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买西山  买建军 《精武》2007,(9):26-27
周口素有"拳窠"之称,宗师辈出,数不胜数。买西山家学渊源,学艺于其祖父买金魁老前辈,复得于化龙等多位老先生指点,精周口河南、河西两岸拳法精髓,为周口心意拳代表人物之一,本文所介绍之掩手单把,即为买金魁前辈教内秘传。  相似文献   

2.
山西祁县小韩村戴氏心意拳,为著名的形意拳的前代拳法,形意拳的历史比较清晰,且已经颇有研究成果,然而戴氏心意拳的拳史、拳谱却迷雾重重,多年来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所以有必要做一个初步的总结,来解析一些观点,提出一些质疑。因为戴氏家谱没有彻底公开,加上戴氏心意拳谱版本不一,各家说法有异,且多遮遮掩掩,让人摸不清头脑,所以现在的研究也只能局限在一定程度之上。  相似文献   

3.
张方 《精武》2004,(6):24-25
2003年春天,日本人安藤直哉专程到辽宁电视台来访问我。安藤直哉自称是戴魁先师的传人,是任大华和王映海的弟子,于是我与他比较了丹田功的蹲、搬、射和钻、裹、剪三拳及五行拳。确认是同门,我才与他做进一步切磋。安藤直哉的汉语尚不通顺,而我又不懂日语,因此虽然他用笔谈的方式问了我很多问题,但我却无法完整地用语言来回答。 近年来,我收到一些来自国内外心意拳爱好者的来信,询问心意拳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些悬疑及修炼中遇到的难题,我在此一并回答。  相似文献   

4.
吴宪民 《精武》2003,(1):48-48
刘娃,河南周口人,心意门弟子,精技击,尤擅头打法,其功夫老到,谈拳勇者莫不知之。刘娃少时在清真寺学教门源术,觉并无出奇制胜处,遂奔走江湖,遍访各地隐逸,但皆无所得,后受艺于娘舅于化龙先生,日夕演练不辍,拳械俱造其妙,与人搏能腾身飞跃于丈寻开外,疾如鹰隼,令人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5.
吴钩 《精武》2007,(11):30-30
王保福于化龙老先生说:"保福在河南心意六合拳界功夫可能不是最好的,但绝不是最差的。我的弟子中功夫超过他的人没几个"。保福自幼随老武术家许耀武先生练习教门查拳,系统掌握查拳后,兴致不减又玩起了心意六合拳。于化龙老先生对这个带艺投师的徒弟十分钟爱,曾多次由上海奔赴固始向保福和马云双等人传授技艺。于化龙老先生每次抵达固始都住在保福的家里,对保福是有问必答,毫无保留;保福的底子好,悟性高,一点就通,一用就灵,几年的时间,保福就与当初接引他人"龙门"的刘如世师兄比肩,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种武术派别的形成必然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总结、扬弃和发展的过程。心(形)意拳被列入中国四大名拳之一,与少林拳、太极拳、八卦拳相当,但让人们叹惋的是形意拳的根戴氏心意拳被形意的光芒所覆盖,日渐脱离人们的眼线,不为人们所了解。进一步挖掘并整理戴氏心意拳使之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得以更好的发展、传承,显得迫切重要。通过研究得出:政府的大力推广与支持是戴氏心意拳发展的坚强后盾,观念的更新是其发展的前提。戴氏要走现代化和社会化的大众健身模式,产业化、市场化是其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7.
吴宪民 《精武》2006,(8):20-20
所谓桩功者,即立身如桩之深埋地中之意也,故名。桩功在心意门列诸法练习次第之首,向无文字记述法要,属口传身授之艺,非心意门入室弟子鲜窥其径,今就个人平素验证,略陈端绪,与有志者共之。盘法每日不拘时间,择空气清新之地,静心敛气,束身侧拧蹲踞。鼻尖,膀尖,足尖,三尖相照成龙身之势。谷道  相似文献   

8.
郭华东 《精武》2007,(2):43-43
在2006年第一期《精武》的《心意拳探源之旅》一文中提到“戴龙邦根本不会练拳”,这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在世传的《形意拳谱》中,有一篇落款“时在乾隆十五年岁次庚午荷月书于河南洛阳马公书屋”的序言。该序言提到  相似文献   

9.
戴天 《精武》2009,(5):39-39
神拳缘何名心意,全凭丹田用功成。意发势随人难防,气动力追通自生。六合四梢兼三节,万本一珠本五行。束长虚实须贯通,起落轻重要分明。勇内藏智决胜负,动中寓静刚柔平。  相似文献   

