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所承担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委托研究项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设置论证》课题成果主报告的一部分。该文通过对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业发展和新闻传播教育实践的现实考察,分析了当前我国开设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背景,论述了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并得出了目前我国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条件已经成熟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4,(10):76-80
针对目前高校培养现状的困境,本文确立了一套极具针对性的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外实习实践的双向考评机制。其通过确立各类别考评维度,细化各级别考评指标及其各自所占权重,以实现考评机制的可测量性与可操作性;同时,将建构实践单位与校内导师对学生实践的双向互动考评模式,以更为有效地引导、激励和督促学生实践学习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郑保卫 《新闻前哨》2010,(10):14-17
一、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意义新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新闻学教育的典型模式是职业培训。国外的新闻教育注重以实务导向为主的办学方向,因此,培养专业型硕士是新闻学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严格区分学术型硕士学位与应用型硕士学位,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香港等地已成为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常态。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课程设置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文章对我国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MLIS)培养政策文件中课程设置要求及培养单位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培养单位专业基础课程涵盖图书情报领域核心知识、能力培养课程培养专业基本能力、探索发展课程特点显著,但存在核心课程急需全面覆盖、能力培养课程设置不足、探索发展课程过于分散、课程名称有待规范统一、课程信息难以公开获取等问题。因此提出全面覆盖核心课程设置、加强能力培养课程设置、合作探索未来发展课程、规范统一课程名称、公开获取课程信息等对策,以促进MLIS课程建设,提升MLIS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郑亚楠 《新闻传播》2022,(11):25-28
即使是以新媒体所需人才而设置的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在智能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支撑的融合媒体面前也遇到了新的挑战。如何实现新文科建设要求的技术渗透、文理交叉培养目标?需要从岗位胜任能力出发,用OBA思维重构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路径。要直面存在的问题,以学生能力养成为基本价值取向,将终身学习、诚信包容、服务社会的意识融化在育人过程中。以技术领先的办学硬件打牢实操体系,将工具性与人文性辩证地统一,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动手能力。以产业结构的人才之需夯实实习实践环节,将校外导师与培养目标紧紧相扣,画出进入实践场景的同心圆。只有面向被网络技术改造的社会交往方式、面向新型传播平台的生产方式,才能培养出与传播产业结构升级相匹配的高层次硕士专业学位人才。  相似文献   

6.
对于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第一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各种新闻研究论著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大量第一手档案史料论证表明:燕京大学研究院新闻部和新闻学系共同在1929年招收了第一位新闻传播学科硕士研究生葛鲁甫;1931年5月,他顺利完成硕士学位论文"Advertising in China",获得文硕士学位,从而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第一位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也是"外国学生在华得硕士学位之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传媒》2011,(4):75
本刊讯3月1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京联合召开全国新闻与传播硕士、出版硕士等29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新闻出版  相似文献   

8.
2011年1月16日,教育部社科委新闻传播学十二五战略规划工作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本次会议是根据教育部社科司和社会科学委员会的要求,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主办,学部新闻传播学组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共同承办的。在开幕式上,学部召集人、原山东大学校长曾繁仁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赵启正院  相似文献   

9.
童兵 《新闻前哨》2010,(10):12-14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即将招生。我国高层次新闻人才培养的路径得到拓宽,新闻院校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和方法有较大的调整,人们对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充满着期待。  相似文献   

10.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2):1+129-F0002
正浙江传媒学院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全国培养广播影视及传媒专门人才的两个主要基地之一。建校30多年来为我国传媒行业输送了万余名专业人才,素有"北有北广,南有浙广"之称。近年被国家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11.
全国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对课程设置提出了具体要求,一些学校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点,重新调整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研究这些高校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并将其与目前世界上出版产业与出版教育均较为发达的美国进行比较,可以给我国刚刚起步的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专业共性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应该整合一个以"新闻"为内涵的新专业:新闻传播学专业。新闻传播学的专业课程分为四个模块:专业依托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部校共建实验班就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新探索。本文的一些改革想法涉及教育体制的不少问题,需要各级教育部门的改革与支持。  相似文献   

13.
王洋  王琳 《传媒》2021,(15):88-90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构建与之相应的现代化传播体系,这就要求将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培养置于更广阔的背景和需求中来考量,在学生了解世情、国情、社情、民情的基础上,培养其综合运用全媒体知识技能和跨学科思维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基于此,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针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培养的主要问题,构建了"一二三四"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实施了一系列强调文文融合、文工交叉的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7月5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学院"第十四次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国内多所知名新闻院所的十几位学术大家,围绕当下新闻传播学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他们对于学科建设思路与布局、学科特色建设、学科团队与平台建设、学科国际化拓展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下面是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摘录,对于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的未来发展颇具启发意义。童兵(复旦大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地主任,新闻学院  相似文献   

15.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点合格评估是保证和促进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点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应着眼于从培养定位、招生选拔、资源投入、师资队伍、课堂与实践教学、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培养效果等几个方面来构建,通过该评估指标体系,为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黄钦  邓银行 《传媒》2021,(1):79-81
新世纪以来,我国一直在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律和模式,致力于改变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的学术化倾向.但是,从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教育来看,现有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等方面均存在"学术漂移"的现象,其成因包括专业型硕士培养缺乏规制与认同、"双导师制"难以落实、产学研结合中的"囚徒困境"等.正确认识和对待"学术漂移"现象,需要妥善处理好高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与市场化趋向、学术性与职业性、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统一性要求与多元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0月17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承办的"全国新闻传播教育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丁俊杰教授在会上致辞,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现代传播>主编胡智锋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院长高晓虹教授分别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主题研讨.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9月13~14日,第九届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杨宜音研究员、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程曼丽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高晓虹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新闻学院院长刘昶教授出席了会议。开幕式上进行了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换届仪式,  相似文献   

19.
杨婷 《今传媒》2023,(4):131-135
毕业论文是否具有问题意识关系到论文质量的优劣。由于长期不良的学习环境,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意识不足的现象。本文从论文写作角度出发,对人才创新能力与问题意识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行了分析,并剖析了缺乏问题意识的具体表现以及新闻传播学专业论文写作的特点,旨在提出培养大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第26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胡锦涛总书记于9月9日下午来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并且在新闻学院的网真演播室里观摩了一堂电视新闻直播节目采访课的教学片断。课堂上,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们扮作嘉宾、主持人,在老师指导下模拟采访过程,学习现场采访、演播室访谈、演播室连线的方法和技巧。总书记听完学生们的模拟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