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意拳谱     
《武当》2009,(1):20-23
形意拳叙 天下之治道有二,曰:德,曰:威。天下之学术有二,曰:文,曰:武。然武之所重者技艺也,况国家讲礼有法,蔸苗猕狩,各有其时,而其间精微奥妙,更有不客(可)率意妄陈者,余尝拟著为论,公诸同好,特恐言论不精,反悟(误)后世,此心耿耿,曷其有极,兹见岳武穆王拳谱,意既明畅,语亦纯粹,急录之以志,余爱慕之情云,  相似文献   

2.
宣焯山 《精武》2007,(3):46-47
序形意拳术之史,本乎天地之大端与夫造化之原理,盖天地之辟于一无气也,万物之生于无知,形意之成本于无意。盖无意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下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是谓先天存平静,后天藏诸动也。故意为体而形为用,静属阴而动属阳,体运动静得阴阳消长生生之功,而真之一气生焉。孔子曰:冬至养其阳,夏至养其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此皆修养正气之谓也。盖形意拳之原理,则培养天一之道,由后天而达于先天也。重阳不重阴,太刚必折;重阴不重阳,过柔不坚。刚柔相济,乾坤之道乃成。古之传斯术者,多以心法口授,缺少记载,使后学者茫然不知途径,须以涵养正气为先,以为之序。盖夫体育一途,创自达摩老祖师,迨至宋朝岳飞,又精研内经之意义,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因名为形意拳,总合五纲十二目,同一全体功用。在内为意,在外为形,是术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揽阴阳之造化,转乾坤之枢机,诚强身之捷径也。十二形实本天地万物化生之理,取世间禽兽之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时久、自能精神入体。形意拳术实与卫生关系至切,如能长习,则疾病能愈,弱者能强,男女老少皆能练习,既无折腰屈膝之痛苦,又无跃高纵险之危劳,斗室席地,长衣缓带也可演习,虽属武术,迹近文雅。练习时,身分阴阳,以前心为阴,脊背为阳;手心为阴,手背为阳;大指朝上为阴阳掌。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为阴阳身,拳虎口朝上为阴阳拳。练习拳术,不可自专自用而固执不通,若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沉重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浮则神意涣散。要而言之,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力气;身内中和者,无形中自生灵气。如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如山;化神成虚空,则身轻如鹅羽,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果得其妙道,亦是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之意,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诚神气矣。  相似文献   

3.
此《形意拳秘法》据其著者高降衡先生说。成书于民国二十四年。而高先生之师贾大俊先生与形意先师李洛能则是同时代人,且为同门师兄弟(见原谱师承表),那么,高降衡则与“半步崩拳”的郭云深为同一辈分。可见此书成书之早,不知为何竟然叫做《形意拳秘法》?“形意拳”三字本该是李洛能的“专利”才对。有关形意拳煌煌巨著,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姜容樵、孙禄堂等大家都有论著出版,然独不见此书(《形意拳秘法》)见著于当时。不知何故?近见日本杂志《武术》刊登《形意拳秘法》,故本刊全文刊发,以示其全貌。供形意拳人及此道爱好者研究之、析疑之!  相似文献   

4.
马原年 《武当》2007,(11):27-27
看了《武当》06年12期徐培良先生《怎样练好形意拳》的文章(下简称《李文》)后,我觉得文章整体上很好。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引用形意拳谱时,出现了一些错误和欠缺。在这里我提几点补充意见,供李先生和形意拳爱好者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李瑞林 《精武》2006,(7):53-53
下面是形意拳第三代传人申万林于光绪二十二年抄录乾隆年间形意拳谱的部分内容: 《意拳谱历之概序》自姬公际可老先生在终南山得艺传给曹继武至戴龙邦先生留的意拳谱书上至姬公得艺约计90上下年的概括拳史此拳是由明末清初之梗概间重新又创立此拳立名为意拳现时使称为形意拳(注:此《意拳谱历之概序》由郭  相似文献   

6.
李先生讳飞羽,字能然,世称老能先生,或曰洛能、洛农、老农,皆一音之转也。直隶深县人。经商于山西太谷,喜拳术。闻县境有戴龙邦先生者,善形意拳,往访焉。觌面一见,言谈举止,均甚文雅,不似长武术者。心异之,辞去。他日,倩人介绍,拜为门下。时先生年三十七岁也。自受教后,昼夜练习。二年之久,所学者仅五行拳之一行,即劈拳。并半蹚连环拳耳。虽所学无多,而心中并不请益,诚心学练,日不间断。是年,龙邦先生之母八  相似文献   

