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伦理主义在近代的衰落及“儒学兴国”的误区刘跃进引言:“儒学兴国”引起的思考近代中国的衰退,使中国人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中的伦理主义进行批判性审查,提出了“打倒孔家店”和“全盘西化”的口号,以此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伦理主义。在否定自身的同时,中...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科举教育在近代发生了全面的危机,而西方东渐的教育思想给中国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随着西方教育思想的东渐,人们开始逐渐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近代教育观也由是日渐生成  相似文献   

3.
近代数学教育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十九世纪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是近代数学教育的萌牙时期;十九世纪后期到十十世纪中期,各国开始这教育改革,这个历史时期的数学教育研究叫做“数学教学理论的研究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以新的眼光去认识技术发展的需要和教育改革的关系。进入“数学教育学的时代”,出现数学教育学这门科学。  相似文献   

4.
论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因其废旧(科举)而终止了一个施行了1000多年的教育制度,又因其倡新(学)而开启了近代中国教育的新篇章,所以在中国教育史上地位特殊。从介绍近代以来至“新政”前的教育概况入手,通过对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特征、局限性及其原因的分析,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了清末“新政”教育改革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科举制度的废除,为近代教育和人才培养新体系的发展扫清了最严重的一道障碍;《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与实施,促进了近代新式学堂的发展,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官派出国留学和鼓励自费留学,培养了一大批学贯中西的大才;新式学堂开设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课程,推动了“新学”的传播,促进了人才综合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张百熙是中国第一个学校教育制度《壬寅学制》的主持制定,后会同张之洞、荣庆制定《癸卯学制》,中国教育的系统性、现代性自此开始。晚清教育改革,是中国实行科举制度以来最为激烈的一场变革。两个学制(章程)的先后制定,反映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艰难历程。张百熙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教育制度化”曾经是教育历史上的重大进步,时至当代“制度化教育”已经成为反思对象;中国“制度化教育”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故我国教育改革须从中国国情及教育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教育制度化”曾经是教育历史上的重大进步,时至当代“制度化教育”已经成为反思对象;中国“制度化教育”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故我国教育改革须从中国国情及教育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8.
对青年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成人”,帮助人的全面发展。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教育逐步走向专业化的道路,关于做人的教育愈来愈被忽视。由此带来许多弊病,成为导致整个社会精神危机的重要原因,面对这种情况,加强对青年的关于做人的教育,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教育青年学会做人。教育青年学会做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宝库,运用传统思想对青年进行做人的教育,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1)传统与现代的关系;(2)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学知识与学做人的关系;(3)言教与身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启蒙”概念自近代以来增添了西方文化内涵,而问题在于,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不自觉地将西方“启蒙”作了实用解读。通过对中西“启蒙”概念的语义分析,在比较视域下呈现中西“启蒙”概念的差异及其在中国近代以来历史运用过程中走入的误区,强调当代中国应对传统文化中启蒙资源的向善内涵、当代启蒙主体的把握以及启蒙思维方式的转换问题上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中小学要加强音乐、美术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多年来,我校坚持创艺术教育特色,走艺术育人之路,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抓好“三个到位”,落实“三个加强”。“三个到位”是:一、更新观念,思想认识到位长期以来,不少人对学校艺术教育的认识有一个传统的误区,那就是把音乐、美术简单地与唱歌、绘画等同起来,有人干脆把音乐课称之为“唱歌课”,把美术课称之为“绘画课”,认为多唱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