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大众传播通论》一书由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作者为美国学者杰伊·布莱克(Jay Black)、詹宁斯·布莱恩特(Jennings Bryant)、苏珊·汤普森(Susan Thompson),以及中国学者张咏华。该书共59.7万字,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其余分别阐述印刷传媒、电子传媒与新媒体、传媒的相关支撑产业,以及媒介的运作环境。  相似文献   

2.
新闻学院青年教师赵云泽博士主编的《跨媒体传播基础教程》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跨媒体传播理论概述,下编为跨媒体传播的基础技能及相关软件应用。上编中探讨了跨媒体传播的概念、跨媒体传播的应用类  相似文献   

3.
我院陈力丹教授新著《解析新闻传播学2012》,于2012年4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共计30万字。这是他2006年以来出版的第七本《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系列著作。这本书从他2011年及2012年1月写的文字中选取了与当前关系较为紧密的69篇,根据内容划分为九章:第一章新闻传播学研究概述(3篇)、第二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播》2013,(5):75-75
知名媒介法学者、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魏永征著《新闻传播法教程》已于2013年4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第四版。此书初版于2002年3月,被教育部列为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并进而遴选为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十年来屡次再版。  相似文献   

5.
《中国广播》2013,(11):58-58
本刊讯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孟伟博士所著《广播传播学》一书最近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该书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培育项目“全球后广播时代前沿问题研究”的最终成果,入选“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系列教材”,是新闻传播领域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6.
《传播与文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传播与文化》全面梳理了18世纪德国崛起和二战结束后美国走向世界、成为超级大国的文化建设和国际传播经验,并以此为鉴,分析当下中国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作  相似文献   

7.
《新闻记者》2014,(1):60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教授的新著《问题与学理:新闻传播论稿》近日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新闻传播学术创新,是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播学发展到现今所面临的时代课题。董天策教授认为,强化问题意识与深化学理内涵是新闻传播学术  相似文献   

8.
2009年4月,美国传播政治经济领域的新著《传播革命:紧要关头与媒体的未来》(Communication Revolution:Critical Junctures and the Future of Media)的中文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9.
桑木 《新闻知识》2005,(2):26-28
日前,《大众传播生态学》(作:支庭荣)由浙江大学社出版社出版。这是由我国大陆新闻传播学所撰写的第一部大众传播生态学的学术专。该书意在为我国大陆的“大众传播生态学”这一新兴的交叉学科建构一个科学的体系。作相信:“唯有健全的传播生态系统才能催化进步的现代社会,唯有生态化的传播才能通向未来”。下面,将对该书的优点和缺点进行简明的点评。  相似文献   

10.
11.
《新闻界》2005,(6):35-35
当前,国内学者对于如何开展“传播学本土化”或“传播学中国化”研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四川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国当代传播理论体系分析》一书,对如何建构当代中国传播理论研究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李湘麓 《中国广播》2012,(12):45-48
大众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互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变得日益丰富,但基于大众媒体平台所产生的受众之间的良性交流在当前广播节目中并不多见。本文从《京城帮帮团》节目的实践入手,分析基于大众传播平台所产生的受众间人际传播对广播节目的影响。大众媒体和受众的互动以及受众之间的互动,将使受众既能被动接收信息又能主动传播信息,使受众和受众能直接联系,将其应用在生活服务类广播节目将会增加节目的信息量、增强信息可信度、强化节目的公信力,方便快速地解决听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传播学关键词》一书于2009年1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陈力丹、易正林编著。该书27万字,分别对25个(组)常用传播学关键词进行了考据,为每个关键词提供约20多条关于它的内涵的论证,作者均为本学科内较为著名的学者,多数论证直接译自英文、德文、法文原著,少量来自已经出版的中文译著。该书的编辑体例是:对每个关键词的提出、内涵和  相似文献   

14.
本书以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为研究对象,首次借用社会学、心理学、说服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深入分析了大众传播中的一个崭新趋向,即大众传播的人际化与人际传播的大众化,从学理上深入分析了主持传播作为一种独特的大众传播的特点、起源、生存环境、传播策略及发展趋势,科学地解答了主持人为何会成为社会热门话题,目前我国主持人存在的缺陷等一系列学者和社会大众普遍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国内首部广播电视历史人物专题研究著作,中国传媒大学教师庞亮博士著述的《声屏世界里的思想者——梅益广播电视宣传思想研究》,2008年5月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6.
所谓广告,就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形式,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一种宣传手段。广告中有各种符号及由各种符号构成的文本,根据跨文化传播学的分类,我们把符号分为语言型符号及非语言型符号,其中语言型的符号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非语言符号则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声音、图像以及背景音乐等。从跨文化传播学角度来说,语言型符号是主流,但是非语言符号也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本文以广告中的非符号语言为例,对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3,(10):81
<正>我国媒介法学者魏永征所著《新闻传播法教程》已于4月份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第四版。此书初版于2002年3月,曾被教育部列为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并进而遴选为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十年来屡次再版。"新闻传播法",是指新闻传播活动所要遵循的所有法律规范,包括宪法、民商  相似文献   

18.
《百家讲坛》传播效果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传播效果,是指受众的心理在传播前后发生的变化。它通常有双重含义。狭义上是指传播者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众身上所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上的变化。广义上是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的活动对受众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作用,包括直接的、间接的、显形的、潜在的。大众传播活动都具有目的性,但能否产生预期的传播效果与媒介传播内容和方式是否能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受众的特征、媒介的素养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近两年来,央视10套《百家讲坛》栏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传播效果,引起了学者和广大观众的关注。这…  相似文献   

19.
汪成军 《青年记者》2012,(17):22-23
1959年,美国著名传播学者贝雷尔森无限悲痛地预言传播学研究正在“枯萎”,甚至得出了“传播学已死”的可怕结论.彼时,由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等开创的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模式,作为“主流范式”长期主导着美国传播学研究,将大众传播对受众的影响作为传播研究的核心内容.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一研究取向无疑是有价值的,但是,效果研究过于集中在个体行为态度的改变及其作用机制,必然遮蔽了宏观的、历史的研究,结果使整个研究领域“一再重复过去的研究,对明确无误的事加以验证”,①“裹足不前”.面对这种深陷泥潭的传播研究,刚刚进入传播学研究领域的詹姆斯·凯瑞认为“有必要重新开启对传播的分析”,以使传播研究重获生机.  相似文献   

20.
孙明晖 《声屏世界》2012,(2):186-187
2012年1月9日,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刚教授主写、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创意传播管理》的新书首发式在北京大学博雅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首发式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和北京大学新媒体营销传播(CCM)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来自营销传播领域的五十多位专家学者、以及图书出版方、渠道方、媒体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