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锋 《新闻前哨》2014,(5):90-90
美国学者瓦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在1922年出版的《公众舆论》(Public Opinion,也译作《舆论学》)一书中,提出了拟态环境的概念。拟态环境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  相似文献   

2.
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的《公众舆论》(《Public Opinion》)虽是1922年的著作,但时隔近一个世纪,今日重读,依然为之震撼、为之动容,深感启迪。他用多年从事新闻评论的敏锐的政治触觉,用从事作家的对文字的灵动驾驭,以及对新闻事件的烂熟于心和历史把握,成就了这部传播学领域里的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3.
社会舆论(Public Opinion)对当今世界的国家公共政策和对外关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有关研究与报道梳理 1.李普曼的<舆论学>奠定舆论研究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国外舆论(Public Opinion)研究出现于17世纪的西欧(霍布斯[英]《利维坦》,1961),而对网络公共意见的探讨则始于上世纪90年代。其研究一般不直接涉及网络舆论话题,只从信息工具和网络技术层面来解析国家或政府所面临的网络安全困境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李普曼于1922年写就的这本《公众舆论》(Public Opinion)中,"公众"成为这位天才学者在论述中避无可避的一个群体。他们无处不在,是成见的发出者,民主的参与者,公意的形成者,媒体的争取者,但是也因每个个体自身的缺陷和联结成群体后的天然特性使这个群体有着巨大的局限性,这直接导致了所谓"公众舆论"或者说"公共意见"的无数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21,(5):23-32
李普曼的经典作品Public Opinion近来被再度重译,书名从《公众舆论》变成《舆论》,因为"舆论"被认为天然就来自"公众"。然而,哈贝马斯对于作为历史过程的"公众舆论"早有论证。对此新译书名的理解实际上反映出了长久以来中文学界对核心概念在语境和脉络上的混淆。因此,紧扣原典重读被广泛征引的哈贝马斯似仍有必要。该文立足于当前研究现状,更指出在数字媒介革命与公共生活议题甚嚣尘上的今天,我们还应竭力追求理论概念与观察视角的多样性,广泛汲取诸如言谈公共性、视觉公共性、具身公共性等路径。研究指出,就公众舆论、公共领域、公共性等议题而言,对其历史范畴的丰富性不加辨析当然不可取,而固执守定某一种公共性的倾向同样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7.
国外舆论(Public Opinion)研究出现于17世纪的西欧(霍布斯[英]<利维坦>,1961),而对网络公共意见的探讨则始于上世纪90年代.其研究一般不直接涉及网络舆论话题,只从信息工具和网络技术层面来解析国家或政府所面临的网络安全困境及应对措施,方法以实证研究居多.对中国内陆网络舆情的观察屈指可数,并且囿于学者所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研究结论不一定能被认同、借鉴与采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地从语言学角度回顾了"舆论"一词在中国的产生与演变,从翻译角度来说,日常使用中存在的公共舆论、公众意见、民意等词均与英文"public opinion"对应,作为外来词的"舆论"是"public opinion"一词的中译,但与中国古代的"舆论"一词不存在必然的对应,本文分析了"public"和"opinion"所对应的中译词"公众"和"意见"的来源。本文认为古代的"清议"思想代表了中国舆论思想的传统内涵,"舆论"一词西风东渐的跨文化传播的实践历史代表了中国士绅阶层参与政治决策与议论国事的言论传统与文化惯例,经过跨语际实践的复杂运作后在公众文化心理发酵酝酿上有其内在一致性,本文还讨论了由"舆论"一词衍生出的舆论导向等词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严复的翻译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生态环境,成为近代中国介绍西方的第一人,对当时中国学术界、思想界、翻译界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严复认为,只有在取舍之后才能"达旨",他的翻译正体现一个翻译工作者所应有的"天地立心,民生立命"普世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严复的翻译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生态环境,成为近代中国介绍西方的第一人,对当时中国学术界、思想界、翻译界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严复认为,只有在取舍之后才能"达旨",他的翻译正体现一个翻译工作者所应有的"天地立心,民生立命"普世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