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荔枝》是一篇托物言情的散文,课文围绕荔枝写了“我”跟母亲之间的几件小事,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浸润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教学时,应引领学生把心放进文章描述的情境之中,通过咀嚼那些看似浅易实则意丰的语句,去体悟母子间至真至纯的亲情,享受一次心灵的洗礼。一、初读课文,初步感受母子亲情课始,可以播放《妈妈的吻》或《常回家看看》等歌曲引领学生进入体味母子亲情的心境之中。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几件小事,通过这些小事自己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读书,能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我”对母亲的孝心、思念,母亲对“我”…  相似文献   

2.
重点解读《卡罗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节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儿童小说《爱的教育》,课文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关爱之情。本组课文的教学目标是"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没有提出语言训练目标。但是,这篇课文的教学是不是仅止于"感受真情"、"体会关爱"呢?回答自然是否定的。语文课毕竟不是思品课,情感态度价值观虽然是语文课程目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简析初二语文第一单元,编排了五篇课文。其中,两篇讲读课文,两篇课内自读课文,一篇课外自读课文。内容不同,写法各异。《我的老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选择了儿时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小事,通过神态、心理和细节描写,揭示了蔡老师美好的心灵,抒发了对老师深挚纯真的爱和深切怀念之情。《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则通过记叙我国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一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若干片断,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赞扬了他勤奋严谨、持之以恒、注重实际、坚持真理的治学态度和献身祖  相似文献   

4.
一、导入,渲染情境,朗读方法指导 1.齐读,感受情景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少年闰土》.好文章不厌百回读.但是这节课的阅读有新要求:一是你要懂得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课文,二是要联系所学加深对课文的体验,三是老师希望你们能因此喜欢上鲁迅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一、从一则教学案例说起2011年第10期《中学语文教学》刊发了彭晓、胡根林两位老师的文章《节选课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以下简称《选择》),文章以彭晓老师《社戏》教学实录为研究对象,胡、彭两位老师集中探讨了"节选课文教学内容"的问题。笔者阅读后深受启发,但关乎"节选课文教学"的根本问题,窃以为尚需进一步探讨。1.彭晓老师《社戏》(节选)教学简述。她先  相似文献   

6.
《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就文本本身而言,文章说的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透过文章语言,我们却可以感受到蕴涵其间的浓浓情义和深刻道理。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已读懂了课文,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第二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萨沙一家人的彼此关爱之情,体会萨沙不甘于做弱小的人的积极心态。  相似文献   

7.
<鲜花和星星>简短凝练,节奏明快.洋溢着童真、童趣.该诗选取了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花儿和星星,通过两者的巧妙联系,表达了广大儿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纯真情感,读来舒畅,诵之爽朗.本课的教学,应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展开想象,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体验儿童生活的情趣,从而引发学生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爱与向往.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重点1 .体会课文讴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揭示雷锋精神经久不衰、正在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的主题。2 .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性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与艺术性。二、课文解读这一短篇小说 ,以小茅屋为中心 ,讲述了以梨花姑娘为代表的一群人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感人事迹 ,独出心裁 ,不落窠臼 ,以新的角度和新的深度讴歌了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揭示了雷锋精神经久不衰、正在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的主题。三、教学过程(一 )内容呈现 ,置身其中播放配有与课文相关图片的朗读录音带。学生听读课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主人公纯洁美好的心灵 ,…  相似文献   

9.
谢斌 《快乐阅读》2011,(12):76-77
日臻成熟的多媒体技术融入到现代思想品德教学之中,教师根据思品课的教育主题和教学内容,模拟课文中描述的情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换位,入境感受。同时也可使抽象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知,使教育内容内化成自己的自觉行为,给思品课注入新的活力,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每一篇课文内在的感情支柱,更是朗读教学的生命线。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欲亲。只有让学生进入一定的情境,才能让学生有所悟,才能悟得透彻。小学生活泼好动,情感纯真自然,丰富外显,但如果学生对文本没有体验,没有发自内心的感受,就无法积极地投入到对文本的朗读中。因此,在指导朗读时,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浓厚情境,  相似文献   

