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尽管母题相同,但在人物人格、悲剧精神和结局这三方面仍呈现出明显差异。无疑,这两部悲剧的不同特色与孕育它们的化背景密切相关。本对两部悲剧三方面的差异作了粗浅的分析并从化角度探讨了这些差异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著作,“《史记》学”中文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书130篇,悲剧人物传记有70多篇,悲剧人物120多个,构成《史记》人物形象的主体部分,他们的精神光耀千古。作者运用了互现法、比较法,抓住主要事件和生活细节,以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悲剧性格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给后世留下一座挖掘不尽的宝藏。  相似文献   

3.
《史记》全书共130篇,其中写人物的作品共112篇,在这当中有57篇是以悲剧人物的姓字标题的,另外还有一些是几个悲剧人物的合传,如《屈原贾生列传》、《孙子吴起列传》、《刺客列传》……粗略统计,全书写了约120多个悲剧人物,而这些悲剧人物多以惨痛的死亡经历告终。按死亡意义,可粗略地将悲剧人物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思想深受《易》理的影响,《史记》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其《易》理思想的具体体现。本文从人物典型化手法、含蓄化手法、互见法、悲剧人物、传奇色彩五个方面展开论述,说明《周易》与《史记》二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诗学》中包含着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人物、悲剧冲突和悲剧效果根源的见解:悲剧人物有善良的一面但并不善良到极点,具有美学上的“崇高”特征:最好的悲剧冲突是内部冲突:悲剧效果的终极根源在于它让人在面对悲剧人物时感到自己渺小而又伟大。与长期以来文学理论中存在的一些观点和倾向相比,亚里士多德的这些见解更值得肯定,因为它更符合文学作品实际;理论视角更加恰当;具有鲜明的理性精神;与经典作家的悲剧思想更为相通。  相似文献   

6.
谈《史记》的悲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是位杰出的史学家,其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著作,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写了众多的悲剧人物,在其身上作者将自己的人生悲剧与儒道两家的生命意识,相互融合,孕育了超越生命价值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评述尤金&;#183;奥尼尔的《天边外》和《毛猿》两部剧作,展示人物在寻找归属中其自身的精神冲突所产生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8.
《桥》作为废名的代表作之一,是典型的诗化小说,文风清丽,意境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与美学价值。但细品此文,不难发现在“美”的背后隐含着一些“悲剧色彩”。这种悲剧是主人公含蓄隐忍的情感,是作者无可奈何的心境,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唯美,是一种与世隔绝的沧桑感。本文结合作者生平经历,采用作品中人物与现实中人物对比的方法,从景物悲剧美、人物悲剧美两方面探讨《桥》的悲剧美,挖掘其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9.
郝二涛 《文教资料》2011,(33):10-11
《赵氏孤儿》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在悲剧人物、悲剧性格、悲剧冲突、悲剧情感、悲剧价值等方面与西方古典悲剧迥异。作者将《赵氏孤儿》与西方古典悲剧做对比.发现它所体现出的美学特色是以中和思想为基础的精神压抑的宣泄,以及对苦难现实的理想化表达。  相似文献   

10.
石黑一雄的代表作《长日留痕》是一出个人的悲剧,作品表现出悲剧主人公奉献出一切的抗争精神。这种悲剧精神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主人公失败的抗争弘扬了人的价值。主人公的不幸隐喻着整个人类所面临的一种生存困惑,现代社会应当多关注个体存在价值,促进个体发展。文章运用悲剧理论,从悲剧人物、悲剧情节以及悲剧主题方面分析《长日留痕》所体现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1.
刘莲 《现代语文》2006,(11):83-84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撕毁给人看”。从这一层面上比较《哈姆雷特》与《夜宴》,可以看出,前毁灭的是人的精神——人主义理想和信念;而后侧重对人的原始欲念——权力和情感的毁灭,因此《哈姆雷特》表现的是人性的悲剧,而《夜宴》上演的则是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雷雨》通过对封建资本家周朴园及其仆人两个家庭、八个悲剧人物矛盾冲突的描写,揭露了一幕幕家庭悲剧、社会悲剧以及当时人的生存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类的精神困境,性格、命运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雷雨》中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自从"悲剧"概念传入中国以来,悲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宗教信仰、时代背景、民族文化、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影响,使得中西方古典悲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题材来源上,古希腊悲剧的题材由最初的酒神颂扩大到神话和英雄传说,尤其是荷马史诗,很少取材于当代重大历史事件,而中国古典悲剧的题材来源相对广泛;在悲剧人物上,西方古典悲剧的悲剧人物基本为出身名门贵族的男性英雄人物,而中国古典悲剧的悲剧人物多为地位低下的柔弱女子;在结构设计上,西方古典悲剧多采用"回溯法",而中国式悲剧多采用"直叙法"。而《窦娥冤》和《俄狄浦斯王》可视为中西方古典悲剧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娇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悲剧在人物身份、性格、矛盾冲突处理,结尾的处理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以《饮水诗词》等级其背后相关的事实与《红楼梦》的人物情节作对照,以为曹雪芹是受福临与董小宛爱情故事的触发,以纳兰容若爱情悲剧为素材来源,以梦幻虚构的艺术手法,完成这一绝世名著的。  相似文献   

16.
名著《红楼梦》第八回,对红楼故事有着提纲挈领的意义。《红楼梦》写封建贵族家庭由盛到衰的发展过程,写封建社会上下尊卑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种种社会生活现象,是通过宝、钗、黛三人的爱情悲剧和婚姻悲剧,具体讲是“黛死钗嫁,宝玉出走”这样一条情节贯穿线来展开和表现的。《红楼梦》第八回是书中这三个主要人物第一次集中活动,是“木石姻缘、金玉良缘”矛盾冲突和力量消长的第一次的表现,是他们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对争取周围支持的不同前景的第一次显露,是他们爱情婚姻悲剧发展走向和结局的第一次暗示。因此,第八回可以说是《红楼梦》的总纲。  相似文献   

17.
《德伯家的苔丝》和《骆驼祥子》分别是英国作家哈代和中国作家老舍的作品。这两部作品在人物塑造方面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本文运用悲剧理论和美丑原理来看它们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韩军娥 《海外英语》2011,(15):187-188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作品耗时9年完成的小说《夜色温柔》生动的反应了爵士时代的精神荒芜状态。该文通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解读《夜色温柔》中主要人物迪克的悲剧时运,探索精神荒芜带来的自我放逐,揭示爵士时代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9.
《呼啸山庄》和《还乡》同样以荒凉、粗犷而又深沉的荒原为写作背景,并运用象征手法营造小说的悲剧氛围。这两部小说在意象特征、人物塑造和宗教精神方面都有其同异之处,本文从这几个方面对两部小说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比,探讨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和中国元代杂剧大师之一纪君祥的名作《赵氏孤儿》两大名剧的题材取向、剧情结构、剧中人物特征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