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鹭 《生活教育》2014,(21):74-75
从初三开始的议论文教学,其教学目标需设定为了解议论文最基本的文体特点及议论文三要素的基本特征和要求。通过对《谈骨气》与《舍得》进行比照阅读的教学设计并实施,让学生开拓了眼界,了解了相同文体的文章在三要素的把握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从而加深了对三要素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初语五册第二单元一共包括三篇议论文(《论鲁迅》《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说谦虚》)和一篇知识短文(《论点和论据》)。对于这一单元的教学,我有两点想法:一、要紧密结合知识短文,二、要作横向联系对比,帮助学生加深对议论文特点的认识。教时安排可确定为五课时。前三课时,分别理解每篇课文的结构,完成一些常规教学任务;可结合知识短文的学习,重点帮助学生搞清每篇课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为第四五课时进行对比教学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3.
根据教学要求,本单元教学重点为: 1.使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课文涉及的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即儒家、道家、法家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2.比较课文的内容要点和文章特色,掌握本单元课文作为议论文的论证方法的特点。 3.了解文言断句的一般知识,掌握断句的要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的用法。  相似文献   

4.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复习巩固阅读小说的知识;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i培养速读小说的能力;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及意义。 (二)单元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小说重视情节的完整、生动、曲折的传统。 2.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小说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3.通过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对人物出场的生动描写。 4.通过学习《明湖居听书》,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音乐描写的高超技艺。 5.学习对小说三要素的分析,学习准确把握主题的  相似文献   

5.
本单元四篇课文:《地球是圆的吗》、《看云识天气》、《苏州园林》、《核舟记》。本单元是本册书的第三个纯说明文单元。学生们对说明文的结构、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学本单元时,教师可从单元教学重点出发,对整个单元宏观掌握,引导学生对四篇课文进行联篇比较阅读,找出它们在说明文文体特征几个方面的异同点,从而巩固所学的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6.
本单元三篇课文都是议论文,就文体教学要求而言,教学中应该抓住议论文的三个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但是,根据教材的编排系列和本单元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地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学习议论文准确、鲜明、概括、生动的语言特点和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 议论文的语言以严谨、缜密而有别于其它文体,它所论之“理”大都较抽象,它必须借助准确、鲜明、慨括、生动的语言,把丰富的思想内容表达出来。本单元两篇讲读课文思想深刻,语言极富特点。鲁迅先生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比喻的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共产党 80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掌握论点和论据。二、教学方法反复研习课文 ,抓关键句 ,筛选信息 ,分析材料与观点的关系。三、教学程序1 .查阅工具书 ,掌握“预习提示”中要求读准的汉字的读音和要求理解的词语的意思。2 .快速阅读课文 ,感知文章内容。3 .知识链接 :我们在第二册学过了《纪念白求恩》 ,在第三册学过了《“挑战者”号追思》 ,这两篇文章都是议论文。回顾一下这两篇文章的文体特点 ,我们可以知道 ,它们都是表达了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与主张 ,并摆出了证明、支撑自己的看法和主张的材料。4 .与文本…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重点用比喻和事例证明论点二、教学方法联系生活 ,“导流”和“开源”相结合三、教学步骤1 .查阅工具书 ,联系语境 ,掌握下列词语 :滔滔不绝 通例 依葫芦画瓢 埋头苦干 成年累月 投机取巧2 .知识链接 :上一课我们学过了吴晗写的《谈骨气》 ,在这篇文章中 ,作者通过三个事例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 ;并且阅读了《议论文的阅读》这篇知识短文 ,了解了从一篇议论文中找论点的几种方法。本文也是一篇议论文 ,在阅读时要考虑 ,本文运用了怎样的方法证明论点 ,该运用怎样的方法找出本文的论点。3 .与文本对话。…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重点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使用。二、教学方法从结构入手 ,理清思路 ,找出分论点和中心论点 ,分析证明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三、教学程序1 .知识链接 :在上一单元 ,我们学过了阅读议论文如何找出论点的方法 ,了解了论据可以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明确了论点要解决的是“要证明什么”的问题 ,论据要解决的是“用什么证明”的问题。在以前学过的记叙文和说明文中 ,我们知道不少文章有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或过渡段。温故而知新 ,回顾这些学过的旧知识 ,对于我们学好《怀疑与学问》有重要的意义。2 .散读课文 ,感知文章内…  相似文献   

10.
一.单元整体设想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掌握阅读较复杂的议论文的一般方法。 2.在阅读训练中,进一步复习议论文的基础知识。 3.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组织学生完成本单元的阅读训练任务,培养自读能力。 (二)表单元的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议论文是如何“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 2.指导学生分析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把握每篇  相似文献   

11.
本单元是本册书重点单元之一。包含四篇议论文:《反对自由主义》、《事事关心》、《关于写文章》《给青年们的一封信》和一篇知识短文:《论证》。 四篇课文虽写法各有特点,但都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方面内容;各课的写作方法也大体上可归纳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导读目的: 一、训练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二、复习有关论点和论据的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论证的一些基本方法和要求。 三、通过写作实践,初步掌握议论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法。  相似文献   

