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此后的教书生涯中,我时时想到了,不知姓名的学生组成的“圆圈”,随时想到了,那不知姓名的老头,尤其是他的那句你们教师是“供在神龛上的人”时,我就会加倍努力地工作,以图报答那些对教师怀有崇敬之心的人们。[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我承认都是月亮惹的祸……”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会想到我的姓名。说起我的名字,在我们访仙中心校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你想知道我的姓名吗?告诉你吧,我叫袁跃亮。这有什么稀奇呀?你还没有发现吗?我———叫———圆———月———亮。记得那节音乐课,我们学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汤老师兴趣所至,给我们讲起了西方人姓名的称呼习惯:“西方人的称呼和我们东方人正好相反,我们东方人姓在前,名在后,而西方人却是名在前,姓在后。“李云成,在西方你应该怎么称呼?”“云成·李。”李云成胸有成竹地回答。这时候,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3.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这样一句话在教育界盛行: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的初衷,我想大概要鼓励教师多读书,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这是不错的。但深入一想,这句话也有它不周全的地方。1.教育理念上,“桶论”强调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这使人立刻想到“灌输”的形象。似乎教师的作用就是要“给”学生灌输知识,而这种“灌”采取的是从上往下“倒”的姿势。我们有没有卖油翁的本领?不掌握教育科学,即使有了“一桶水”,也不一定能倒满学生的那“一杯”。教师的桶和学生的杯里装的都是“水”,老师桶中…  相似文献   

4.
【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嫦娥奔月》第一教时。(指导学生朗读词语)师:通过课前的预习,你理解了哪些新词呢?生:我理解了“敬重”一词,意思是恭敬尊重。师:那读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后羿。生:我理解了“奸诈”一词,意思是虚伪、狡诈。师:你读这个词想到了谁呢?生:我想到了逢蒙。生:我理解了“贪婪“一词,意思是不知满足。师: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逢蒙。生:我理解了“接济“一词,意思是从物质上支援。师: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嫦娥。师:能结合课文内容,把这些词语适当归一下类吗?生:“敬重”是与后羿有关的,“接济”…  相似文献   

5.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秋风吹打着一片片飘零的落叶,不知谁家的录音饥里传出了潘美辰那悲凉的歌声。秋,好美好凉。我伫立在萧瑟的秋风里,任它吹乱我的长发。“我想有个家……”在秋风中飘荡的歌声,卷起我心中万千波澜。  相似文献   

6.
安静 《宁夏教育》2012,(7):132-133
上学期,我参加了银川市优质课大赛。在参赛教师的课堂上,我发现,几乎所有教师上课时都在不停地向学生提问题,而很少有学生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这让我想到了两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孩子生下来时,睁眼看世界,满脑子都是问题。刚开始学说话时,说得最多的就是“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家长在招架不住的时候会说:“你长大了就知道了。”孩子再问:“我已经长大了,为什么不知道?”家长往往会一脸茫然。  相似文献   

7.
    
不知什么时候,我和他之间有了那堵墙,它把我们俩越隔越远,使我们之间有了那条“代沟”,那堵墙不知何时建起,也不知何时才能被拆除,但我总觉得它是那么的坚固,高大,以致于无法打破,跨越。  相似文献   

8.
在英语调研的过程中,我常发现课上热热闹闹,学生能言善道、神采飞扬,但发出光彩的总是那几张老面孔。不知教师可曾注意到那些置于班级角落被人遗忘的一群?难道他们是观众?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来实现“整体发展”的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学校开展“常态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即人们习惯上所说的“推门听课”,所不同的是在上课结束的时候,由学生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从自我感受的角度进行评价。在填写评价表的时候我意外地发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无论评价者是初一或者高三的学生,也无论评价对象是“主科”还是“副科”的教师,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学生不知老师姓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我的运气还算不错,头一次上网聊天就有了“收获”。不知是我的网名让人想入非非,还是与我交流很快乐,总之,好多网友都热情地留下了电话号码。也许是第一次上网,我很“诚实”,除了姓名之外,其他资料都是真实的。现在想来,那时候真傻得可爱。我能安安稳稳地“活”到现在,应该庆幸才是。  相似文献   

11.
家乡美     
我的家乡在三水,我很小的时候就随着爸妈到了佛山,一直没有回过老家,听爸爸说,那是个偏僻的小山村,交通闭塞,贫穷落后。我总觉得老家仿佛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今天是爷爷的生日,爸妈带着我坐上了回老家的汽车。我想到将要回到阔别10多年的家乡,心里的高兴劲就甭提了。可一想到家乡的艰苦生活,心里不禁有些害怕。车子颠簸前行,我迷迷糊糊地,不知不觉竟然睡着了。也不知过了多久,爸爸把我叫醒:“小茹,到家了,咱们下车吧!”我睁开朦胧的睡眼,往窗外一看,只见一座座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各种车辆川流不息,我嘟囔了一句:“为什么又回到佛山了?”惹…  相似文献   