7.
8.
马原年 《武当》2006,(9):21-22
武术界有句谚语,叫做“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我认为这句话可谓亦是亦非。是者,“戳脚”、“弹腿”多用脚;非者,“南拳”、“通臂”多用拳,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9.
逯建国 《武当》2014,(3):27-28
习练形意拳,外形和内意必须高度统一,“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有鉴于此,亦可把形意拳称为“心意六合拳”。  相似文献   

10.
形意拳也叫心意拳、心意六合拳。在练习上强调“六合”,每一动作都要求以意支撑八面,用意识引导动作。形意拳在理论和实践中,对“用意”的要求十分严格。初学者很难掌握”用意”的要领及方法,内外相合也就无从谈起。调查发现初学者在“用意”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用“意”过深而造成动作僵硬沉重不灵活;意与形不能合一而造成不整。就此问题,笔者介绍了形意拳“用意”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身体文化的区别虽然是由于彼此的文化背景所产生的,但是这些区别的最终呈现者却是身体技术。而劲力是中国武术区别于其他民族身体技术动作的标识,不同的劲法是武术各个拳种风格的区别所在。文章在参阅大量文献后指出,形意拳的劲力步骤分为:一明、二暗、三化,即炼精化气层面的明劲、炼气化神层面的暗劲、炼神还虚层面的化劲。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尚氏形意拳的独特练法、技术以及其运动特点入手,研究分析了尚氏形意拳在促进人体健康、强健身心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志强 《武当》2005,(9):23-23
凡喜好形意拳的武术界同好们都知道,形意拳的功夫分为三步:即“刚(明)”“柔(暗)”和“化”劲。那么,这三步功夫又是如何划分的呢?既然形意拳是拳,当然就要在实战技法上去寻根问源,通过演练使其得以充分体现,形意拳大师李文彬先生很早就明确指出,形意拳在运用中,疾用骤发则为刚(明)劲,也是我们所说的第一步功夫;缓动遂发的为柔(暗)劲,这是第二步功夫;不意而发的为化劲, 是形意拳第三步功夫,也是形意拳的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宋光华,名东升,祖籍北京大兴县(今北京市),1932年生于山西太谷县朝阳道宋家大院武术世家。其父宋铁麟(1885~1978年),是名扬天下的武术大师,系宋氏形意拳开派宗师宋世荣(1849~1927年)之侄、宋世德(1857~1921年)之子,人称宋老铁,功深惊四海,威名贯中外。  相似文献   

15.
本人自幼酷爱武术,从八岁开始学习长拳,到不惑之年开始练习形意拳,二十多年从未间断。说起练拳体会,首先是练功场地要清静,不要有杂音干扰;其次空气要清新流通,气在体内运行才能通畅,内气才能沉入下丹田,脚才会有根基。拳谱日:心定神宁,神宁清静,清静无物,无物气行。练形意拳还必须严格按照形意拳谱‘六合要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黄梅岳家拳与形意拳的外形和内涵等诸多比较分析和史料甄别,认为宋代的岳飞乃是形意拳的创拳始祖,姬际可前辈并非形意拳的始祖,姬际可前辈是根据武穆拳谱将武穆拳法成功由拳谱还原为拳法、并将其传承和发扬光大的重要人物,为形意拳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7.
“尚氏形意拳”经过几代人的继承、传播、研练与悟化,已形成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并于1987年8月被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正式认定并命名。文章从其练法,劲力体用,对丹田功能的理解以及其桩功、套路的特点的分析向读者展示了尚氏形意拳的深邃内涵。  相似文献   

18.
以五行学说理论,论述形意拳的强身保健作用,探讨了形意拳的健身养生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有很多形意拳爱好者和同好们,经常一起探讨研究形意拳劲的“蓄放”是如何习练上身的,这是古今形意拳爱好者一致追寻的形意拳妙谛。这个问题很难用一篇文章或几篇文章讲清楚,即使能讲明道理,又只是个人粗浅的理解和体会,待到同好们将“蓄放”劲习练上身,还需要有一个理解消化、习练的过程。而且,最好是请明拳理、功夫深、技艺精、窍要明的老师来指导方可实现。  相似文献   

20.
风云生  高健 《精武》2008,(2):20-22
不久前,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河北派形意拳李振邦一系的传人崔杰利先生,初次交流就很快切入主题,谈起形意拳的训练程序,向其求教,问曰:“如果一个没有基础的人,向先生学拳,第一步应该练些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