12.
本单元突破口 本单元是一个议论文单元,包括文学评论和思想评论这两种特殊的议论文体裁。其中文学评论有三篇文章:《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至情言语即无声》、《一往情深,疏而不散》,思想评论有一篇文章:《说“小”》。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本单元的文体特点及该种文体的写作是较生疏的。因此,本单元的突破口应选择在讲读与写作的交叉点上,即在精讲典范课文、了解文体特点及该种文体的写作规律的基  相似文献   

13.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一)教学目标及设想 1.目标 (1)运用论点和论据的知识阅读和写作议论文。 (2)学习评析政论文。 (3)学习议论文严密的语言。 2.设想 (1)先学习有关知识短文,弄清概念后,再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2)在阅读的基础上,学写议论文。具体模本可用《骄必败》为例。 (二)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4.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 1.学习文言小说、人物传记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古典小说、书序、传记等文体知识。 3.学习一些古代文化常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掌握本单元“岁”、“惊”,“习”等28个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然”的用法和意义。 教学突破方案 根据单元教学重点的要求,学习本单元可运用比较阅读法,了解本单元课文的文体特点,辨析小说和人物传记在表现手法上的不同点,《序》则可与一般书序相比较,区别其异同;比较四篇课文在评价人物上写法的异同。 (一)自读为主,提出问题讨论答疑,实行导学法学习《促织》、《柳敬亭传》两文。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根据教材编写意图,长期坚持按照课文单元要求组织教学,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比较、辨别中分析、研究,增强思维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加快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速度和获得知识的密度,颇受学生欢迎,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同题异体比较新编中专《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精选了六篇与“笑”有关的课文,而这六篇课文恰好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三种文体的组合。通过教学这一单元和单元后的读写知识《文体与表达方式》,学生从对相同的题材、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达方式的比较中去理解和区分这三种文体的主要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特别在教学第六课《谈“笑”》  相似文献   

16.
《太 阳》是一篇说明文。小学语文教学不强调课文属何种文体 ,也不单独讲解有关文体的知识 ,而是通过阅读实践 ,使学生初步了解不同文体的课文具有不同的写作特点。因此 ,教学《太阳》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 ,读懂每个自然段 ,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把内容讲清楚的 ,这“一步一步讲清楚”正好体现了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按照这一思路教学 ,就能使学生更容易领会自然段的联系 ,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 ,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太阳”的 ,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一、抓住事物的特点 ,理解自然段的联系说明文是对事物或事理进行解说…  相似文献   

17.
<正>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古诗文单元,选编的三篇文言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诗经〉二首》放在后面《诗经》专题中进行设计),均为经典篇目,文体属于古代的"记"。《桃花源记》记事,《小石潭记》记游,《核舟记》状物,内容各异,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与智慧。学习这三篇文言文,一要积累文言知识,加强阅读古诗文的语感;二要品味"杂记"文体语言简洁凝练、情味朴素隽永的特点;三要阅读评析文章,思考探究文章主旨,  相似文献   

18.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评论,单元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也是有关评论的,为此,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阅读、比较,穿插知识教学,进行练习和训练,使学生了解评论的特点,初步学会阅读文学评论和思想评论,并练习写评论。 (一)单元知识点 1.评论是议论文的二种,它的特点是提出论题,进行评论,以理服人。 2.文学评论和思想评论的共同特点和差异:评论都要选择恰当的论题,摆出事理,进行分析,作出评价,做  相似文献   

19.
[单元教学目的] 1.掌握比较复杂的的记叙文选择材料的标准,了解本单元课文选择典型材料、注意点面结合的选材特点。 2。借鉴本单元课文根据中心需要,恰当安排文章线索,疏密有致地安排材料的方法,运用有关知识学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 3.从分析文章选材和剪裁入手,理清文章思路,进而寻求作者的思维逻辑。提高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重点难点考点] 1.本单元读写教学的重点是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选材和剪裁。 2.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分析作者的思维逻辑,把握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和行文线索。 3.本单元可考点主要有:①关于报告文学的文体知识;②关于孙犁作品的风格;③关于不同句式(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正常语序句、倒装句;疑问句、陈述句等)的不同表达效果;④部分成语的理解(重点是《琐忆》);⑤词语的选用、搭配和感情色彩;⑥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和写作。  相似文献   

20.
一.单元整体设想初中议论文教材共编八个单元40篇文选和三篇知识短文。纵观初中议论文读写训练系统,关于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发展的要求。是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大体以递进型兼交叉型和螺旋型逐步提高。学生在前五册已学过六个单元30篇文选与《论点和论据》、《论证》两篇知识短文。就学生的学习基础看,已经积累了可以入门的阅读经验,大体上了解议论文的基本因素,也从一些侧面进行过写作尝试,不过,其基本知识尚未形成明晰的系统,读写能力还比较薄弱。按照《教学大纲》规定,学习本单元和本册第五单元之后,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应当达标。本单元前四篇课文的议论方式属立论,第五篇课文的议论方式是驳论,这种安排是为了向第五单元学习驳论过渡。可见,本单元在初中议论文教学系统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所以,本单元教学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与扩展,能力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