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认为把它“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关汉卿在作品里塑造了一位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下层妇女的典型——窦娥。最能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情节是她在刑场上发下的三桩誓愿。“血溅白练”是让旁观之人马上明白她蒙冤;“六月飞雪”是希望上天能感应到她的冤屈,昭显“异象”表明她受冤。“亢旱三年”是希望自己能像东海孝妇一样,苍天能来惩罚“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的官吏。三桩誓愿一桩比一桩强烈、深刻,表达了窦娥这一封建社会里手无寸铁的弱女子在面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屠刀时…  相似文献   

2.
《窦娥冤》是伟大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课文节选的是全剧第三折:行斩。在临刑前,窦娥许下了三桩誓愿,即“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窦娥死后,这三大誓愿相继应验,有力地控诉了元代社会官吏昏聩、法制黑暗的罪恶。作者运用天地震惊、人神共思的浪漫主义手法,刻画了窦娥含冤莫申的悲愤和至死不屈的反抗精神,表达了人民要求伸张正义的强烈愿望和必胜信念。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窦娥的“三大誓愿”的层递性呢? 第一,从思想内容上看,窦娥的第一个誓愿是“血  相似文献   

3.
关汉卿在他的著名杂剧《窦娥冤》中安排了这样的情节:流氓张驴儿想用药毒死蔡婆婆,没想到反害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到官府诬告窦娥,窦娥被判成死罪,临刑时,窦娥指天发下了“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桩誓愿,结果都应验了。  相似文献   

4.
关汉卿的《窦娥冤》是一部可以和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相比肩的大悲剧。全剧展示了一个善良孝顺的弱女子因蒙受奇冤.指斥天地.怨怼鬼神.以其毅勇刚烈的第二重人格感天动地,刺贪刺虐.惊世骇俗,最终惨遭刑戮的过程。把中国传统道德中的最高价值毁灭给人看,使作品的悲剧意味浑厚凝重。而在渲染悲剧气氛、表现作品主题时最关键、最精彩、最有力的一笔要属窦娥的“三桩誓愿”。“三桩誓愿”不仅是《窦娥冤》全剧的高潮部分.也是作体现创作意图的关键所在。可是对这三桩誓愿的理解历来说法纷纭,莫衷一是。目前较为普遍的理解是: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不屈抗争。但有人探幽发微,见人未见.认为窦娥的后两桩誓愿太“歹毒”和她善良的性格有悖,会损害她美好的形象。持此论认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其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被选入苏教版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语文》第三册。这折戏着重刻画了窦娥善良美丽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了窦娥负屈含冤却不甘于屈从命运的抗争精神。《教学参考书》对“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的实现,作了这样的解释:作者充分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使戏剧情节进入到理想化的境界,这种“如愿以偿、天遂人愿”的写法,虽不现实,但符合人民的愿望,是理想的颂歌。  相似文献   

6.
细说《窦娥冤》中三桩誓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文《窦娥冤》选自中国古典悲剧《窦娥冤》第三折———法场。这折戏是窦剧的高潮 ,主要是描写主人公窦娥被押解赴刑场问斩的经过。剧中波澜起伏的情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其中又以三桩誓愿最为突出。这折戏共由十支曲子组成 ,开头两支曲子为窦娥在押解赴刑场途中所唱。“没来由犯王法 ,不提防遭刑宪”两句平常如话的唱词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吏治腐败、政治黑暗的现实及封建司法机关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草菅人命的罪恶。“叫声屈动地惊天” ,既点出全剧的戏眼“屈”(冤 ) ,又唱出了窦娥衔冤负屈的满腔悲愤 ;而“天地也 ,只合把清浊分辨 ,…  相似文献   

