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泛媒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传播学与认知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多位国内外认知神经科学和传播学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旨在拓展传播学研究方法视野,提升传播学科研究的整体力量,促进多学科间的交流融合。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传播学会、中华传播学会、国际中华传播学会、暨南大学共同主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的2008中国传播学论坛于12月13-14日在暨南大学召开。来自美国、英国、瑞士、新加坡,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50余所知名新闻传播院校的约150名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新闻传播学者、传播学研究的先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隆栋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3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张隆栋教授,笔名凌俊,出生于1917年7月3日,湖北汉口人。1936年毕业于北京育英中学,1940年毕业于燕京大  相似文献   

4.
传播学是一个青春学科,20世纪40年代才在美国形成,而中国第一次对传播学进行公开研究始于1978年7月,其标志是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出版的“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家新闻学刊物《外国新闻事业资料》(郑北渭主编),创刊号上发表的中国第一篇传播学译文《公共传播》,是中国大陆第一次公开介绍传播学。传播学在中国距今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了,它在中国经历了曲折的研究进程后,于20世纪末进人高潮时期,这个时期的研究特点,按照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的说法是:“传播学译著的出版持续数年高涨;在中国证实传播学假设的研究,形成规模;媒介形态研究开始受到关注;开辟了较为广阔的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研究空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2011,(11):158
2011年10月22日,由中国传播学会、中国传播学会组织传播专业委员会和西北大学联合主办,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组织传播学论坛"在西安隆重召开。中国传播学会秘书长杨瑞明、中国传播学会组织传播专业委员会会长胡河宁、中国科技大学科技  相似文献   

6.
本报告基于对2023年发表在6本英文传播学期刊的449篇论文进行主题编码,梳理了本年度西方传播学研究的热点话题与研究趋势。具体而言,本报告遴选出以下十项热点研究话题:政治信息行为、平台算法优化与审查、数据化、老年群体的媒介使用、浪漫关系、研究方法反思、(后)疫情时代的工作体验、疫苗犹豫、传播的跨国情境、科技伦理协商。通过对这些研究议题的梳理,本报告进一步总结了新近西方传播学研究的三项特点:在政治传播、平台研究、新兴技术、数字不平等等领域中持续进行大量的学术生产,体现出明确的现象和问题导向,强调不同方法乃至学科之间的对话与反思。  相似文献   

7.
2011年12月10日,由教育部社科委新闻传播学学科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发展论坛"在北京香山举行。  相似文献   

8.
传播学教学的“热”与“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学研究和教学的热潮过去后进入了“冷思考”阶段。传播学的本体到底是什么,传播学在新闻传播类专业中的地位如何确定,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区别是什么,传播学研究和教学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目前都在困扰我国的学界和教育界。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2000年至今发表在学术期刊、学报的修辞与传播结合的研究论文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了近十年来西方修辞理论在我国传播学研究中应用的情况,分析了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研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播学研究要有创新必须先打破"西方中心主义"限制,这既是传播学科属性的要求,也是中国社会结构的某些特质属性的要求。"区域"理论反对传播研究中的"中心——边缘"模式和普遍主义做法,坚持依据具体的历史情境和结构性情境研究区域性的传播现象和传播问题,并尝试通过建构"区域化"的哲学假设、概念和解释模型,发展出与之相适应的表达方式或研究方法,这正是传播研究创新的一个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新闻前哨》2012,(4):7-7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陈力丹、孙江波在《2011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上指出,2011年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基础渐厚,但理论创新有待加强。文中对本刊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新闻前哨》发表涉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的事件、人物、观点的小型考证文章21篇,这种深化研究在学术上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第一届传播研究与实践:传播领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研讨会于2011年2月24-25日在台湾世新大学召开。人大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倪宁教授,以及方汉奇教授、陈力丹教授、王润泽副教授出席会议。方汉奇以恒定与变异:共和国六十年新闻史回顾为题、王润泽以跨学科视角下的传播发展历程为题、陈力丹以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分化、整合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以媒介效果研究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研究路径的主导下,具有原创性、有影响力的传播学理论贫乏。传播研究要进一步发展,需要从"人"出发,打开结构功能主义之外理解传播的崭新视野。特别是在以网络、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下,探讨传播与人的生活实践、人的生存发展、人的情感认知的关系,提高传播研究的解释力,尤为必要和迫切。本文在对传播学思想史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将各方理论中关于人在传播中的存在方式的相关论述抽取出来,进行认真的分析,以求能够对以"人"为维度的传播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15.
近年来,"媒介仪式"这一术语在西方传播学界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学者们对媒介仪式的研究更是方兴未艾。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不断得到认可并成为人们研究"媒介仪式"的有力参照,西方学者更是频频着力探讨宗教与媒介的关系。这不仅触及了"媒介仪式"这一概念的学术和文化渊源,更让我们看到其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所具有的研究空间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媒介仪式"这一术语在西方传播学界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学者们对媒介仪式的研究更是方兴未艾。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不断得到认可并成为人们研究"媒介仪式"的有力参照,西方学者更是频频着力探讨宗教与媒介的关系。这不仅触及了"媒介仪式"这一概念的学术和文化渊源,更让我们看到其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所具有的研究空间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7月20日至8月2日,2009年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新闻传播学及研究方法前沿)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举行。本次暑期学校是中国人民大学获教育部批准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由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承办、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实  相似文献   

18.
翟琨 《东南传播》2022,(6):67-71
“摩苏昆”作为鄂伦春族独有的说唱文学艺术形式,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并传承至今。本文将鄂伦春族的“摩苏昆”置于传播学视野下,从内容、现状等几个角度对其进行探析与研究,同时对“摩苏昆”未来的传承与发展提出有效的对策,努力做到让鄂伦春族的优秀文化艺术更好地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5月28日,第二届新闻传播学CSSCI来源期刊双年会暨2011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5.20学术报告会在南京大学费彝民新闻楼召开,来自全国16家新闻传播学期刊、社会科学综合期刊、大学学报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我院教授、《国际新闻界》主编陈力丹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阿芒,马特拉和米歇尔·马特拉的<传播学简史>主体内容及其在传播学中的意义进行了概括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