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德 《武当》2005,(2):40-42
爱人篇 【原文】 万物之生,惟人最灵。既灵于物,须爱其生。毋以阴谋陷人,毋以利器伤人,毋以药物毒人,毋以权势厄。人。陷人、伤人、毒人、厄人者,明有国刑,暗有天罚,终难逃也。今夫飞物之能言能舞,植物之有色有香,动物之可训可玩,潜物之可育可娱者,人犹爱之,人岂不重于物哉!今劝②尔世人,相生相聚,无相凌虐。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3,(13):244-245,243,242
"人之爱菊,非以其可爱之容,实以其可爱之德。不爱之以目,而爱之以心,不观之以物,而观之以理。菊不遇于人,而人不与菊遇,流于玩物,而吾人之志荒矣。"  相似文献   

3.
第一卷习武总论壹拳者,搏击之术也,古今中外皆有之。其不外乎拳打、脚踢、身击、擒拿、摔跌也,以致人伤为目的。贰搏击者,以最小之代价,取得最大之效果也。胜人  相似文献   

4.
孙式太极拳是一种修为和完善人之身心的拳学体系。孙式太极拳遵从老子的哲学思想,从无为而始以达至无不为。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恬淡虚无这种心理暗示以求得初步的心理稳态(即一种寡欲、无欲的心态)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孙式太极拳的锻炼达至生理机能稳态水平的提高。最后,由于心理稳态与生理稳态之间的相互启发,循环共进,达至人之心理、生理适应机能的双重完善,即所谓完善人之身心、变换人之气质的最终目标。所谓技击,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当人之身心的适应能力渐臻完善时,自然能适应这种相互作用,故能产生"不求胜于人,…  相似文献   

5.
人类有争强好胜之本性;人有胜人之心方能上进,人有胜天之心方能探索和利用自然。余尝曰:自尊和好胜是一种伟大的自私,人类文明和进步赖此维持。若不好胜,人各甘居下游,人类何以进步?若无自尊,人无廉耻,百事可为,人类安有文明?然数千年来,有另类争强好胜自尊者,以攻城掠地为乐,以称霸称王为荣,枪炮相向,流血相争,使得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一将功成万骨枯,何其痛哉!今人类向往和平,以体育之争代替流血之战来满足人类好胜之心,西方世界对足球胜者之欢呼拥戴,远过于对拿破仑征服欧洲之崇拜,即可为证。此体育对世界和平之贡献也,不亚于体育对人类健康之作用;基此,吾辈应向体育运动之积极组织者、参与者、支持者致敬,应为体育界之杰出人物树碑立传,因赋《历届奥运中国金牌颂》。  相似文献   

6.
高中山 《武当》2008,(2):43-45
(接上期) 第二部分 性命双修 【原文】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即安。故曰:“食其食,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故躬,小人得之轻命。  相似文献   

7.
菊花赋     
《收藏》2013,(7):I0048-I0055
“人之爱菊,非以其可爱之容,实以其可爱之德。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体育思想体系以人为本, 以“养生乐心”为核心, 导出了体育的本质问题: 体育行为发端于养生乐心、提高生命质量之需要, 从而发生兴味, 产生参与体育之动机。通过体育活动, 人达到养生乐心之目的, 从身心两方面完善人之自我。是为本文对毛泽东体育思想之阐释。  相似文献   

9.
余岢 《上海集邮》2006,(9):34-35
一代“怪”人郑板桥,有诗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移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读《郑板桥作品选》之方寸(1993-15)。在兰、竹、石的面影之后,我确实看到了这一千秋不变的七品芝麻官为人之率真。关于这“真”,前人曾评曰:“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又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噢,这“三真”,既是画品、诗品、书品,更是为人之品。读郑板桥作品,当学习其为人之。真”——品格之正,情感之真,人性之纯!  相似文献   

