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读悟比较,发现韵律美师:自开展诗文背诵大赛活动以来,很多同学都积累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好诗,谁能给大家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众生背诵《早发白帝城》、《从军行》、《竹枝词》、《饮湖上初晴后雨》……师:同学们积累得真多,背诵得趣味盎然;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学习古诗。今天我们要新接触与古诗体裁相似的词。(板书)(投影仪出示全词)(师配古筝曲范读全词)师:大家都沉浸在词的美妙意境中了!想来读一读吗?(生自由多遍地诵读词,随后指名朗读)师:同学们读得多投入啊!读着这首词,你发现在题目、语言形式上,词与诗有什么不同吗?生1:诗只有一…  相似文献   

2.
一 教学引入,解释题意 师:上节课我们跟着李白欣赏了天门山上的壮丽景象,请一起背诵《望天门山》。(生一起背诵)现在我们要跟着宋代著名诗人苏轼到人间天堂杭州西湖去看看。(出示课题和西湖的图片)猜一猜课题是什么意思。 生:苏轼在西湖边看太阳。  相似文献   

3.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感悟汉字之趣一、诵读古诗——体会音韵,感悟汉字音美师:刚才大家诵读了古诗,而这首古诗除了可以吟诵,还可以唱出来。(出示课件2)请大家跟着音乐齐唱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师:只有中国汉字才能这样吟唱,因为汉字一字一音,每个音又分为四个音调,因此读起来感觉怎样?生:响亮清晰,婉转动听,有节奏感,有音乐美。师:是呀!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用这种文字写成的古诗讲究平仄、对仗,押韵。你知道古诗中的平仄吗?生:一、二声为平声,读得既长又亮;仄声是三、四声,读得既短又快。  相似文献   

4.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依托练习,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试一试,这句你会吗?(课件出示:枯藤老树昏鸦,小____流水人家.) 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师:真能干!再来试试这一句.(课件出示:一____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生: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师:最后一句可难了,看行不行!(课件出示:春雨断____人不渡,小舟撑出绿阴来.) 生:(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绿阴来. 师:太厉害了!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的新课文就和桥有关,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所以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会格外感动.想不想读读课文? 生:想!  相似文献   

5.
师: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收获的季节来临了。能背出与秋天景色有关的古诗吗?(当一生背出《山行》后,师强调要背出韵味,全班又齐背一遍)  相似文献   

6.
师 :请同学们朗读古诗《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把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共同磋商。生 :平时我们描写太阳常常用“一轮” ,这诗里为什么用“一道”呢 ?师 :(用红粉笔在“道”字下面画了一个大问号。)是呀 ,为什么不用“一轮残阳” ,而用“一道残阳”呢 ?难道是伟大诗人白居易用词不当吗 ?请大家各抒己见。生 :大概因为夕阳是残缺的 ,所以用“道”吧 !师 :既然夕阳一半下山 ,一半没下山 ,为什么不用“半轮”残阳呢 ?(笑 )师 :“道”作为量词时 ,常和哪些词语搭配呢 ?(老师降低坡度 ,从“道”字入手要学生组词。)生 :…  相似文献   

7.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这是谁?(大屏幕出示:孙悟空图片)生:(齐)孙悟空。师:你们想不想看一段动画片《西游记》?生:(高兴地说)想!(观看动画片《西游记》片断)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孙悟空本领大吗?生:(齐)大!师:它有哪些本领?生:它变化多端。生:它会筋斗云。(出示板书:筋斗云)生:它有一根金箍捧。  相似文献   

8.
(一)师:大家齐读诗题。(生读)注意“吟”这个生字不是后鼻音,再读。(生再读)咱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生: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生:日)这“日”表示的就是——(生:太阳)那你从这个字的构成上看,能看出“暮”字是什么意思吗?生:“暮”字表示太阳落山的意思。师:太阳落山了也就是傍晚的时候,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们还能知道什么?生:从这个诗题里,我不但知道了时间,还知道了作者是在江边作的诗。师:也就是知道了地点。还有吗?生:我还知道是快到傍晚的时候作者在江边吟诗。师:也就是说你知道“吟”在这里就是“吟…  相似文献   

9.
(播放歌曲《春晓》,学生跟唱)师:歌曲唱的是一首古诗.学过吗?我请一个最棒的同学读。(出示古诗《春晓》,生读)师:读得真好。可惜你漂亮的小手没有发挥作用。谁再试试?(生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师:我也会读,听我读,看与他们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0.
许多 《考试周刊》2014,(53):40-40
<正>板块一:叫醒"诗情"——敲开古诗之门师:请看大屏幕,你会填吗?出示:(1)小时不识月,______。(2)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3)野旷天低树,______。(4)明月几时有,______。(5)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师:填得不错!你们记得哪些与"月"有关的古诗,谁能吟诵一两句?熟练掌握与"月"相关的古诗是《望月》的教学目标之一。我曾经把这一段落融入课堂与学生诵读,活跃课堂气氛。此节  相似文献   

