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陪审员产生方式、适用范围所要体现的民主性要求与审理案件所需要的专业性要求之间的矛盾是我国陪审制名存实亡的根源。因此,我们应借鉴英美的小陪审团模式,陪审员只负责认定事实,而不适用法律,降低法律对陪审员专业性要求;对陪审员产生条件做适当限制,提高陪审员素质;缩小陪审制的适用范围,将其限定在一审刑事案件、婚姻家庭、继承、邻里纠纷及其他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使得普通民众参与到审判过程中,实现司法民主,巩固社会主义法治大厦。  相似文献   

2.
由陪审团审判是美国宪法规定的一项重要的权利,陪审制在美国司法制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的陪审团分为大、小陪审团两种,它们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既承担着民主政治的功能,也体现了保障公众参与司法、尊重当事人的程序性选择权、推进完善证据规则等法律制度功能。并且陪审制的良好运用,对律师用有激励作用,对法官有制约作用,对社会则可起到缓和、抚慰作用。  相似文献   

3.
陪审制是英国法的显著特色。自19世纪以来,因有新的制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司法制度的顺利运行而致使陪审制的重要性相对降低并最终导致其日益衰落,但陪审制在政治、社会和法律等维度都显现了其重要功能。陪审制镶嵌在英国的自由文化和制度体系之中,不可移植,也不必移植。决定司法制度之良窳的更为根本的因素是司法精神独立和司法程序自治。  相似文献   

4.
人民陪审制在我国发展至今,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缺陷,人民陪审员陪而不审现象十分突出与严重。较之西方的陪审制度,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尚有诸多缺陷与不足。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已是我国司法改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应有之意。而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制可以从人民陪审员的选任、人民陪审员的权限、对人民陪审员的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机制等主要方面来着手进行。通过上述方面的完善,真正让人民陪审制在我国发挥其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5.
司法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现阶段进行司法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建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司法文明。文章首先阐释了现代司法文明的基本理论,接着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司法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最后提出了推进我国司法改革实现司法文明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6.
人民陪审员只参与事实审是我国陪审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我国当前司法制度改革的重要步骤。人民陪审员职能的单一化是基于司法实践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所提出的,对于该问题和原因的把握有助于把握改革思路与方向。此外,在推进人民陪审制改革的过程中,以区分事实审为视角提出方向性建议,可促进具体制度的完善和建立,有助于强化人民陪审员事实审职能,进而实现人民陪审员事实审职能单一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实现司法的公正与效率,对法官提出了素质化和专业化的要求,法官职业化顺应了现代社会对法官专业化、素质化的要求。法官职业化体现了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2006年倍受关注的邱兴华杀人案自从进入了刑事司法程序之后,围绕着要不要给邱兴华做司法精神病鉴定的问题.在精神病专家、法学家、律师及普通民众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度使得该案扑朔迷离。而最终未被做司法精神病鉴定的邱兴华于2006年12月28日被执行了死刑。在关注此案的进展中,看到了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从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现状出发,对我国的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提出了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司法裁判与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裁判是行使国家审判权的法官,依法定程序对诉讼案件进行审理后,做出具有法律拘束力的结论性判定的活动。司法裁判受政治、社会和意识形态背景的影响,与此同时情感因素也是法官在断案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法官需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些因素,只有这样法官才能做出具有说服力的并且值得信赖的司法裁判。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司法与民主的关联,就应以司法的运作过程为框架,论述民主如何体现在此过程中。在司法的运作过程中,法官的选任制度最能体现司法的民主性。因为,法官作为维护司法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担当着维护正义、实现公正的使命。法官选任制度作为一种司法制度,又如何体现出民主性?对此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证。  相似文献   

11.
人民陪审制改革实施中暴露出陪审员选任呈泛民主化、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区分模糊、制度功能发生异化以及陪审员参审欠缺程序保障的问题。对这些实践难题应围绕制度改革的价值导向,经由优化陪审员选任程序、明确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区分规则、合理厘定陪审案件适用范围以及完善人民陪审员参审程序保障机制的路径来消解。  相似文献   

12.
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体公正的重要保障,司法公正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司法明,而司法救助制度则是司法明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实施和完善我国法院司法救助制度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而弘扬司法明、确保司法公正则是达到社会正义的必由之路。司法救助制度有待于在审判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包括司法制度的完善、社会机制的完善和个人法律意识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社会普通民众参与司法的重要方式。它充分反映了中国法治的民主、公正性,具有制衡与监督的作用,体现了实体与程序的双重正义,以及刑事诉讼的高效机制,并为法律的宣传和普及提供了有效途径。但是,新时期的人民陪审员制度也存在教育培训、管理机制以及陪审员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正视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核心价值,发挥其构建特点,努力找寻摆脱困境的出路,是和谐的法治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司法不公产生的深层原因在于司法体制的弊端,最突出的表现是司法体制的行政化及行政权对审判权的非法干涉。为维护法律尊严,确保司法公正,必须对观行司法体制进行深度改革。  相似文献   

15.
新闻舆论监督司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当前舆论监督司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舆论监督应以不侵犯司法独立为限度,即舆论监督司法虽然有必要,但要有限度并把握好方向,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应保持一种合适的平衡机制和标准。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深层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人民陪审制仍属于参审制的模式。参审制最大的误区,就在于让非专业法官解决法律专业性问题,因此违背了诉讼的规律,在很多方面存在致命的缺陷。要让人民陪审制在中国真正发挥弘扬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保证司法廉洁的功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相似文献   

17.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需要有一批精通法律、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法律人去实施。在我国目前成文法的框架下,法律相对于判例法国家来说,其内容更加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对法官的司法良知予以制度保障,可以更好地发挥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真正实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本文从我国目前法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法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司法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法官司法良知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制度上保障法官司法良知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日本历史上曾经于1923年实行过陪审制,但由于诸多原因而成为"劣质商品"宣告失败。本世纪初,日本司法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的裁判员制度也已经于2009年5月开始施行,它的命运是否会重蹈覆辙颇受关注。通过分析陪审制失败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政治环境、法律不完善以及等级文化这三大原因都不能再左右裁判员制度的前途了。另外,以日本民族、宗教和教育状况这三方面为依据,可以得出结论:裁判员制度是富有生机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有关司法的论述是极为丰富的,在我国大力推进司法改革的今天,其理论价值不可忽视。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从司法平等、司法公正、司法独立的角度来进行我国的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20.
建设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是司法公正的;保证司法公正,还需要提高法院执法的透明度,杜绝程序性违法现象,确保司法独立,以及建立裁判、执行分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