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区域文化是人文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区域性的表现形式。区域文化的教学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师通过挂图、标本、地理模型、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跟随教师展开联想,发现规律,进行探索性自主学习,随后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区的文化现象形成科学、客观、公正的认知评价。  相似文献   

2.
文化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体现课堂文化和课程文化的课堂,是以以人为中心代替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课堂。我们创建文化课堂,要立足区域实际,着眼学生发展,将提升课堂教学价值作为追求,使课堂体现人文关怀和文化底蕴。一、文化课堂,是教育改革路径的必然延伸  相似文献   

3.
大学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机构,承担着引领区域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和神圣职责。当前,在国家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形势下,大学应该积极主动地融入区域文化发展之中,从建设具有主流价值导向的思想文化、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社区文化、具有引领社会时尚的行为文化等四个方面,着手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以更好地引领区域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华夏文明是多元文化的组合,不同区域长期历史形成的文化都蕴含着深厚的教育价值,绽放出各自独特的人文精神传统。在当前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高职教育看成是以适应就业需要为目标的就业教育。因此,如何发挥区域文化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关键是如何把区域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从中找到两者恰当的切入点,发掘出区域优秀文化中的本质和精髓,使之融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5.
"皖江"一词的内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嬗变扩充,其本身就内附着文化和区域的要素;因此,皖江文化就是指皖江区域文化,它不具有文化区域的文化同质性,但有着丰富的多样性,是一种多质性的文化复合体;吸纳融汇、辐射影响是其典型的开放特征,也是皖江文化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长了知识,发展了能力,陶冶了情操,更重要的是挖掘水文化资源,解读船文化历史,感受桥文化魅力,促进了家乡的水文化、船文化、桥文化的发掘,促进了区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相似文献   

7.
文化发展是一种历史现象,文化合作是历史的必然。从文化地理学角度上看,区域文化是文化的空间分类,是文化在空间地域中以特定人群为载体的凝聚和固定。加强区域文化合作,必要而且必然。合作实现互补,合作推动发展。区域文化只有在区域间互动与互补基础上才更具生机和活力。巴蜀同根,川渝同源。川渝两地如何发挥区域优势,实施区域文化发展战略,加强地域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做大、做强文化事业,增强区域文化的辐射力、影响力,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区域特点的文化链、文化圈、文化带,使区域内的文化要素尽快实现对接,并尽快融入全球化,使区域文化发展在全国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大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首届"川渝文化合作论坛"无疑做了有益的尝试,也是打破区域分割、整合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机制、提升川渝区域文化合作空间的重要举措。本刊长期致力于文化研究的学术交流,使其成为本刊的一大特色。本期编发的6篇论坛交流学术论文,分别从巴蜀文化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川渝文化合作的逻辑关联、巴蜀文化的流变、文化资源的整合以及文化产业的联合发展等角度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思考,对于川渝文化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无助益。藉此,也希望能在较大范围推动区域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文化生态建设是将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二者结合起来。对于河北省来说,若要扩大区域影响力,寻求经济稳步发展,必须要合理利用和发掘省内的文化资源,加强文化生态建设,从而逐步提高文化软实力乃至区域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9.
区域文化对高职学生就业观念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一地区区域文化的认同,已经成为影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高等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难就业的现象,文章就区域文化对高职学生就业观念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透过区域文化对高职学生就业观念产生影响,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就业观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所大学都有自身所处区域特殊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文化传统,这种特殊的区域文化资源对于影响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区域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地缘性,有利于丰富教育内容;具有亲切感,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具有可信度,有利于增强教育感召力;具有传承性,有利于创新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中职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由于中职语文教学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劳动人才,所以教学应该更加具有社会化,即要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发展的方向,适当地渗透地区的工业文化。本文主要从校园文化和区域工业文化的融合、在语文课堂上介绍相应区域的工业文化,并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联系工业文化,将教学资源进行延伸,从这三方面具体论述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区域工业文化。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所大学都有自身所处区域特殊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文化传统,这种特殊的区域文化资源对于影响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区域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地缘性,有利于丰富教育内容;具有亲切感,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具有可信度,有利于增强教育感召力;具有传承性,有利于创新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有特定的内涵、意义,学生公寓是学生课堂之外思想教育、学习生活和素质培养的重要场所,地方高校学生公寓建设应融入区域文化元素特点,剖析地方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对策,以期更好利用学生公寓阵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文化熏陶。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职学生已成为职场主力军,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本文通过对温州区域商业文化内涵及特征的分析,透过温州区域商业文化对当地高职学生就业观念产生的影响,就引导高职生树立正确理性的择业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校社团文化是大学文化在学生层面的体现。依托学校特色专业构建特色专业社团文化,能有效实现引导功能、选择功能、辐射功能与心理培育功能,通过打造社团文化的品牌,强化了与学校办学特色的一致性,实现了对特色专业建设的延伸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对区域文化发展的拓展、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心理凝聚。  相似文献   

16.
基于区域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是指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挖掘学校所在区域文化中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资源,吸纳其中一些典型的教育元素,并把它们融入班级生活,以更好地促进班级成员成长的过程。基于区域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是:开展基于区域特色的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提高区域文化竞争力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科学战略决策。文化生态学对于提高区域文化竞争力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需要运用文化生态理论及其视角,全面审视区域文化竞争力的文化生态要素,深刻理解文化生态学的实践理念,科学构建提高区域文化竞争力的建设思路,为提高区域文化竞争力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和科学的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语文是目前多数高校都要求开设的一门人文类必修课,目的是提高高校学生,尤其是理工类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但现行的大学语文教学往往沦为中学语文教学的翻版,将区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为发扬区域文化作出一定的贡献,可见将区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区域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不仅包括有形的物质形态的形象建设,还包括无形的精神形态的塑造,需要高校校园文化的积极参与;而区域文化传统为地方高校文化建设创设特色和形成个性提供了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地方大学与区域文化正在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发生着相互作用。沈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地方高校在沈阳区域文化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20.
区域文化皆有其形象,这种形象本质上由人来体现,其核心是思想。安徽文化具备"包容性"形象已成为学者的共识,但整体的安徽文化及其三大区域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的"包容性"内涵之差异性还没有被充分揭示,将这种差异性及其形成的原因辨析清楚,有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认识安徽文化,把握其丰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