10.
海周人 《武当》2007,(4):40-41
孙少甫先生,河南心意派六合拳一代宗师,回族,河南省周口市人。他道德高尚,胸怀正义,功深技精,故在心意拳(又称心意门、十大形、六合拳、六合锤)门内声名显赫,然而讹传亦多。今将孙先生之生平事迹作一简介,以飨同道,并借以表达对他老人家的向往之情和崇敬之意。  相似文献   

11.
苏心海 《精武》2006,(1):53-53
先师孙少甫和师伯杨响铃曾讲起过心意拳的一些典故,现记录下来,以飨读者。心意拳起源于五禽戏,渐渐演化到宋代,才有传拳记录。周侗传卢俊仪、岳飞等一大批弟子。因岳飞的“历史问题”,此拳在宋朝禁练,直到清康熙时期,山西姬际可始复。买壮图老师从姬际可习艺三年后,回到河南周口,成为当时河南地区一代名师。从那时起河南周口一直是练十大形,而山西一直流传十二形练法,意和形各不相同,关于此举一直传说不一。  相似文献   

12.
水火居士 《精武》2009,(1):35-35
神拳完且备者多矣,而今人于软硬独多缺憾,非创拳者之过欤,承传者失职也。  相似文献   

13.
形意拳被列为中国四大拳种,与少林拳、八卦拳、太极拳齐名.但令人惋惜的是作为形意拳的起源戴氏心意拳却渐渐的淡出众人的视野,不为众人所知.虽然众多学者都深入研究过心意拳与形意拳的渊源,可是却没有多少学者谈及戴氏心意拳的发展.虽然政府对祁县戴氏心意拳纳入非物质文化,但他的推广却不是很理想.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综合研究.对山西省戴氏心意拳的发展现状调查分析,通过对心意拳的历史传承、拳术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学练心意拳     
无止 《中华武术》2006,(1):5-45
本人作此文之目的仅是就心意拳学与练的一些拙见与同道交流,抛砖引玉;由于现在很多心意拳爱好者投师无门,所以就把希望寄托于书刊、教学光盘、函授学习,殊不知心意拳是内家拳,练的是内在的东西,重意不重形。要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看书、光盘初步认识尚可,只能学外形,但是要想练出真功夫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5.
水火居士 《精武》2007,(10):58-58
虎步亦名奔丹田,为戴家拳术之关键。造诣深者,疾行如猱,纵跃则寻丈之进。谱云:"奔丹田出落握无形之风,进退捕难执之影,鼓腹如雷,摇身而淅沥有声……"戴家拳训载:凡吾门人,藉此梯航可臻神化之境。余之所学,于他宗略有不同,吾宗心法,行功尤重"开关运气",应用以"一片射入"为归宿。先师所传虎步行功之法下手功夫为:先静心,次缄口,次调息,俟鼻息平和,神气清定(图1),于是缩头  相似文献   

16.
吴宪吸 《精武》2003,(8):9-9
首重武德,文武并进,不轻举妄动。武是行侠精神,艺是除暴手段。要想艺上身,海底去捞针。  相似文献   

17.
马琳璋 《武当》2000,(7):19-20
中华武术渊源流长,历史悠久。一部优秀的武术史也就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之一。心意拳是这武术百花园中一朵奇葩。心意拳的历史是中华武术史的一部分,可是由于年代久远,历代又都是口传而无正确的文字记载,还有的是方言、俚语、口误、错别字,所以有很多武术史包括心意拳在内都有待于重新考证和整理。  相似文献   

18.
书生 《精武》2006,(1):4-7
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不仅风光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淳朴的民风都饱含着底蕴,还有那让山西人骄傲的晋商文化——那不仅仅是将买卖做大,更展示着这里人民的民族气节和大智慧。不止这些,这里还是练心意拳者心中的圣地——据传心意拳发源于此。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河南省心意拳两大支脉(马兴一脉和张志诚一脉)的传承进行分析.认为其传承方式主要有血缘传承、地缘传承和民族传承,这三种传承方式的产生各有其原因,反映出人们作出传承关系选择行为的心理要素和社会背景.指出河南省心意拳传承者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要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历了数百年的洗礼,几乎代表了相当大部分传承者的观念,这些观念是人们真正的内心需求和情感归宿,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可行的.无论社会如何进步与发展,传统的传承方法不能够被简单否定,同时现代化的传承方式也不能够被忽视.  相似文献   

20.
权成 《精武》2006,(1):8-10
伏虎拳, 是山西常有心意拳的综合套路,是历代先辈依据实战打斗需要而创编的,凝聚了先辈的心血,反复演练可提高技能,是常有心意门的经典套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