11.
罗有岩 《云南教育》2003,(25):39-40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以荔枝为线索写了母子间的哪几件事,体会母亲对儿孙的钟爱之情和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细节描写,感受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殷殷亲情美。3.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表达自己敬爱父母的心意。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以荔枝为线索写了母子间的哪几件事,感受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殷殷亲情美。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2.谁来朗读自己搜集的歌颂母亲的名言或诗歌。3.上节课,同学们初读课文后,觉得这篇课文用《荔枝情》做题目更为妥当,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一问题研读课文,寻找答案。二、自主自学,整…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文的教学,注重对作家作品的理解。而在实际教学中,领会作者意图总是有着一定的难度。作家创作作品时,总是融入他们对自然万物,对生命,对社会的种种思索,而这些情感的探究又是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的重点之一,为了能更好地通过作品体悟作者的感情,我们就应该适当地还愿或再现当时的情境,这就需要我们找寻一个好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重点品读文章精彩写景片段的意境美、韵味美 ,感受蕴涵其中的童真童趣。二、课文解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在纷扰中寻出的一点闲静 ,是浸透着故乡瓜果清新甜美的童年生活的恋歌。百草园是鲁迅童年生活的乐园 :百草园的景物有声有色 ,美女蛇的故事生动神秘 ,而在大雪覆盖后的百草园捕鸟更是兴奋惊喜 ,趣味无穷。三味书屋是鲁迅学习生活的乐园 :放声唱读痛快淋漓 ,小花园玩耍无拘无束 ,课上偷着画画更是兴味盎然 ,就连那严而不厉的先生也是迂腐中透着憨厚幽默。作者正是在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中 ,表现了儿童热爱…  相似文献   

1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期的艺术教育是启发他们用各种艺术的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从感受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为目标。情景教学是教师在指导幼儿在音乐活动时所用到的教学形式之一。它以情景贯穿,让幼儿感受音乐的意境,感受音乐的美。从情景教学的定义、对音乐活动的作用及在教学实践中多形式的教学策略入手,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让学生选取自己印象中的一件小事来写,引导他们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入手,关注生活、真切感悟,表达独特感受,在与同伴交流中提高鉴赏能力与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理想的风筝》是人教版第10册新入选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苏叔阳。全文以“风筝”为线索,用朴实自然的语言,充满深情地回忆了曾经教过自己,并已年过50、身体残疾的刘老师。赞扬了刘老师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抒发了对老师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阅读这篇课文,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刘老师对工作和生活强烈的爱与追求,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同时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难点是理解课文题目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教学时,可以用阅读提示中的方法,质疑问难,然后带着各自的问题在自学的基础上,大家讨…  相似文献   

17.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者林清玄的一篇哲理散文 ,作者从种树人怎样给桃花心木浇水的事实和从与他交谈中获得启迪 ,感悟人才成长的规律。从生活小事入手 ,显现人生智慧 ,是林清玄作品的基本特点。教学时 ,应根据课文特点 ,引导学生感知事实 ,感悟道理 ,发表见解。(对课文特点的准确把握 ,是确定教学思路的重要依据)主要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一、充分地读1 初读。扫清字词障碍 ,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 美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 ,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 ,或选择合作伙伴自由地朗读 ,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获得…  相似文献   

18.
文章开头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不知不觉地转入正文。作者回忆着像姐姐一样的老师呵护学生们的岁月,一件件小事历历在目,每一件小事都拨动着作者的心弦,描写细腻,感受入微。  相似文献   

19.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方法,从理论上说,教师运用朗读教学能让学生感受文章的美感、掌握文章写作的技巧、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从而对学习的内容有更深程度的认知。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觉得朗读课文是件非常累的事情,他们觉得读也是在学习课文、看也是在学习课文,自己为什么偏偏要选择一个很累的学习方式呢?学生的这种错误认知给语文教师的朗读教学带来很多问题。本文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学习作者饱含感情地具体叙事 ,在叙事中说真话、吐真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领悟表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体会了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都深受感动。我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哪些内容表达的?生读课文 ,回答问题。师板书。这些事例 ,怎样叙述才能表达感情呢?这就是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一)领悟作者具体叙事表达感情的方法。1.同学们快速默读3~6小节 ,用自己的话概括教学国语的情景。生默读 ,概括。如果用这两句话概括叙述这件事 ,能不能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