11.
教学《巨人的花园》(人教版四上),教师这样教"洋溢":(出示句子: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师:这句话中有一个生字"溢"。大家一起跟老师读!生(齐):溢,洋溢。师:大家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字。(教师范写,学生在生字本上写。)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生:"洋溢"是充满的意思,"洋溢着笑声"就是指"充满着  相似文献   

12.
课堂实录片断截取:师:这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新的知识,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同学们观察这几副图,用数学语言各说一句话,说说用哪个数字表示。(课件出示图画)生:图上有一只小猴,用1表示。生:图上有两个桃,用2表示。生:图上有三只小鸟,用3表示。  相似文献   

13.
一、读一读师:徐老师很小就喜欢背古诗,先背一首给你们听听,喜不喜欢?生:喜欢。(师边背边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能读一读这首诗吗?(生自由读古诗)师:还没有完全读出诗的韵味,看样子对这首诗还不太理解。有哪些问题,可以提一提,问题搞懂了,自然就会把诗读得有韵味了。师:能提问题的学生才是会学习的学生。(生纷纷举手提出许多问题)师:这么多问题怎么解决?读了《黄鹤楼送别》你就会懂了。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读了后你会学到很多东西。打开书认真地读一读,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师随即指导,尤…  相似文献   

14.
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刚才听见你们琅琅背诵古诗的声音,老师非常高兴!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首唐诗。下面我们来猜古诗,好吗?(师做动作,模仿一个母亲在缝补衣裳。)生:《游子吟》,作者是孟郊。(师赞许地点头示意,并板画雨天、行人。)生:《清明》,作者是杜牧。师:一个著名的诗人在临死前把儿子叫到床前……生:《示儿》,作者是陆游。师:我们采用什么办法来理解和记忆《忆江南》?生:抓住重点词帮助理解和记忆。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记忆《长歌行》?生:唱一唱。师:对!我们在记忆这些古诗时采用了“做一做”(演示诗中的情景)、“画一画”…  相似文献   

15.
正[板块一]开门见山,揭题解题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24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诗——(生读课题)师:诗题比较长,共有九个字,要读好它,停顿很重要,请再读一遍。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生:这首诗是写早上走出净慈寺送别林子方的事。师:你从哪儿知道了这是在早上发生的事呢?生:晓就是早上的意思。师:理解非常准确,那么是谁走出净慈寺呢?  相似文献   

16.
《望天门山》选自人教版三上第六单元《古诗两首》,本课要求写的生字正好也全集中在这首诗中,分别是"断""楚""孤""帆"。如何既保证时间充足(每天在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又做到指导有效呢?下面是笔者的教学片段。【教学片段】1.引导,发现"穿插"(3分钟左右)师(出示生字):请看本课的生字,齐读。师:四个生字中有三个是左  相似文献   

17.
正有机会听了一堂课《槐乡五月》。课上学生曾一度群情振奋,兴致高昂;而我呢,怎么也兴奋不起来。请看部分教学实录:师:请同学们将课题读一下。(学生读课题,教师出示槐花的特写镜头:几棵槐树,花开得正盛)生:(异口同声)哇!师:这就是槐花。那么,五月的槐乡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打开书,读课文。(学生读课文)师:看。(出示"槐花图":满山满岗都是槐花)生:(异口同声)哇!师:"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师:再看。(出示另一幅"槐花图":槐花有似圆球的,有像小辫儿  相似文献   

18.
【片段】师:(出示课文插图)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看看这股清泉是从哪儿流出来的?生:石缝师:对!瞧(指着插图),石缝就是——生:石头的缝隙。师(出示卡片):读这个字要注意什么?生:缝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师:那请你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这个字。(生带读)师:小老师带得真好!小朋友  相似文献   

19.
一、创设情境 ,为活化汉字搭建平台师 :小朋友们 ,这儿美吗?生 :美。师(微笑着) :大自然真美啊!小朋友们喜欢这儿吗?生(齐声) :喜欢!师 :今天 ,有几个小朋友来到了这儿 ,他们要干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播放课件 :在前一个画面的基础上加上昆虫和孩子们的活动)二、寓识于事 ,为汉字输送生命血液师 :几个小朋友在忙着做什么呢?生 :观察昆虫。生 :捉昆虫。师 :他们发现了哪些昆虫?生 :他们发现了蚂蚁。师 :你的眼力真好 ,蚂蚁这么小 ,你却一眼就发现了。(出示连带拼音的“蚂蚁”)师 :谁会读?生 :蚂蚁。师 :读得真好 ,大家跟着读。生(齐) :…  相似文献   

20.
师: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大家已经学过了他的不少诗篇,同学们能背诵出来吗?   (学生有表情地背诵《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早发白帝城》也是李白的著名诗篇。(板书课题)   点评:导入设计朴实、得当。新课一开始,学生就摇头晃脑地背诵学过的古诗,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他们表现的欲望得以满足,同时,能自然地进入学习古诗的氛围,激起学习古诗的兴趣。   师:我们先来了解《朝发白帝城》的内容 (演示课件 )。同学们读读古诗,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学生自由练读诗歌)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