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 《武当》2013,(6):26-28
"脚跟"同虚实有密切关系。就全身而言,虚实就是重心的位置;就局部而言,虚实指力量的分布。肩是上三关之根,捋就要捋对方的肩根(腋下之处),使对方东歪西倒;腰是整体之根,推按对方的腰根(软肋之处),对方就会往后跌出去;胯是下肢之根,拍打对方的胯根(髋关节之处),对方就会向外侧跌出去。破根是牵动重心的有效手段,最好是由名师悉心指教才能熟练掌握。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跳高的最终目的是越过横竿,要越过横竿主要取决于重心的腾起高度与充分利用这一高度的能力。在重心腾起高度一定的前提下,过竿姿式不同与过竿技术好坏直接影响着运动成绩。尤其是背越式跳高,过竿姿式对成绩影响很大。但是,影响程度究竟多大呢?过去只能凭直观感觉来进行估计,并不能给予定量的说明。人体重心的位置取决于人体活动的姿势,人体运动时体形发生很大的变化,质量分布也不一样,人体的重心位置随之改变。例如:人体处于正常“立正”姿势时重心的位置高度大约在脐下3—5厘米,把手举起来重心位置就改变了。因此背越式跳高的竿上动  相似文献   

3.
武术之“势”的美学思想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学视角,运用比较研究、哲学思辨的方法,阐释武术内蕴之"势"的美学思想."势"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是一种透视生命气象的"动"机之"力",蕴涵"力"的刚健之美,在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脱胎于中华文化的武术重"势"不重"形",正是通过阴阳二气的运化、开合收放的内部张力形成不同的武术之"势",从"静势"、"动势"中彰显流体的生命意象."势"的美学思想体现在武术中主要表现为:造型中的"力"之美、运动中的"气势"美、运用中的"劲"之美."势"是"力"的含蓄,"力"是"势"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特有的"气"化思想影响下,武术"尚劲不尚力","得势"实为"得劲",从而表现出不同于西方"尚力"技击术的中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庄则栋曾说过,步法是乒乓运动之母。有关步法的重要性无需反复强调。问题是,广大球友知道步法很重要,也知道要"动"着打球,但往往不知如何去"动"。  相似文献   

5.
邹绵绵 《收藏界》2013,(4):91-94
一、诸乐三《墨梅图》轴1981年春,我在家中旧箧中捡得两件经"文革"十年浩劫幸存的字画,其中一件是现代书法篆刻家王福庵八言隶书对联,因系"破四旧"烬余之物,使它如鸟之折翼,仅存下联:"天气和暖,众果俱繁"(语出  相似文献   

6.
王永贵 《收藏界》2012,(8):90-94
这篇文章带有点"书法绝学"揭秘的味道,透过王献之《洛神赋》"玉版十三行",揭示一下魏晋书法奥秘,顺便领大家看一看王献之"徒子徒孙"们的伟大"业绩"。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区别在于:王羲之笔法"内",王献之笔法"外拓"。这是破解王羲之和王献之笔法基因的关键,也是管窥王羲之家族的"独门秘笈"的唯一通道。在了解王献之小楷的特征之前,我们先厘定这两个书法术语。在古代书论中,在谈到二圣之间的区别时,总说王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4月15日,中国邮政正式发行中国古代书法系列邮票的收官票《中国古代书法——草书》,这套邮票的第一图是西晋松江人氏陆机的《平复帖》。"书法之乡、皇帖之地"的松江见证了拥有1700多年历史的《平复帖》正式登陆"国家名片"。  相似文献   

8.
一、跨栏步技术跨栏步即起跨腿的脚接触起跨点到过栏后摆动腿的脚接触地面时的一大步。它由起跨攻栏、腾空过栏、下栏着地构成。起跨攻栏时要获得一个较高的身体重心,起跨离地前身体重心前移,攻栏时要高摆摆动腿大腿,加大两腿夹角,  相似文献   

9.
王志远 《武当》2005,(4):19-22
"变易物体之位置,或动体进行之方向曰动。保存或维持其固有之位置或方向曰静"。动有机而静有势。"机者,朕兆、动机。动而未形有无之间也。势者,形态。静势,静而已形无有之趋者也"。太极拳动时存静势,静时寓动机,"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动静互为其根,以静而成势,以动而成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机势难分,此太极之妙也。古书云:"静属阴,动属阳。世上万物,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偏阴偏阳为之疾,一阴一阳谓之道。"即是说,动静即是阴阳,阴阳即是动  相似文献   

10.
《收藏界》2008,(4)
绍兴翰越堂拍卖有限公司将于2008年4月8日至9日在绍兴国际大酒店举行"第二十四届中国兰亭书法节绍兴翰越堂艺术品拍卖会",并在4月6日至7日举办预展,此场盛会分"中国书法"、"中国画"、"古董珍玩"三个专场,汇集近1200件拍品。为宣扬"中国兰亭书法节"的文化盛宴,翰越堂精心筹集了一大批古今书法大名家的经典之作,出版过的和绍兴籍大名家的书  相似文献   

