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民工媒介形象建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的媒介形象再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媒介不仅参与了农民工形象的建构,而且其所持有的简单化看法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了解、认知农民工的模式的同时,也影响着农民工群体的自我定义,并可能成为其行为举止的参考规范.因此,从建构论视角研究媒介对农民工群体形象的再现,分析再现的深层动因,解决媒介对农民工形象扭曲再现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超 《东南传播》2011,(8):49-51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市寻求工作和生活,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进城打工已经成为中国农民的一大潮流,也是社会的一大现象。本研究从2001至2010年近十年间的中国电影文本中,摘选出20部有关农民工题材的电影,并且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其时于农民工形象的再现。研究结果发现,有关...  相似文献   

3.
舒洪磊 《东南传播》2020,(1):107-112
本文对《贵州都市报》近十年有关"背篼"相关报道进行搜集与分析,该报以不向命运屈服的尽职者、讨生活的弱势者、游离的越轨者为主要的报道框架。由分析三种媒介框架所呈现出的三种媒介形象、供稿主体来源,发现"背篼"群体在该报上话语权严重缺失,"背篼"所呈现的三类形象全是以"他者"的口吻和眼光表征出来的。通过对"背篼"媒介形象的分析窥见弱势群体在传媒中媒介话语与媒介形象的建构机制,弱势群体在传媒话语中呈现出明显的被表征的"他者"形象,媒体加强深度报道以及赋予弱势群体话语权是消除表征差异最好的方式,这需要政府的赋能与媒介的赋权,才能重构受众眼中客观的弱势群体形象。  相似文献   

4.
"80后"农民工是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与第一代农民工有着明显的不同。媒体不仅参与了对这一群体形象的建构,而且他们的报道会影响整个社会对该群体的看法。因此,分析媒体对"80后"农民工所建构的媒介形象以及媒体建构该形象的原因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30多年里,媒介塑造的农民工形象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不断变化。本研究拟在再现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农民工媒介形象的变迁,揭示媒介在农民工与整个社会互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剖析媒介在农民工形象传播中的得失,为其客观公正地反映农民工形象提供实践范式,也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中,人们越来越依赖于通过大众媒介去认识自己生活之外的世界。然而,在媒介将身外世界转化成人们脑海中的图景的过程中,由于人为观念和技术局限的原因,往往形成人们对某些社会群体的刻板印象。本文从介绍刻板印象的概念着手,着重分析了大众媒介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再现方式及再现中存在的刻板印象,并运用权力理论、霸权分析和这一领域内已有的部分研究结论,对刻板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金妹  李蓉 《今传媒》2012,(2):155-156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媒介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信息传播日益便捷,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会利益分配的多元化和贫富差距的扩大使得社会的一些弱势群体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主要探讨在当代的大众媒介的传播中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的形象是怎样被建构的,同时分析在媒介传播中这种农民工形象构建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弱势群体是社会学、政治学研究范畴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也叫社会脆弱群体或社会弱者群体。在中国当前的弱势群体中,农民工所占比重最大。本文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农民工的媒介形象上,从社会学研究的视角出发,指出农民工的媒介形象日益污名化。大众传媒中的农民工形象,不是他们自主表达与建构起来的,而是由城市主流人群形塑出来的,只是需要帮助、拯救的对象,而非权利主体。  相似文献   

9.
张鹏 《新闻世界》2011,(12):181-182
通过运用再现理论对《人民日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的历时研究发现,媒体建构的农民工群体正在蜕去早期的形象,经历着从都市“边缘人”到成长中的“新市民”的时代嬗变。这对于正确认识真实的农民工群体,正确认识城市化过程中的表象及背后的社会心理变迁,揭示大众传媒助推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郑宇 《今传媒》2013,(11):20-22
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应运而生,他们在各个方面与传统的农民工有着很大差别。媒体不仅参与了对这一群体形象的建构,而且其报道会影响整个社会对该群体的评价与主观印象。本文运用量化统计法,并将数据进行编码后,输入 SPSS 软件对该群体报道的有效样本月份分布、报道篇幅、话语类型、话语主题、消息来源、报道涉及对象类型、话语立场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描摹出大众媒体关于该群体的报道图景,并探讨大众媒介对新生代农民工建构的形象与成因。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知识能力状况和公共图书馆对新生代农民工知识服务状况进行了专项调查。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情况、知识能力状况和图书馆使用状况。针对如何改善公共图书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知识服务,提出了消除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顾虑、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切实做好免费服务、加强拓展服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媒中的大学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内容分析,对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大众媒体中的形象问题作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总体而言,近年来大众媒体中的高校形象是负面的,而且媒体中有关高校的负面报道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本文对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影视媒介建构文学形象的叙事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与文学分属于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如何在影视叙事中转换文学形象,即从想象性、虚幻性的内心视象变为银屏上直观的视听形象,这样的形象转换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将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必须把握文学与影视两者之间质的差异,把握文学作品向影视剧转换过程中必然进行的移植、取舍、解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中外来农民工群体信息需求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外来农民工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生活预期和生活目标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农民工群体,并由此产生对信息的不同需求。本文通过对农民工不同类型群体的特点及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探索一条为城市化进程中外来农民工提供信息服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如何向农民工提供知识援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工对改革开放贡献最大但收益最小,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庞大弱势群体。他们整体文化素质低、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但求知欲强烈,渴望利用图书馆。在国家提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环境下,图书馆应通过实行全面免费服务、以合作方式多办临时或半临时图书室、扶持社会力量自办农民工图书馆等制度创新来向农民工提供知识援助。加强农民工图书室的业务管理、利用流动书车送书、设立开放的农民工推荐书架、定期为农民工开展培训与文化活动,是图书馆服务农民工的积极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6.
社区图书馆在农民工社会资本重构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农民工社会资本的缺失,大量进城农民工没有真正地融入城市社会,而是处于边缘状态,沦为城市的弱势群体。社区图书馆作为社会的公共文化机构,社区的教育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休闲中心在农民工社会资本重构中的作用不可小视。主要体现在:为农民工提供平等与免费的公众服务、免费教育机会、多元化的城市信息和公共交流场所;提升民主素养,培养其公民意识;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促进其社会信任和社会资本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农民工已达1.6亿,但他们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社会融入不仅是社会经济问题,也是信息问题。对天津市和重庆市566名农民工的调查表明,城市农民工是信息弱势群体,缺乏现代信息交流工具和能力,信息缺失是其融入城市的巨大障碍;现代信息交流工具和信息渠道对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有显著影响。因此,公共图书馆应从服务、信息检索培训和提供公共信息设施等方面对其开展信息援助,促进其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职工中占近50%的比重,该群体有序、有效的政治参与事关社会稳定与发展。本研究以5家主流报纸为对象,对2011年有关新生代农民工的报道进行梳理,从传播特点、现实困境和根源三个方面对该群体的政治参与进行了考察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形象论谈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邹毅 《图书馆论坛》2003,23(4):40-42
图书馆通过各种途径塑造良好的形象,争取社会公众的真诚关心、支持与合作,将利用图书馆、接受图书馆服务、促进图书馆发展变成社会公众自觉自愿的行动。  相似文献   

20.
论文分析了<外来(农民)工知识能力与图书馆需求调查报告>的不足之处,主要在弱势群体定位、调查对象、调查时间及样本、调查表设计以及调查方法等方面,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