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甫《登岳阳楼》的艺术手法是诗中景与情(即物与我)的奇特结合。所谓“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从某种意义上说,都离不开一种映衬方式。景与情的关系不外“相辅相成”(以乐景写乐、以哀景写哀)和“相反相成”(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两种。或日“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陆机《文赋》);或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相似文献   

2.
《红领巾》2024,(5):48-49
<正>“看来,网络诈骗就在我们身边呀!今后,我一定要擦亮眼睛,注意防范!”一位来自成都市实验小学青华分校的同学感慨道。2024年2月22日上午,由新华文轩阅读服务事业部、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天地出版社、新华文轩西南书城、中国民生银行成都东大街支行主办的“阅见美好,书香童年” 2024护苗·绿书签行动在新华文轩西南书城举行。  相似文献   

3.
“哀”、“衷”、“衰”虽然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可情况却不一样。“哀”走到哪里都会带去一片哭声,“衷”走到哪里都会带去一片笑声,“衰”走到哪里都会带去一片晦气。因此,“哀”受到大家的怜悯,“衷”受到大家的喜爱,“衰”受到大家的唾弃。一天,“哀”、“衷”、“衰”聚集在一起谈感受。  相似文献   

4.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项脊轩志》有这样一段话:"(轩)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轩"字为笔者所加)教参译文":屋子又是朝北的,照不到阳光,一过中午室内就昏暗了。  相似文献   

5.
关于明代无名氏著的《浪史》,孙楷第先生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记云:“存,日本传抄本。啸风轩刊大字本。书名《巧姻缘》,半时九行,行二十一字。日本千叶掬香藏啸风轩刊小本,书名《浪史奇观》。清末《京报》房印活字本,书名《梅梦缘》,上海书局排印本。”日本按本的四十回《浪史》,题“风月轩又玄子著”,后有跋亦署“又玄子”。我们所见的《浪史》则为抄本,半页九行,行二十字。前面的《浪史·序》署“又玄子题”。次有“凡例四则”,版心书“奚疑斋”。正文前也题“风月轩又玄子著”,无目录,四卷四十回。实于《京报》第一至第二十四期(1897.8—1898. 6)刊出。《浪史》演元代至洛间钱塘“浪子”梅素先事。属明  相似文献   

6.
《诗经·小雅·采薇》“杨柳依依”四句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情融于物 ,情景交融 ,意境优美 ,千古传诵 ,脍灸人口。清人王夫之评其艺术效果曰 :“以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究其情理 ,言“杨柳依依”为“以乐景写哀”具反衬作用 ,自当无疑 ;而云“雨雪霏霏”为“以哀景写乐” ,仍具反衬作用 ,则甚悖诗意 ,当是“以哀景写悲” ,具有正衬效果。沿用已久的王夫之诗评当重新认识 ,“杨柳依依”四句义蕴应重加解读。  相似文献   

7.
轩的由来     
上海的书画商店,当推朵云轩著名。古时候,“轩”指何物?轩,原为车的前檐,故其字从车。后来亦指屋檐下。据明人张自烈《正字通》记载:“檐宇之末曰轩,取车象也。殿堂前檐特起,曲椽无中梁者,亦曰轩。”由此可见,轩实为一种廊屋。最初,轩并非指室,更无以室名轩。《汉书·史丹传》云:“元帝留好音乐,自临轩槛,上铜丸以摘鼓。”这里的轩槛实为栏杆。自唐朝开始,渐以室名轩,宋朝后则渐盛行。一般而言,轩与斋经常通用,譬如同是书画商店,北京称“宋宝斋”,上海则称“朵云轩”,要说有区别,则斋较严肃,而轩则不然。如苏东坡作过《待月轩记》,黄庭坚有…  相似文献   

8.
厕所的雅称     
溷“溷”是个多义词,《辞源》列有五个义项:①混乱:②混浊;③累,打扰;④猪圈;⑤厕所。轩“轩”有多个义项,《辞源》列有六个, 其中之⑤是“厕所的别称”。如汉刘熙的《释名·释宫室》:“厕……或曰轩。前有伏,似殿轩也。”  相似文献   