12.
黄银 《学周刊C版》2011,(9):31-31
假期里我阅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书.这本书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父母对他八岁时写的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作者在文章最后写道: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由此我想到在素质教育下教师的语言:“你真棒!”“你真聪明!”“回答的好极了”……我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并产生了疑问.  相似文献   

13.
铁路职工侯宗桂说:“我活了四十多岁,象李定一同志这样有感情、有耐心、有方法的教师,还是头次看到!”听了这话,我兴趣很浓,问他此感何来,他立即回答:“就说我那孩子吧,进过公安局,上过劳教所,如果没有李老师一番心血,谁想到今天会变好呢?”“那孩子”指的是侯光华,今年十四岁,是长沙铁路  相似文献   

14.
“刺猬”——这是同学们送给我的外号。我那总也管不住的拳头,不知刺跑了多少好朋友。老实说,我真想甩掉这身讨厌的“铠甲”,可……  相似文献   

15.
有一匹马,它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磨坊里拉磨,其他的马看见它时,就耻笑它永远走不出那个圈子。这匹马就说:“别嘲笑我!蒙上你的眼睛,套上绳索,你拥有再活泼的头脑,也只能和我一样绕圈圈。”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当我读到它时内心不由得一颤,我想到了我们的学校教育,想到了含辛茹苦的教师,想到了天真烂漫的孩子。一不小心你就会成为给孩子们“蒙眼睛、套绳索”的人。很多教师,由于自己的惰性,也由于自己的刚愎自用,对待教育教学往往是自以为是。课堂上,那一问一答的单调形式,像审讯时机械化的对白。老师用一个个问题套住了学生,让学生只好围绕着他转…  相似文献   

16.
初为人师     
来的时候,我未曾想走时会怎样;走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已经变了。跨进实习校门,我带着满目的茫然;跨出实习校门,心中只有留恋,噢,不,不止是留恋……那是个清晨,橘黄的灯光在茫茫冬雾中泛着一丝光亮。我跨上那辆老“金狮”,一路“伊哑”着,去实习学校。不知是风的作用,还是别的原因,河里的水流好象失去了规律,出校门时,水波是向我拥来的,跑了一程,水波似乎又向对岸拥去了。“今天就是老师了。”想到这一层,我心里不禁暗自发笑,是自嘲,抑或是发泄。这时候,脑里装  相似文献   

17.
懂你     
小学五年级,班上转来了一个新生,是个女孩子,个头很高,站在我们中间,我感到自惭形秽。她长得很清秀,尤其是那高挑的鼻梁显得很有气质,一双明亮的眸子里透着一股灵气。她很爱整洁,头发和衣服都一丝不乱。看到她,我就会想到童话里的公主,不知是出于女孩的嫉妒还是什么,我不屑一顾地“哼”了一声。可偏巧,她却被老师安排和我同桌。那天上课,我不经意地瞟了一  相似文献   

18.
理发     
星期日,我漫不经心地走进理发店,也不知道是怎么坐下的,更不知老爸身边啥时多了个人,老半天,我才记起来,“我是来理发的……”  一听见那剃头的机器发出的“高度杂音曲”我就头疼,那是啥破烂,一听那“老调”兹兹声,我就心烦,据我猜测,那玩意八成是烂货,那声音真比锯钢筋发出的声音还杂,开枪玩手榴弹的声音都比这儿好多了,我是这样认为的。 慢慢的,由于我对那玩意的兹兹声过分地熟悉,使其成为了我的摇篮曲,我一点感觉都没有,不过很快,我又来到了水笼头前,虽然那水似“飞流直下三千尺”,可结局则是“哗哗流水若无声”,接着是“震耳不聋”…  相似文献   

19.
不知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童年是没有人死亡的天堂。”这句话让我想起了童年,而一讲到童年又让我想起了我所过的那最后一次的“六一”儿童节。  相似文献   

20.
“蒋老师,你有高级月饼吃了。”当我接到电话来到校门口时,在门卫室前的几位教师正在看我的包裹。我一看地址和姓名,才知道是一个在广东某部队当特种兵的学生寄回来的。他们十分羡慕地说:“你这班主任当得值哦,每年的特殊节日都有学生来看你或想着你。”我手里捧着那一大盒月饼,满脸洋溢着喜悦,可我想:这不正是因为我付出的爱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