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定位 ]1 .王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 ,他精通音乐、绘画 ,从而使他的诗富有诗情画意。苏东坡说 :“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学习本诗 ,着重探索、体味诗歌的极高的艺术境界。2 .此诗是第三册第三单元近体诗八首中的第一首 ,因此 ,应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背诵、鉴赏近体诗的基本要领 ,为以后鉴赏近体诗提供帮助。[切入 ]1 .诗“言志” ,而要真正理解作品 ,必须首先了解作家 :王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 ,他的诗作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2 .《山居秋暝》一诗美在哪里 ?竟境高在哪里 ?[探究 ]1 .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王维…  相似文献   

2.
[定位 ]李白怀古诗《越中览古》鉴赏。语文实践、探索侧重于把握中国古代怀古咏史诗的一般写作特点 ,尤其是通过古今对比抒发感慨、寄以情怀的艺术特色。初步培养学生鉴赏怀古咏史诗的能力。[切入 ]1 .学生对中国古代怀古咏史诗的基本感知。以“我所熟悉的怀古咏史诗”为主题 ,课前布置学生理出已学过或未学但熟悉的部分怀古诗作 ,熟练背诵之 ,并就对此类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2 .怀古咏史诗与写景抒情、咏物言志等类诗的最大不同在哪里 ?[探究 ]1 .将在课前布置的作业“我所熟悉的怀古咏史诗”在课堂上背诵、交流。 (这方…  相似文献   

3.
杜甫诗歌《客至》一直是许多高中教材的入选篇目。2005年6月第1版的人教版第五册《教师教学用书》在“课文鉴赏说明”中说:“这首诗是杜诗中难得的一首风格明快的诗歌。……整首诗从头至尾洋溢着‘喜’的心情。”  相似文献   

4.
《阁夜》是人教版高语第五册《杜甫律诗五首》之一,历来被认为杜诗中的典范。然而,教材将该诗尾联句中的“漫”字释为“徒然、白白地”,笔认为不妥,兹陈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高三复习阶段,有许多学生对古体诗、近体诗及词曲的形式特点仍然很模糊,比如有的学生不知道律诗的四联名称,有的学生不知道元曲的宫调名、曲牌名等等.特别是对那些句数、字数一样多的诗和词更无法判断其体裁.下面以王勃的<滕王阁诗>、苏轼的<红梅>和宋祁的<玉楼春>为例来说说它们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正> 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诗体。由于它对诗的字句、声韵、对仗等有严格的规定,而有别于唐以前的古体诗,所以后世叫它近体诗或今体诗。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和排律。其中又以律诗为代表。我们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讲律诗的格律。弄懂了律诗的格律,绝句和排律的格律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律诗的格律便自然成为教学的重点。 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一书中,将律诗的特点概括为:  相似文献   

7.
古诗词在高考命题中的呈现方式为主观笔答形式,考查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即鉴赏作品中的形象、鉴赏作品的语言、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古诗鉴赏选材以唐宋近体诗为主,以宋词、元曲为辅。唐宋近体诗又以绝句为主,以律诗为辅。注重景与情的关系,弄清作者写了什么景传了什么情,如此写景传情妙在何处。重视比较能力的考查,并能够与教材中的作品构成比较。  相似文献   

8.
"少陵诗卷作图经".杜甫身历战乱,饥寒交迫,辗转飘泊,老病孤舟,毕陈于诗.文章以杜甫后期遭遇、行踪与当时社会历史为背景,重点探究杜诗的诗题自传与杜诗中自传多方面的内容.应该说就杜诗本身研究其生平、思想与作品,是一个颇有价值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9.
“诗圣”一词在中小学课堂上常被提到,但对于其内涵以及为何单单称杜甫为“诗圣”却少有人提及。杜甫被称为“诗圣”除了他忧国忧民的精神外,主因其实是其各体兼擅的诗歌创作能力。在古体诗、近体诗创作上,杜甫都体现出强烈的继承与创新的意识,取得了很多开拓性的成就。义务教育阶段统编语文教材所选杜诗,时代跨度大,体式更是众多。借助纵向梳理比较,能够使学生对杜甫的精神境界、诗歌造诣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真正把握“诗圣”的内涵,最终提升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试论杜甫诗歌意象生成的特点及其审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甫诗歌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是与其诗歌意象生成的独特个性密不可分的.这具体表现在:首先杜诗选择熔铸着深厚时代情绪的个性化意象,铸就了杜诗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其次杜诗具有意象密集组合的特点,丰富了诗歌内蕴,克服了近体诗自身格律的局限,使其呈现出迥异于古诗的审美特征;再次杜诗新奇独特的意象构造方式,产生了陌生化的审美效应,增添了审美趣味,生成了特殊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共选录278位诗人的1 940首诗。杜甫诗歌255首,居首位。从五言古诗到七言绝句,七种“体裁”并选杜诗。所选古、律并以杜甫居首,绝句则未列前茅,不及李白、王维诸人,甚至在文学史上声名并不显赫的王涯,所选绝句亦高于杜甫。充分体现出沈氏对杜甫诗的定位:兼备众体而特擅律诗,绝句则稍逊。杜诗在《唐诗别裁集》中的定位,则与沈氏论诗力倡“格调”紧密关联。“格调说”强调情旨的“温柔敦厚”并“怨而不怒”,在语言上则要含蓄慰藉,措辞温婉且格律严整。《唐诗别裁集》对杜诗的编选凸显出沈德潜在诗学上的独特眼光,其对杜诗的接受显然是基于杜诗契合沈氏“格调”诗学的理想典范。  相似文献   