10.
杨黔 《精武》2006,(5):10-11
习武之人,于拳脚器械之外,又须练习软硬功夫一二种,或数种。盖功夫之与拳术器械,亦犹耳之与目,宜乎并用,而不可须臾离者也。各类功夫,凡七十二种,练法即各有不同,劲路亦复各异。功夫之高者,莫为气功,练成之后,非但能以气击人,且强身延年,然不易练也。苟习之失当,且易致疾,甚有性命之虞。凡行侠之人,技击之士,虽不能尽各种功夫而练之,然至少亦须练二种以上,一种为自卫(挨打)之功夫,一种为制人(打人)之功夫。制人之功夫,即稍不精亦无不可;至若自卫之功夫,则务须练习极精,于以少敌众之时,难免不为敌人之拳械着身,若功夫不精,必为所伤;若能精绝,纵身受拳械之袭击,亦不至受伤。故较制人之功夫为重要,此又技击家所不可不知者也。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工作中不但要与同事和谐相处,更应与自己的主管领导——教务主任相处得当。教务主任不仅仅是校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桥梁,更是作为教师背后的基石给予教师以支撑。那么如何与教导主任相处得当呢,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四条原则。一、尊重孟子有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说的就是有关尊重的道理,尊重者,崇而敬之也。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是  相似文献   

12.
丹田探秘     
曾庆馀 《武当》2004,(4):52-54
最早论述丹田这一部位功能特点的文献为《难经·六十六难》:“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性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杨玄操注:“脐下肾间动气者,丹田也。丹田者,人之根本也。”  相似文献   

13.
老子--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姓李,名耳,字伯阳。道家学说创始人,思想家。著有《老子》一书,其中一段关于"三分法长寿观"论述形成老子养生之说的核心。 他说:"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  相似文献   

14.
方国清 《体育学刊》2007,14(1):76-78
一个真正健康的和谐文化总体应该包含文化与武化。文化乃以文教化,通常借用礼乐等美、善的事物去涵养人、陶冶人。武化则在于成就人阳刚之身躯气质。文化与武化实无优劣之分,其共通之处都在于“化人”与“人化”,对人进行尽可能完善而全面的教育,促使人的心灵各能力获得相互渗透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5.
[原文] 人生有五德①,吾尝以譬天地之五行,人身之五经②。仁属木,也肝也③:义属金,也肺也;礼属火,也心也;智属水,也肾也:信属土,也脾也。是知五德之不可少一,犹之五经之不可绝一,即如五行之不可缺一。人皆日木不可少也,而何以无仁也?无仁者必无养育之念,其肝已绝,而木为之槁枯矣。人皆日金不可少也,而何以  相似文献   

16.
没钱也快乐     
张燕 《健身科学》2008,(5):29-29
我虽然与富贵无缘,但没钱没有大系,只要无害人之心,无苟且之意,无不轨之念,无非礼之思,就可以胸怀坦荡地享受生活的种种馈赠。我没有钱,因而不会被人瓜分掉自己的时间,无须经常为了"人情""面  相似文献   

17.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洛克有句至理名言:“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体。”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交往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而引起的。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除了要求人精神充沛、奋发向上、思维敏捷、情绪良好外,还要有追求之志、好奇之心、探险之勇、求实之诚、专注之境,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有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心理能力。一、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许多关于中小学心理问题的调查报告都已表明,青少年心理问题趋于严重,近几年发生的一些恶性事件,如北京某名牌大学学生投毒案、硫酸泼熊案、中学生杀…  相似文献   

18.
天地大道,总揽乾坤,万物概莫能外,况乎人之生命?有鉴于此,黄帝论曰:“人始生,先成精。”无精不成人,成人在于精。精者,智慧生命之本源也。藉之于精气化生之理,王充《论死篇》有曰:“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王氏论断,连精带气,较之于黄帝所论,似乎更胜一筹。惟若是,人之初,精气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体育思想体系以人为本,以“养生乐心”为核心,导出了体育的本质问题:体育行为发端于养生乐心、提高生命质量之需要,从而发生兴味,产生参与体育之动机。通过体育活动,人达到养生乐心之目的,从身心两方面完善人之自我。是为本文对毛泽东体育思想之阐释。  相似文献   

20.
马琳璋  马天巧 《武当》2005,(7):16-17
练习心意拳,要懂得“中和之道”。所谓“中和”之道,乃阴阳和合也,阴阳均衡,二气得调之谓。人在天地之间,能秉承天地之气,则能得中和之气。古人有:“冲气以为和”的说法,并且还说:“天下万物,同一和气。”而人则是“天本诸阳,地本诸阴,人本中和。”意思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