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有一条发展着的历史长河,现在构成它的“当下”,未来是比现在更高级的并且必然实现的社会形态。但从哲学的角度看,历史不是已经过去的实体性存在,而是作为对现在的建构而存在;未来也不是尚未实现但又必然实现的社会形态,而是作为对现在的批判、整合与引导而存在;历史与未来的全部合法性就在于对现在的建构。把历史与未来还给现在,世界就是现存感性世界,而不是经过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形态的物质世界。  相似文献   

2.
我们生活在一条思想的河流当中 ,过去是我们抹不去的记忆 ,我们徜徉在文明的长河中 ,沐浴着悠长绚丽的智慧之光 ,思绪在绵延无垠的时空中奔腾流淌。历史仿佛是一座永远无法发掘殆尽的宝藏 ,散发着夺目诱人的魅力 ,满足着那些拥有高尚心灵人士的向往。历史本是一门“顾后瞻前”的学问 ,“顾后”的目的是为了“瞻前” ,那便是历史有别于其他科学所特有的以古鉴今、以往知来的功能。历史是变化无常的事物 ,因为历史的本质正在于不断地增添自身。昨天对于今天来说就是历史 ;今天对于明天而言同样也是历史。客观的历史日新月异 ,不断地充实它的躯…  相似文献   

3.
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作家的小说风格。小说的标题叫“装在套子里的人”,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数一数别里科夫身上有多少个套子。同时,请大家注意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众多的套子中哪个是最主要的套子?  相似文献   

4.
如果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一条滔滔不绝、望不见尽头的长河的话,那么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把它截成过去、现在和未来三段。人类社会在这三段发展中,不管人们的主观愿望如何,总有它自己的延续性、衔接性和渗透性。从纵向的宏观角度上说,研究人类社会有三段研究法,即研究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作为研究人类社会过去的一门学科,蕴含着重大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不少香港导演借异地故事构作香港寓言,其中徐克尤其值得重视。根据詹姆逊的看法,怀旧电影借助非历史地拼凑各种有关过去的形象,创造出一种新的过去,传达一种非关历史的“过去性”。在这种定义下的怀旧电影中,徐克的怀旧电影是一个例外,其中的上海想像包含各种来自不同文本的元素,体现了后现代怀旧电影拼凑的特点。徐克着重言志的风格,使他关于上海的怀旧电影,呈现出某种独特的双向性——在追寻过去的同时,指向现在与未来;在虚饰、拼凑的历史性中,产生历史反思。正是这种在后现代主义里追寻历史的坚持,使徐克关于上海的怀旧电影,在同类的电影中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维度。  相似文献   

6.
拿来一篇课文,怎么下手,该从哪里下手,这是阅读教学中首先会遇到而又必须确定、解决的问题。通常,我们教学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一、看标题文章的标题是一篇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或提示,是作者紧扣文章内容精心拟定的。因此阅读教学中,以文章标题,尤其是以标题中的关键字词作为切入点,是非常有效而重要的。如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我们可抓住标题中的“套子”一词做文章设计以下思考题:(1)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有哪些“套子”?(2)他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3)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像他这样装在“套子”里的人?(4)他把自己装在“套…  相似文献   

7.
Retirement Dream     
《海外英语》2011,(4):24-24
没有多少人会像超人李嘉诚一样。终生都对土作充满激情.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人都如此普通,普通得对长达40年的工作时间而深怀恐惧。在百度搜索“提前退休”和“40岁退休”,有上百万条的消息。可是现实生活中。“四十而休”的概念,仿佛就像地球附近的某颗卫星。美好得很模糊,想起来很虚幻,没有多少人有把握提早对工作说不。潇洒轻松得就像去看场电影。所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未来的生活.在还有精力的时候,放下现在的工作,去开启另一段人生。这不是梦想,而是我们的终极理想。  相似文献   

8.
采访上帝     
《现代语文》2005,(8):32-32
我在梦中见到了上帝。上帝问道:“你想采访我吗?”我说:“我很想采访你,但不知道你是否有时间。”上帝笑道:“我的时间是永恒的。你有什么问题吗?”我问:“你感到人类最奇怪的是什么?”上帝答道:“他们厌倦童年生活,急于长大,而后又渴望返老还童。他们牺牲自己的健康来换取金钱,然后又牺牲金钱来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充满忧虑,但却忘记现在;于是,他们既不生活于现在之中,又不生活于未来之中。他们活着的时候好象从不会死去,但死去以后又好象从未活过……”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第二册有篇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老师为了拓宽思路,让我们思考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套子”。许多同学便大举特举一些有关于拜金主义、种族歧视、教育弊端的例子,却没意识到我们自己早已陷入了身边的“套子”——读物对写作的束缚。  相似文献   