11.
<正>《为健康中国夯实体育之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全民健身工作纪实》于近日在《人民日报》刊发,为健康中国"凝心聚气"。全民健身的原动力从何而来?答案即是倡导运动健康生活方式的动商力量。健康中国从儿童动商抓起智商、情商、动商是构成健康体魄的三个必备要素,这三个要素在人生的不同时期扮演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不过,动商却始终是其他两个要素的基础,而且在儿童阶段,动商的发掘和培养往往比智  相似文献   

12.
八卦五行掌     
(接上期)第三掌圈(属土,土克水)“圈”掌法.圈就是划圈。本掌圈法为一臂直伸,以户关节为圆心.以手臂为半径于体侧绕上圆;随以手指去找对侧前脚,并意想以手心与脚心相合。“”掌法。另手于体侧绕平弧,随往对侧前脚面上横煽,并意想与之相合,一圈一,合称为圈。练习方法:第一动右掌右圈右手于体侧逆时针绕一大立圆后往左前下方斜伸,与此同时,左脚向前迈一步,左膝微屈,重心移至左脚,右手心与左脚心含相合之决意,目视前下方(图1、2)。第二动左掌右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右膝微屈,重心移至右脚,与此同时,左手于体侧绕一平圆…  相似文献   

13.
高鹏 《收藏》2012,(13):147
随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理解的深入,书法艺术近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清帝书法,尤其康雍乾三帝御笔,市场表现尤其突出。这一现象的出现,毋庸讳言,并非他们真有天纵之才,临池深功,帝王书法的稀缺性及其背后附属的政治与历史价值,才是藏家追捧的主要原因。康熙御笔行书"忠贞炳日"就是一件内涵丰富的重要作品。此额作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赐书对象为已故福建总督范承谟。  相似文献   

14.
张天绪 《武当》2012,(2):21-23
六、野马分鬃(一)目的武谚云:"家伙响,野马分鬃往里闯。""野马分鬃"也有叫"渴马奔槽"的,言其急切,展现的是奋勇向前,冲破一切阻拦,奔向既定目标的刚毅、果决之精神。此动目的是训练肩背、手肘、腰胯、腿脚步法相互协调,用挤、靠、架、发等手法近敌作战的战法,步态要稳,手脚要和,一定要做到"手到脚也到",若"脚到手不到"或"手到脚不到",则"接手定不妙",忌之。  相似文献   

15.
○第三段○ 一、美人照镜(虚步护胸扇) ①将重心由右脚移至左脚,变成右虚步,扇子由右翻到左户处,书法在内,画面在外,扇尾朝南,下扇角藏在右手臂内,左手掌护在右手腕上,目视前方,扇面与胸相距一拳之隔,(图29)。②接着右脚退一步变成左虚步,扇子再从左户处翻至  相似文献   

16.
清浊动静图9.清浊动静图大道生一气,一气中分阴阳。阴浊而阳清,雌黑而雄白。知其自守其黑,知其雄守其雌,乃为内外兼备、性命双修。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则无滞无碍,气息归根。10.涵养本源图千圣一心,万古一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本原即真心,心为君,君安则形体平和,疾患不生,故气功修持的源头在于修心,老子曰:"若夫修道,先观其心,"儒、释、道三家也共同将修心视为根本。涵养本源有多法:其一为观窍:儒家称"灵台"窍,道家言"灵关"窍,佛家讲"灵山"窍,皆指同一心源。眼要常观,耳要常听此窍.舌要常…  相似文献   

17.
《体育师友》2019,(6):29-30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了新时期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乐动体育"的教学构想,并阐述了"乐动体育"提出的缘由和"乐动体育"的涵义。建议从建立"乐动体育"教学理念、构建"乐动体育"课堂、构建"乐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等三个层面实施"乐动体育"课堂教学,落实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升级     
《网球》2014,(2):14
重心降低好处多很多初学者在练球时,都会听到教练不厌其烦的强调"屈膝、弯腿、重心降下去"。那么,在网球运动中,将重心降低到底有哪些好处?可以说,这样做是百益而无一害的。首先,降低重心可以让身体保持更好的平衡;其次,降低重心可以在击球时用上蹬腿的力量;第三,在底线击球时降低重心起到了降低拍头的作用,比单纯靠手臂降低拍头打出的球更稳定;第四,在截击时降低重心可以保持拍头高于手腕的坚固姿态,并在来球很低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养生思想史上,动与静是一对十分突出的范畴。同中国古代思维特征一致,动与静在古人意识中是相对的、辩证的、非逻辑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动与静互为因果和前提,因而是相对的。朱熹说:“若以天理观之,则动之不能无静,犹静之不能无动  相似文献   

20.
三、石头之动同样一块石头,放于平坦之处,它就巍然不动,稳如泰山:而若置于陡峭之地,它就飞流直下,势如破竹。因此,石头的动与不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要看它所处的位置与环境而且,由于不动得久了,一经发动起来,反而越发凌厉、迅猛而作为对手,也固看惯了石头的不动,反而适应不了由静变动的落差,以致被石头的动所牵引,身不由己,吞下失败的苦果这时,大家才明白了石头的动——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