9.
平遥古城     
<正>“漠漠荒城暮,飘飘旅笛哀。坐看寒烛尽,愁绝夜更催”,这是明代韩邦奇在平遥抒写的心中惆怅。平遥古城,这座从两千多年前走来的城池,历经岁月的锤炼与洗礼,尘封了数代人不同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10.
我们阅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会发现有一处细微的称谓变化,全文称书房为“轩”:“余自束发读书轩中”“轩东故尝为厨”“从轩前过”“轩凡四遭火”“时至轩中”等等,但在叙述妻子死后的补记部分,称谓却发生了变化:“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相似文献   

11.
“哀(āi)“”衷(zhōng)“”衰(shuāi)”虽然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境遇却大相径庭。“哀”走到哪里都会带去一片哭声“,衷”走到哪里都会带去发自内心的情感“,衰”走到哪里都会带去一片晦气。因此“,哀”受到大家的怜惜“,衷”受到大家的喜爱“,衰”受到大家的唾弃。一天“,哀“”衷“”衰”聚集在一起谈各自的感受。“哀”摇摇头说“:我的感觉只有悲伤,我张开嘴就要哭,难道叫我闭上嘴?”“衰”哭丧着脸说“‘:哀’,你别不知足了,在你的口上加一竖,就变成‘衷’了,在你口上加一横,就变成我了。”“哀”说“:我倒没什么冤的,谁叫我的衣服当…  相似文献   

12.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6(7):F0003-F0003
中岩不忘髯须郎,唤鱼唤出美娇娘。情深意笃话轩室,凄楚哀惋悼孤亡。  相似文献   

13.
“感伤 ”是李清照词的一大特色。其词伤春伤别哀怨淋淋,哀国悲志更具特色,表现了一种饱含哲理而又脱俗的伤感。本文从“哀别”、“哀情”、“哀国”三个角度分析了李清照词沉郁悲凉的风格,浓厚而又含蓄的“感伤美”。  相似文献   

14.
明代学者姚福在《清溪暇笔》中记载:“三不知”一语,出自《左传》。《左传·哀公二十七年》中是这样记载的:晋荀瑶带领大军伐郑,文子认为,对敌情不了解,不可轻进。文子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由此可知,“三不知”一语,意思是对事情的开始、经过、结局都不了解。但如今已用“三不知”指事事都不知道。“一问三不知”是何意@周亦婷  相似文献   

15.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吃一堑,长一智”,一般都认为通过反思自己和借鉴他人,人们能汲取过往教训,变得聪明起来。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唐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些说法都指明了“长一智”的方法。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不容易“长一智”,杜牧就曾在《阿房宫赋》中感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相似文献   

16.
“乐景写哀”,源于清代王夫之的《姜斋诗话》,这一手法在《红楼梦》中得到了很好的艺术展现,写“乐景”极尽铺陈夸张,“包括于事有关之物和于情无干之人”都描写得淋漓尽致;在“哀事哀情”的叙述上不动声色,情节发展自然,无半丝议论之词,无一点大哀大恸之语;外在妆扮风光满眼,哀者欲表难表,委曲求全。红楼梦成功地运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才使得这部悲剧经典倍增其哀。  相似文献   

17.
“哀”、“衷”、“衰”虽然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可情况却不一样。“哀”走到哪里都会带去一片哭声,“衷”走到哪里都会带去一片笑声,  相似文献   

18.
曹月 《文教资料》2013,(29):46-48
明末清初女性文人朱中楣因其身世的坎坷跌宕,不凡的性情与识见,卓然特立于一般女性文人之中。朱中楣作为明代宗室,亲眼看到明代的灭亡,经历了变代异姓的历史沧桑。因这特殊的境遇,“家国之思”俨然成为她诗词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情感表达哀大思深,颇具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于玲 《班主任之友》2023,(11):19-20
<正>新学期刚接手新班,立马收到老师们的温馨提醒——我班非常“幸运”地分到了大名鼎鼎的轩!轩?那个曾经咬了老师胳膊,拿着棍子到处追赶同学,还经常被家长们各种“告状”的男孩子?“每一个行为的负面,都会有一个正面的解释。”轩的正面在哪里?我如何撬动这颗星球?一、倾斜的桌子机会来了,第二天,我还没走到教室,随着“嘭”的爆炸般声响,  相似文献   

20.
本着重阐述“哀”与“物哀”审美观的形成与发展,从万叶歌的“哀”、《源氏物语》的“物哀”到本居宣长的“知物哀”等学理论与实践中揭示日本古典学感伤悲美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