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自传》写于1930年5月.在这千字左右的自传里,鲁迅简要介绍了自己的生平与成长经过、述情况。平实的叙述中,表现了鲁迅谦逊求实的人格精神,让人感到伟人的风范。阅读这篇章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文中记录的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解读鲁迅精神。2.了解自传的写作特点,体会本文选材精要、叙述详略得当的特点。二、教学建议1.以“梦想剧场”表演活动再现鲁迅先生少年、青年及中年时期生活片断,使学生对作者的主要经历有感性的、直观的了解。2.以讨论、比较等分析方法突破写作特点这一难点。三、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在我国近、现代文化长河中,闪烁着一颗璀璨的巨星,他以犀利的文字令那些为反动军阀张目的无耻文人汗颜、丧胆,他对社会的准确剖析令史学家惊叹、折服,他对青年的关心、指引赢得革命者“同志”般的信…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想】《鲁迅自传》是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也是学生初步接触传记文学。所以 ,在讲读本文前 ,首先要向学生介绍传记类文章的一般特点和写法 ;然后再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 ,了解自传的特点 ;最后通过写作训练——为自己作传 ,让学生真正掌握 ,学会写一般的传记类文章。本文属讲读课文 ,需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了解课文背景 ,阅读课文 ,疏通文意 ,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 ,列表梳理作者的主要活动。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用心体会文中隐含的思想感情 ,仔细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学会为自己…  相似文献   

4.
5.
鲁迅是20世纪最杰出的伟人之一。他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在那黑暗的时代,导引着民族文化前进的方向,鼓舞着进步青年奋勇而前行,被誉为“人类明灯”。60多年过去了。对鲁迅的关注和研究并没有随时代的远去而淡化,如今,国内外研究鲁迅依然很热,那些过去由于政治偏见而引起的对鲁迅的误解也在逐渐化解,  相似文献   

6.
更正     
无论从那种角度讲,《鲁迅自传》都是一篇十分特殊的字。它篇幅短小.短小到易使人忽略它对认识鲁迅昕具有的重要意义;它行简约,简约到以致极可能被低估其独特的教学价值。事实上,这篇看似不起眼的小篇什,俭省的字背后站立着一个大写的“人”,平静的叙述中蕴涵着一个波澜起伏的世界。关键看怎样去解读。  相似文献   

7.
老舍写自传     
老舍40岁时曾写了个质朴自谦、妙趣横生的自传,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8.
曹津源 《语文知识》2002,(10):45-46
一、关于家庭“变故”和“父亲”病死。文中所叙“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是指鲁迅的祖父介孚公因科场下狱;关于“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一事,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有较详的叙述:“……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而那“最有名”的医生却开出“原对蟋蟀”这封建迷信色彩浓重的药引,“……我的父亲终于日重一日地亡故了”。这两件事,使鲁迅“从小康人家坠入困顿”,终于“看见世人真面目”。在这平稳的叙述中,涌动着的是他对官场腐败、封建遗毒的痛恨和对世态炎凉、人情纸薄的慨叹。  相似文献   

9.
《鲁迅自传》(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写于1930年5月,是鲁迅先生在1925年所作的《自叙传略》的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的。在这篇千字左右的自传里,浓缩了鲁迅先生近五十年的人生经历,从出生、家境、求学经历、工作简历到主要著述都交待得清清楚楚。不过,若将此与一位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相提并论,多少还是显得有些轻描淡写了。但无论如何,我们也还是能够透过先生那朴实无华的叙述,领略到先生质朴严谨、虚怀若谷的人格精神以及可贵的平常心中包容着的深沉的爱国思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篇课文,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这…  相似文献   

10.
11.
从经验出发,我以往教《孔乙己》习惯从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环节顺层依次分析课文,剖析人物形象,归纳小说主题,但效果并不很好。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烦。今年再教《孔乙己》,试着反弹琵琶,从结局的“死”入题,溯本求源,分析课文,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的做法是:   让学生用 10分钟快速将小说情节划分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并陈述各自划分的理由。课前阅读认真扎实,划分并不难。讨论中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较好地把握住了上下文之间…  相似文献   

12.
在两节语课上,学生在学习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药》两篇章时,发现了先生的两处“败笔”,而且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若不是教师善于引导,险些成了学生的定论。  相似文献   

13.
曾有一位先哲说过 :“读一本好书 ,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在现实阅读中 ,许多读者都把自己想象成书中的某一个人物而与其他人物对话。阅读《红楼梦》就往往把自己看成贾宝玉或林黛玉 ;读《孔乙己》就感觉自己是孔乙己 ,与他共同经历和感受世事人物的悲凉与冷漠。这种对话式阅读的本质就是读者与文本两个主体在平等基础上的彼此将心灵与胸怀彻底敞开进行道德人格、知识文化、情感体验上的交流和撞击 ,从而产生灵光与火花 ,促使读者身心感到愉悦 ,产生道德人格上的净化提升、知识文化上的拓展深化、情感体验上的感染升华。首先 ,阅读是道…  相似文献   

14.
让阅读教学回归自然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列问题摘自某优秀教案中<祝福>一课的教学设计: ▲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许寿裳先生说:"人世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相似文献   

15.
写下这一论题虽有“哗众取宠”之嫌,但确属巧合,因为我们对小说阅读教学的思考本来就发生在“馒头血案”之前。  相似文献   

16.
来玉 《现代语文》2006,(1):71-71
在这并未发表的短短的自传字中,我们看见了一个与平时写作风格迥然不同的鲁迅先生,看见了一个平实含蓄的鲁迅先生。但是,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仍能清晰地感受到鲁迅先生那颗为国为民奋斗呐喊的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17.
师 :同学们 ,上课之前首先请大家放松心情 ,静下心来听老师朗诵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诗。(点击课件 ,教师配乐朗诵《次北固山下》)师 :听了老师的朗诵之后 ,大家觉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生 :思乡之情。师 :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生 :崔颢的《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生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生 :李煜的《相见欢》———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师 :看来大家平常很重视积累 ,希望以后要一直保持下去。好 ,今天 ,就让我…  相似文献   

18.
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而又以读书人自居的被人称作“孔乙已”的人物。他出现在鲁镇的咸亨酒店,并且总是混在“站着喝酒”的“短衣帮”中。是他们之中“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对他的分析可以说太多了.我只想运用换位法,从另一个角度再来审视一下孔乙己。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寻口酒喝借以麻醉自己那失落的灵魂吗?封建科举制度曾经摧残了他的肉体与灵魂。他要在这小小的成亨酒店寻求些什么?  相似文献   

19.
鲁迅作品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行中学语教材中的重点课,仅鲁迅作品就选用了18篇,占阅读课总数的10%以上。这些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包括小说、杂、散,几乎代表了鲁迅各个时期的重要章,而且贯穿于中学阶段各个年级的各册教科书中。可见,鲁迅作品教学直接影响着中学语教学的整体水平。遗憾的是,作为阅读教学的重头戏,鲁迅作品教学却面临着自身的尴尬:教师感到鲁迅作品难教、怕教,学生感到难学、怕学。从惧怕“鲁迅”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因教时的限制,需抓要义,才有收效。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找准教学的突破口,巧妙切入,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教学鲁迅的《鲁迅自传》,本人从“转折”入手,展开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鲁迅自传》,呈现了鲁迅在人生道路上的三次重大转折:(一)从考入南京水师学堂到“改进矿路学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