。这一以人的自然性存在为基础的本然美学 ,对于消解美学研究中的西方中心论 ,创建 2 1世纪新的美学体系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泽厚后期实践美学的基本理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批判哲学的批判》是李泽厚后期实践美学的理论起点,《美学四讲》则是其集中体现。“自然的人化”这一人类学主题分别展开为“美是自然的形式”、“新感性”和艺术积淀;审美本体论是主体性实践哲学的总结形态。李泽厚的后期实践美学是20世纪中国哲学美学的重要收获,其内部存在诸种矛盾,对人类审美活动的个性与具体性并未展开深入讨论,也没能实现中国当代美学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人的本质是自我 ,人活着就在实现自我 ,即进行审美实践 ,在此基础上才形成审美欣赏 ,审美欣赏的本质、特殊性只能通过审美实践来说明。而审美实践、审美欣赏活动的出现。决定了美的存在是必然的 ,美学的存在是必然的 ,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美的本质问题 ,把美学进行到底 !  相似文献   

9.
面对“实践美学终结论”的冲击,朱立元主张从实践存在论出发建构美学理论,初步形成了“实践存在论美学”思想。“实践存在论美学”从实践的概念入手,认为实践原本是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来理解的人生实践,应从存在论角度理解和阐释实践。由此,实践美学应以实践论与存在论的结合作为哲学基础,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存在论美学”包括三大基本思想:美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0.
西方语境下的中国美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西方美学的语境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过了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鲁迅等人最初的接纳期,再到宗白华、朱光潜等人的融合期,始终是在西方语境下发展的,最终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美学大讨论中其学科体系才真正确立.我们认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应该是建构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这种美学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指导,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为基础,以西方美学为参照而建构起来的美学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美学既是西方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具有亲和力的美学形态.中国特色当代美学也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为指导,这就形成了中国的实践美学流派.实践美学的缺点和不足告诉我们,中国特色当代美学的建设离不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根基和土壤,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扬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美善相乐伦理型、直觉感悟整体性、天人合一和谐性的特色,吸取西方美学的美真统一科学型、理性分析逻辑性、天人相分二元性的优长,克服它们的不足和缺点,建构起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新实践美学就是这种中国特色当代美学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生命美学理论是在对实践美学进行超越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理论观点的,但是生命美学理论在对实践美学进行批判和超越的同时,却处处显示出对实践美学的误读,这让人首先不得不对生命美学理论的提出基础产生质疑。文章简单从三个方面讨论一下生命美学理论对实践美学的误读。  相似文献   

12.
张敏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5(10):122-125,140
针对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诘难,张玉能提出要“重树实践美学话语威信”,完善实践美学的范畴体系,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新实践美学思想,对实践美学作出了现代性诠释和建构,取得了突出成就,但整个美学界对张玉能的新实践美学思想的研究还比较零散。按照其新实践美学发展的动态逻辑历程,张玉能的实践美学从纵向上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对实践本体地位的捍卫,对实践范畴现代性内涵的初步阐释,对实践范畴体系的多层次展开;从横向上可分为三个层次:实践的多层累性与美,实践的类型与审美,实践的过程与美、美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波德莱尔的美学理论强调审美主体与自然的应和、美的独立性、从丑恶中发掘美,希望追求现象背后的美及其表现出的无限、永恒之美;他是较早地提出、运用"现代性"概念的美学批评家,他强调了现实的瞬间的美的重要性,其实质是审美现代性,他的现代性理论是其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自己的美学思想自觉地贯穿于其审美实践中,致力于从丑恶、现象和现实中发掘并表现恶之美、现象背后的美和瞬间美;他的审美探索具有务实性和浓厚的实践品格,但是,其过激、极端之处也是我们借鉴与评价其美学思想时应该注意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括总结了朱光潜先生美学研究的特点,并对他“美在心物关系”说“美是主客观的统一”说及其“实践观点”作了间要的介绍与评析。另外,还简要分析了朱光潜先生美学研究活动在中国二十世纪美学中的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属于直接美学理论的问题是美的规律范畴的提出。马克思提出了这个范畴,但在《手稿》中却没有直接阐述,为美学史留下一个理论难题。由于美的规律范畴是美学理论中的一个显要问题,如何在《手稿》的语境中,沿波计源地去探寻它的意义包涵,并给予明确的论析,直关美学理论中许多重要总理的回答。蒋孔阳先生长期致力于《手稿》中以美的规律问题为中心课题的研究,在美的规律与人的劳动实践、内在固有的尺度、异化劳动、自然之美及艺术实践的关系上,进行了深入具体的论析,积累了卓有成就的美学理论成果,把《手稿》美学和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些理论也是蒋先生建构独立的以实践论为基础、以创造论为核心的审美关系说的基本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16.
我今天想讲一讲实践存在论美学,介绍一些中国美学当代的情况以及我现在初步的想法。90年代以后中国美学界有一个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争论,这个争论到现在还在继续。我之所以提出实践存在论美学,与这个争论密切相关。实践存在论美学与实践美学有关,也与存在论美学相联,但是从根本上说,实践存在论美学是在实践美学基础上的推进。  相似文献   

17.
古罗马美学思想发展到第三阶段时,可以说是美学在古罗马美学中的黄金阶段,这个时期的美学思想更是深深的影响着后人沿着这个方向继续深入的探究。普洛丁的美学思想虽然具有神学性,即把美的根源和本质归结为神性,但他是继贺拉斯在美在适宜,和朗古弩斯的崇高可以说是灵魂伟大的反映的总体性的美的概括之后,将美分为此岸的美和彼岸的美的第一人。而此岸的美的理性之美,即事业,行为,学问,品德的理想美,发展为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美学,布凡洛理性的真唯美的前提,和狄德罗的见到的美。最后普洛丁的彼岸世界,即神明的美,最高理性的美。虽然普洛丁把尘世的一切美,全部导入来自神明理性本质所产生的理念形式,把美学走向了神圣性,但不能否认它的功绩,即把美分为感性之美和理性之美,这对我们的美学理论研究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美学话语中,“喜剧性”,“滑稽”,“幽默”与西方差学方中的“comic”,“humour”并非是对等的,西方差学传统中多把“幽默”作为“comic”(喜剧或乾滑稽)之一种,而在实践美学的视野下,“滑稽”和“幽默”的内涵和界限得到比较清楚的厘定,并且被纳入实践美学的范畴序列之中。“幽默”所表现的是一种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自由,而滑稽表现的则是一种不合规律性和夸大的目的性,是人的实践活动是不自由。  相似文献   

19.
席勒的《论美书简》是席勒最早表述他的审美人类学观点的重要文章,长期以来我们对它一直重视和挖掘不够。实际上,在这篇文章中,席勒根据康德的哲学理论,最早把美与实践理性密切联系起来,认为美根于实践理性之中。这种观点,不仅基本完成了康德开始的由认识论美学向本体论美学的转型,而且开辟了通向人生论美学和审美人类学的新道路,同时还是走向德国古典美学的实践观点,最终走向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最重要的中介环节。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人都是历史的守护者、传承者,又是历史地批判者。任何美学都是时代的美学,任何时代的美学都有客观性和历史性。随着社会生活和艺术实践的变革,原有的美学便会失去昔日的光芒而变得黯然无华,一种新的美学会应运而生,取代旧的美学视界。本文概要地阐述新时期美学现代转型的历史淡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