10.
过去     
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喜欢“过去”这个字眼。以前,总喜欢背那句话:“不要沉缅于过去,把握现在,追赶未来……”因着这句似懂非懂的话,不敢回头看过去,像匆匆卷起一本年久的挂历,又像是把用过的纸随意抛弃。在飞逝的时光面前,不能够从容地看待过去,总是急不可待地翘首期盼着明天的快快到来。  相似文献   

11.
2005年3月12日我校部分师生来到户县农村,参加由三秦都市报组织的“秀美山川千人植树”活动。令我没想到的是,这里竟是一片沙土地!松软的沙土,使人不用费太大的力气,就挖好了一个半米深的树坑。“老师,你看,花生!”一个学生跑过来惊喜地喊着,手里捧着一颗花生。接着,又有几个学生跑过来,手里也拿着花生。我故做惊奇,顺势蹲下,跟孩子们讨论起来。“这土里哪来的花生?”“这土里为什么会有花生?”“可能是土里长的吧。”“我们校园里的土里咋没有花生呢?”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对花生没少吃过,对花生的生长情况却很少见过。他们挖着、说着、捡着、问着,一个个又兴奋,又激动。随着捡出的一条条细细、长长的像根一样的东西,有的孩子说:“这个地方就是长过花生。你看,这不是花生的根吗?”看到不远处指导栽树的老农,便向老农请教。孩子们的猜测得到确认,个个欣喜若狂。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育既有时空又超越时空,它讲过去、讲现在、也讲未来。我们都不仅是现实的生活者,也是历史的缔造者。人类就是历史的主体。因而,一切历史活动都是有思想有主体的活动。这也是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主体性教育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实践领域。我们往往忽视这些极具价值的因素,致使历史主体性教育本在青山却在云雾中。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下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形成对人类历史的最基本的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即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而思考人类发展和自身发展。正如19世纪著名的里学家兰克在《拉丁和条顿民族史》的序言中新说的本书的任务是“评判过去,教导现在.以利于未来”。  相似文献   

14.
不知有多少人看过《装在套子里的人》后痛恨别里科夫,那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中学教师,胆小如鼠,整天战战兢兢、惶恐不安的,不讨人喜欢,确实也很难让人恨他。 终其一生,别里科夫似乎没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行,但很多不明真相的人认为他的“罪行”有以下几条:  相似文献   

15.
吕冉 《新作文》2013,(4):57-59
艺术与生活,彼此依存,又充满矛盾,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因为有了艺术,人类的生活才有了色彩。过去,现在,未来,那些有幸以艺术为生的人是幸运的,他们的爱好与职业不曾分离,就像人们说的:"艺术家是坐在上帝身边的孩子,从上帝口袋中掏出糖果分享。"果分享。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历史上,知识的累积从来没有像过去一百年来这样惊人,从1961年到1981年,这20年间所累积的知识几乎是过去二千年的总和;从1981年到现在,知识又几乎增加了一倍。知识的快速累积,科技的突飞猛进,科学家对于未来世界的预测都不敢超过五年。面对新知识新信息不断的涌现,我们希望孩子不能掉以轻心;要采取对策,积极行动。  相似文献   

17.
在《红树林》中,莫言在叙事手法上表现出很大的创新,主要有2个方面:首先,对于时间机制的熟练把握,如“现在时间”与“过去时间”两相结合,同时又运用“时间压缩法”将历史切割成许多碎片,在碎片回忆中又切入叙事时间;其次,对于人称机制的巧妙运用,如“我”是参与者也是旁观者、“你”与“我”合二为一,在第一三人称的转换中,兼用第二人称“你”将主人公引出。当然《红树林》中的叙事手法也存在不足,如时间交替中稍显混乱、人称转换稍显急促等。  相似文献   

18.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原本是一篇课文的题目.现在我把它作为了自己的座右铭。生活也像这句话一样,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不但让我学到了许多道理。还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语文必修5》选录契诃夫短篇名著《装在套子里的人》,惟妙惟肖地刻绘出别里科夫这一典型的文学形象。与之相媲美的,鲁迅先生《祝福》中典型形象祥林嫂也同样成为被装进套子中的人。两名伟大的文学家不约而同地活化出两个被社会“吃掉”的人,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20.
每每讲到张爱玲的《封锁》,就想起那个比喻“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的曲蟮,抽长了,又缩短了;抽长了,又缩短了,就这么往前移──”。这句话总提醒着我,让我对生活多一层警醒。《封锁》要写的其实不是封锁时的故事,她要写的,她真想表现的是“封锁”外的那些东西,那些细节,而封锁中的故事,不过是个陪衬。封锁了,电车里的一群人中,“零零落落也有人说句把话”,有人“下结论道:‘总而言之,他别的毛病没有,就吃亏在不会做人。’另一个鼻子里哼了一声,冷笑道:‘说他不会做人,他把上头敷衍得挺好的呢,’”又有“长得颇像兄妹的中年夫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