7.
课文《窦娥冤》选自中国古典悲剧《窦娥冤》第三折——法场。这折戏是窦剧的高潮,主要是描写主人公窦娥被押解赴刑场问斩的经过。剧中波澜起伏的情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其中又以三桩誓愿最为突出。这折戏共由十支曲子组成,开头两支曲子为窦娥在押解赴刑场途中所唱。“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两句平常如话的唱词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吏治腐败、政治黑暗的现实及封建司法机关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草菅人命的罪恶。“叫声屈动地惊天”,既点出全剧的戏眼“屈”(冤),又唱出了窦娥衔冤负屈的满腔悲愤;而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下)讲授中国元代至当代的文学,本学期的教学要求与上学期基本相同。在掌握各个历史时期(元代、明清及近代、现代、当代)文学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对31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是教学的重点。以下就各篇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作简要提示,所列序号与主教材作品篇目号相同。 39.《窦娥冤》 “法场”一折是全剧的高潮戏,集中表现了窦娥至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在这折戏中,窦娥尽情倾诉了对黑暗现实的强列怨愤,作品从三部分内容突出表现了窦娥的形象:被押赴形场时的哭诉;赴刑场途中与婆婆诀别;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 40.《西厢记》 “长亭送别”一折写老  相似文献   

9.
窦娥许下的三桩“无头愿”是《窦蛾冤》(见高中语文第四册)深化主题之笔。所谓“无头愿”,指的是没有对证的誓愿,也就是很难如愿以偿的誓愿。窦娥之所以要发下这种誓愿,是因为她“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入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是因为她不甘心自己不明不白地死去。她坚信正义在自己这一方面,她的冤情一定能感天动地。这三桩誓愿各有其特殊的涵义,各有其悲愤之所在,它们所表现的反抗精神,一次比一次强烈。窦效的第一愿是“血飞白  相似文献   

10.
关汉卿的《窦娥冤(节选)》作为经典作品历来都入选高中课本(人教版1。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不愿含冤而死的强烈的反抗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稍加点拨后学生对第一、第二桩誓愿都能理解,可是不能理解第三桩誓愿。当我解释说窦娥唱出“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辩”,说明“亢旱三年”这个誓愿表明窦娥要惩治贪赃枉法的昏官污吏,  相似文献   

11.
孔宪锋 《学语文》2003,(2):11-11
三桩誓愿是《窦娥冤》高潮部分的峰顶。解读好三桩誓愿,可以更好地把握窦娥这一形象,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首先,这三桩誓愿由古渐今,共同突显一个“冤”字。血溅白练,关涉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两个典故,所涉及的主人公为周朝贤臣和神话中的帝王。六月飞雪,涉及的邹衍为战国时人。三年亢旱涉及到的则是东汉时期的孝妇。时代由古推后于此可见。典故涉及的四个人物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冤”:苌弘系无辜被杀,杜宇注释内容未见其冤。据《蜀王本纪》:“望帝去时,子规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望帝,杜宇也。”蜀人为什么要因为子规的鸣叫而兴悲,而怀思望帝呢?对此后人多有不同解释。有一种说法是人们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中国戏曲鼎盛时期是元代,元代杂剧最著名的作家是关汉卿,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窦娥冤》.现今,“窦娥”成了“冤屈”的代名词,冤莫冤兮窦娥冤.然而,让人不解的是,商鞅、岳飞,就连窦娥三桩誓愿中提到的苌弘、比干等所受冤屈都不亚于窦娥,所遭受的酷刑远比窦娥残酷,为何只有“窦娥”成了“冤屈”的代名词呢?因素多多,见仁见智;不过关汉卿高妙的写“冤”艺术,也许是窦娥“冤”过苌弘、比干、商鞅、岳飞摘取“冤屈”代名词的重要因素.那么,《窦娥冤》是怎样写冤的呢?  相似文献   

13.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亢旱”,这是关汉卿笔下的窦娥在含冤临刑前发出的三桩誓言,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让人读之动容。然而细细品之,笔者以为这三桩誓言背后的潜台词很值得思索。一这向来为人称颂的三桩誓言是处于弱势位置上的窦娥对现实的最后反抗,这是她最后的血与泪的控诉,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她希望通过这种种的反常生活来唤起上自皇帝下至布衣的世人的关注,这种渴望伸冤渴望正义的愿望无可厚非。但是问题在于,她混淆了其复仇的对象与其他公众的利益界限,将一己之私仇扩大至整个楚州之人。如果说“血溅白练”的愿望尚是为诉自己之冤情…  相似文献   

