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成了众矢之的,本文从公允价值的产生和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起的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较为客观地分析了为什么会出现认为金融危机是公允价值引起的原因,认为财务计量方法不是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不应该被废除和停止,但是在公允价值的应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随着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逐步完善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由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金融危机爆发后.业内外很多人士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是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罪魁祸首,建议取消公允价值计量。被视作防范金融风险利器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一时间让人们陷入了困惑。文章论述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探讨了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升级而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作为会计计量的公允价值准则被金融界认为放大了经济周期的影响,他们要求停止公允价值计量。迫于压力,FASB和IASC因此调整了公允价值准则。本文认为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完善公允价值准则在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要求,加强监管,使实行公允价值计量的风险最小化。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曾被称为“代表未来计量方向”的公允价值,一夜之间成为众矢之的。本文简介公允价值内涵、金融危机产生引起的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争议,从而研究两者之间的关联导致的公允价值计量调整,以期待公允价值会计逐步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运行比较平稳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在出现金融危机特殊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更容易加剧经营业绩的波动。公允价值的计量从理论上说不会损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实际中,由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企业的利益等,可能会使公允价值与会计信息可靠性产生偏离。为此分析了我国会计具体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计量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鉴于公允价值计量在美国次贷危机中的惨痛教训,本文主要从会计的角度分析了公允价值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对我国在金融危机环境下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由于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等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公允价值计量的优越性已经毋庸置疑.但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将公允价值计量推上了风头浪尖,银行家纷纷抨击公允价值是引起这次经济后果的根源,公允价值在未来是否有必要继续采用成为焦点.本文主要阐述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概念及其特征,公允价值计量对经济后果的积极作用和其所存在的经济弊端以及我国在实施公允价值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衍生金融工具的盛行、物价的波动推动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在全球范围的确立.百年一遏的金融危机又把公允价值计量推到了风口浪尖.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渐退去,经济复苏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争论也渐趋平息.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值得探讨与反思,完善和改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也应该有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公允价值是一把双刃剑,过去我们只是在理性上认识到这一点,2009年金融危机中各方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责难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公允价值的应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否完全取代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风暴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0.
我国从2007年1月起在上市公司全面实施新会计准则,其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被视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实质性进展。本文从公允价值产生的背景着手,将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进行了比较,并针对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产生的冲击,思考了公允价值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