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所作的一篇著名的杂文,体现了鲁迅先生20世纪30年代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问题所持的一种态度和原则。这里,笔者借用“拿来主义”一词,想说说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些现象的反思,故本文说的“拿来主义”,泛指通过下载或拷贝等形式从他处获取历史教学资料,如教学课件、  相似文献   

2.
理清《拿来主义》的写作思路后,学生自由地诵读文章.有学生认为,鲁迅的语言刻薄了点,甚至带着点"粗俗",更有"混蛋""废物"等骂人之词.如此不顾风度的语言能与鲁迅的大师身份般配吗?本文算得上一篇经典杂文吗?因此,课堂上,我重点引导学生品味鲁迅杂文的语言特色,进而鉴赏大师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3.
【总体阅读思考】一、这篇课文节选自瞿秋白哪一篇重要论著?它在原文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二、这篇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 三、这篇课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阅读入门指津】一、节选自《<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该序言的最后部分。《<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一篇全面论述鲁迅思想发展历程和评价其杂文的战斗意义的大块文章,全文由八个部分组成。节选的这部分,则是在对鲁迅做了全面论析的基础上引出的结论,概括、提炼出表现在鲁迅身上的“宝贵的革命传统”——鲁迅的精神。这一部分在《序言》中处于总结、收束全文的重要位置,是作者评价鲁迅的观点的升华,起着高屋建瓴、统摄全篇的作用。二、课文第一段加着重号的长句:“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  相似文献   

4.
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杂文已经越来越少了,记得从前有《友邦惊诧论》、《论雷峰塔的倒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一系列文章,现在必修教材中只剩下了《拿来主义》一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鲁迅的杂文总是有些头疼:学生的头疼在于——怎么又是他(虽然我们的教学篇目中他的出现已经减少了),文字依然那么晦涩难懂:教师的头疼在于——只剩下了这一篇鲁迅的杂文,该怎样以一当十,更好地展现鲁迅的全部风格与内涵.所以往往在教学《拿来主义》的时候,我们会选择使用"加法",多教一点、多学一点总是没有错的.曾经自己也尝试过这样的做法,可是效果却不怎么令人满意:学生不明白不说,自己也常常会在某些问题上纠缠不清,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让学生更怕鲁迅.所以,这一次,对于《拿来主义》,我选择用"减法".  相似文献   

5.
孙庆佶 《江西教育》2004,(12):36-36
最近,有幸相对集中看应聘语文教师的课.得到一种便利。七八位教师都讲鲁迅杂文《拿来主义》,反复比较,甚感有趣:尽管讲课教师来自四面八方,讲课风格迥异,但是,在讲鲁迅杂文时所表现出来的拔高、拘谨和“宏大叙事”的倾向却是一律的。可见,《拿来主义》这一篇长期保留的老课义,在特定语境下一代一代教下来,已然形成同定套路,颠扑不破。愚以为与新课标的要求,同语文教学改革大方向存在差异和距离,未能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6.
张焕金 《现代语文》2007,(12):83-83
说鲁迅的思想和文采成就了鲁迅杂文的辉煌一点也不过分,<拿来主义>就是这样的一篇典范之作.思想深刻,见解独特,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这不是本文探讨的问题.我想说的是,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要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这不能不令人对鲁迅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发出由衷地赞叹.下面结合<拿来主义>一文对鲁迅杂文的语言艺术稍加剖析.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和探讨,其文章中渗透出来的主题意蕴也是异彩纷呈。《拿来主义》是一篇具有高度文化特性和强烈思政元素的一篇杂文,也是鲁迅先生杂文中形象化说理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本文试图将《拿来主义》进行文本分析,以期探寻本文中有关民族大义的文化观,从中提炼出对于当代青年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独创的一个词汇,源于他1934年写的一篇杂文——《拿来主义》。文中所提出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的态度和原则,无  相似文献   