14.
杨健在《戏剧》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关汉卿的《窦娥冤》被公认为是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神权的代表性作品。但是文本中存在诸多疑点.如桃杌的“有罪推定”、窦娥“三桩誓愿”的内在冲突、窦天章的礼教宣喻等情节。长期得不到完满解释。实际上,该剧反映了元代游牧文明落后的奴隶制度与农耕文明先进的封建制度的激烈冲突.表达了民间大众坚持封建传统的顽强意志。  相似文献   

15.
纳兰性德、曹雪芹和文康都是清代满族的杰出作家。三位作家的思想和作品都呈现出“满汉融合”的倾向。本文以三位作家的思想和作品为例,把清代满族文学中的“满汉融合”归结为四条途径:(一)以汉喻满;(二)以汉例满;(三)以满承汉;(四)以满扬汉。通过上述四条具体途径,三位作家的作品既和汉族传统文化发生了血肉联系,又保持了满族的民族特点;但三位作家表现四条途径的方式又是彼此不同、各具特色的.  相似文献   

16.
窦娥的形象一直被千古传诵,她的形象家喻户晓,在她身上作者寄予了多种寓意,本文将从窦娥的性格形象和“三桩誓愿”两方面,简要探索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17.
被王国维先生誉为“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窦娥冤》,历来受人重视。关于窦娥形象,论者多倾向于她悲惨的命运,善良的心灵,抗争的性格。因此在教学中,大都突出强调窦娥的反抗精神,认为反抗是窦娥性格的根本特征。更有甚者,认为窦娥寄寓了作者的反抗意识,关汉卿借窦娥热情地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斗争。于是窦娥俨然成为反封建的斗士。笔者认为,仅就第三折而言,表现了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愤恨不平亦无不可,但如果统而论之,说窦娥的性格具有强烈的反抗性,则是言过其实。窦娥的指天斥地和三桩誓愿,与作者的反抗精神,事实上仅是一种表面…  相似文献   

18.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对于“中国文学”课的性质和教学要求已有了较多的了解。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学习元明清及近代、现代、当代的文学,共有作品31篇。现对学习要点进行提示。(按主教材作品篇目序号排列)39.《窦娥冤·法场》《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作品通过窦娥的冤狱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滥刑虐政、残民以逞的罪恶。《窦娥冤》的剧情梗概。“法场”一折是全剧的高潮戏,集中表现了窦娥至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在这折戏中,窦娥尽情倾诉了对黑暗现实的强烈怨愤。窦娥的形象是通过三部分内容来表现的:被押赴刑场时的哭诉;赴  相似文献   

19.
《窦娥冤》第三折女主角唱道“皇天也肯从人愿”,发下三桩誓愿显示冤屈。血飞白练、六月下雪当场应验。亢旱三年后来也真的出现,并成为窦天章为女儿窦娥洗雪冤情的楔机。许多教学参考书上认为感天动地以天示冤与剧中[滚绣球]一曲中“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的抨天击地,是截然矛盾的两种对“天”的态度,并由此断定这正反映了剧作家关汉卿的历史的阶级  相似文献   

20.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典悲剧的代表作。《窦娥冤》能够位于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首,除窦娥被误判错杀外,窦娥的善良反衬其冤,窦娥怨天怨地凸显其冤,窦娥的三桩誓愿验证其冤,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三桩誓愿,以"愿"验"怨",涉及人物一桩比一桩多,延展时间一桩比一桩长,奇异程度一桩比一桩高,使窦娥之冤,"惊天地,泣鬼神",实乃千古奇冤。但是笔者认为,窦娥为验证自己冤屈发三桩誓愿,数量并不为多,方式却极为不妥;若念楚州苍生苦,纵是奇冤也不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