12.
~~从生活背景看杜甫《病马》诗之真义@史天胜$渭南师范学院!陕西渭南714000~~~~[1]史天胜.身生盛衰转变时,思想见于马诗中田.渭南师专学报1992,(3). [2]礼记·乐记[A].刘九洲,张声怡.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甲编)[M]华中师范学院出版社,1982. [3]仇兆鳌.杜诗详注[M].中华书局出版社.1979. [4][5]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出版社.193. [6]炳南.如何理解杜甫《病马》一诗[J].渭南师专学报.1993,(1).  相似文献   

13.
对于杜诗中"吴体"的内涵,一千多年来一直未有定谳。通过对《九家集注杜诗》中标注"吴体"的四首诗的格律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吴体诗"是一种平仄相对自由,即允许失粘、失对存在的律诗。它的平仄、用韵、粘对、拗救、对仗、字句等,与律诗相同。"吴体诗"与"拗体诗"无关。两者的区别是:"吴体诗"的失对、失粘,并不需要用任何平仄来进行补救。而"拗体诗"是有"拗"有"救"的律诗,它在律诗规范的范围之内。"吴体诗"来源于吴地"俚俗"之诗,杜甫推而广之。北宋晚期赵次公尚能准确分析,清代仇兆鳌、黄生已不能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14.
被誉为“国诗”的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格律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以用韵、平仄、对仗为其三大要素。而平灭是近体诗三大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近体诗的脊梁,是区别于其它诗的主要特征。毛泽东曾说:“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对于中师  相似文献   

15.
我们通常称古诗,则推重汉魏,说近体,则标举唐宋。而对于近体,多指律诗绝句为言。然而排律本是律体的一种,在唐代很受重视,有它自己的特点,尤其是长篇。杜诗兼备众体,排律亦称独绝。本文试以杜诗为例,说明排律的特点和杜甫排律的成就,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古诗的用韵     
一、古诗分近体诗和古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一首八句,绝句一首四句,其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律诗二、四、六、八旬押韵,绝句二、四句押韵,如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相似文献   

17.
《山居秋瞑》(王维)、《登高》《蜀相》(杜甫)、《石头城》(刘禹锡)、《锦瑟》(李商隐)、《书愤》(陆游)是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第七课《近体诗六首》中所选的六首诗,这六首近体诗都可称为经典。在教学中,我力图以这六首诗为例来引导学生探究鉴赏古诗的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从汉以后出现五言诗和七言诗,到魏晋南北朝,就越来越注意诗的声律,大抵已有律诗的雏形。至唐,诗人总结前人的经验创造出律诗和绝句的诗歌形式。这种诗有严格的格律,和以前的诗不同。为了便于区别,当时诗人把所有的律诗和绝句叫做近体诗。否则,就叫古体诗。这种划分后人一直沿用。古体诗的格律宽,近体诗的格律严,因此讲诗的格律,就是讲近体诗的格律,本篇拟就  相似文献   

19.
杜甫与李白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座高峰,对后代诗人影响深远。北宋江西诗派即将杜甫奉为本派之"一祖"。江西诗派的开山者黄庭坚对于杜甫及其诗倍加推崇:一、肯定杜甫诗歌的创新精神;二、肯定杜诗的思想内容和社会作用;三、肯定杜诗的艺术性。黄庭坚的杜诗观,不仅包含着对前代文化遗产的观照,而且与其学力密切相关,呈现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杜甫,以饥寒之身咏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他的诗作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但杜诗很难评,优秀的杜诗评论也不多,因为很少有人能达到杜甫的境界、感受杜诗的意境。有位评论家说,人未到四十岁不易喜欢杜诗,杜甫的诗多为颠沛流离之作,没有艰难困苦的生活经历,很难欣赏杜诗,也无法感受诗人的痛苦与艰难;没有杜甫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