9.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所作的一篇著名的杂文。文章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文章有破有立,痛砭现状之后,明确提出论点,继而进行有力的论证,使文章深入浅出、浅显易懂。鲁迅的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杂文思想深刻,见解独特,锋芒毕露。可以说,鲁迅的思想和文采成就了鲁迅杂文的辉煌。但这并不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我想说的是,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要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这不能不令人对鲁迅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拍案叫绝。《拿来主义》就是这样一篇典范之作,下面就结合该文对鲁迅杂文的语言艺术稍加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杂文是鲁迅作品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由于杂文是“诗与政论的结合”(冯雪峰 ) ,它既不同于记叙文 ,也不同于议论文 ,所以碰到散见于教材的不同单元中的鲁迅杂文 ,到底要归属何种文体运用何种方式进行教学 ,着实成为教学的一大困惑。由于教材的编排体例 ,致使鲁迅的杂文仅仅只能用作单元教学重点的“例文”来处理。例如教材把《拿来主义》与《荷塘月色》放置在同一单元 ,其教学重点就是联系语境揣摩语言。这其实就是将原来含有无限可能性的鲁迅杂文 ,限制在揣摩语言这一特定的“点”来作为例子的一种片面的教学。而“鲁迅杂文的最显著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张慧 《语文天地》2014,(7):19-20
《拿来主义》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文明的对话”专题中的课文。作为一篇经典课文,《拿来主义》的各种赏析文字多如牛毛;而另一方面,学生本就对鲁迅的文章有所抵触,又是不太熟悉的杂文,部分学生会出现畏难情绪。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大胆取舍,只讲学生通过课堂能够理解掌握的,让课堂更加高效,给课文留点余味,不让学生因难而生畏。以下为《拿来主义》教案:  相似文献   

13.
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杂文已经越来越少了,记得从前有《友邦惊诧论》、《论雷峰塔的倒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一系列文章。现在必修教材中只剩下了《拿来主义》一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鲁迅的杂文总是有些头疼:学生的头疼在于——怎么又是他(虽然我们的教学篇目中他的出现已经减少了),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提出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观点,至今让人受用不尽。然而,我们却鲜有用“拿来主义”的眼光来审视这篇杂文本身的,本文试就文中三处内容做辩证分析,以期做到“占有,挑选”。一、关于几位“大师”《拿来主义》第一段写道:“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根据课文注释,我们得知1932年至1934年间,美术家徐悲鸿、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写于1934年6月的《拿来主义》,是一篇时代色彩极浓的政论杂文,文章针对当时国民党政府对外国的事物既惧怕又软弱的心理及有关行为,给奴颜婢膝的卖国主义和盲目排外的闭关主义以辛辣的讽刺、猛烈的抨击。但正如鲁迅先生一向所认为的,“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拿来主义》进行批判和立论的语言,都不是刚肠直肆的骂詈之语和固板严肃的政治文字,而是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词汇,用日常生活的行为和事件,来表达深刻的道理,不仅论辨有力、说理透彻,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性。这里简单说说鲁迅先生对“拿来主义”这一态度和方法的形象说明。  相似文献   

16.
历来讲析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都特别注意它巧甩比喻论证问题的手法,却往往忽略了它结构上的特点,这实在是鲁迅杂文教学的一大损失。因为这篇杂文的结构本身不仅表现了鲁迅先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而且也反映了他高超的表达技巧,甚至还能体现这位文化巨人的风度和情采。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粗疏思考,写出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总体阅读思考】这是一篇借古论今的杂文。借毛遂自荐的典故,驳以不表现自己为美德的传统偏见,赞当前改革大潮中那些敢于表现自己的改革者以及他们那种敢做敢为、积极进取、不避嫌疑的大无畏精神。阅读这篇杂文,首先也考虑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其次,应搞清是如何论证中点论点的?这样论证有什么好处?最后,应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画出结构示意图。  相似文献   

18.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后期的一篇著名杂文,文章举重若轻,嬉笑怒骂,亦庄亦谐,充分展示了鲁迅先生高超的幽默艺术。下面结合《拿来主义》一文略谈鲁迅先生的幽默技巧。  相似文献   

19.
《拿来主义》的教学设想庞晓丽《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一篇具有强烈战斗性和高度艺术性的杂文。鲁迅先生针对国民党反动派奉行的卖国主义政策,针对封建复古主义和卖国来荣的“全盘西化”的主张,针对左翼文艺队伍中存在的是否继承和怎样继承文化遗产的混乱思想,运用辩证...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关于批判继承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写过许多论著,《拿来主义》就是其中十分精辟生动而富有战斗精神的一篇。这篇杂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六月七日《中华日报》的副刊《动向》,署名霍冲,后收入《且介亭杂文》。此文发表时正值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