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间接语言现象是自然语言交际中非常普遍的现象。间接语言有很多表现方式,本文探讨的是两种最典型的方式——间接言语行为和隐喻,在语用学的框架中梳理了各自的发展,分析了它们不同的推导过程。最后,肯定了隐喻化言语行为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乔玉巧 《文教资料》2010,(31):38-40
间接言语行为在日常交际中普遍.一直是语用学家研究的热点。但语用学的诸多研究对间接言语行为中的一些问题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Panther与Thornburg提出的言语行为脚本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揭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本质.弥补了语用学的一些不足。但要全面解释间接言语行为.还得考虑一些必要的语用参数。  相似文献   

3.
吴金林 《文教资料》2011,(19):39-41
本文阐述了什么是间接言语行为和语用歧义,界定了由间接言语行为引起的语用歧义。文中运用语用学知识论述了间接言语行为引起语用歧义所产生的语用功能,并分析了间接言语行为引起的语用歧义是遵守合作原则中的关联和方式准则,其语用用意也具有关联性。同时,还从关联理论和各种语境因素方面对准确认知间接言语行为引起的语用用意,成功实现言语交际,达到交际意图和目的做了解析,提出了可行的理解推理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4.
语用学可从哲学和认知科学两个角度研究。对间接言语行为的施为用意的研究主要是从哲学角度进行的,然而哲学并不能满意地回答受话者是如何以光速领悟说者的间接施为用意的。Panther和Thornburg提出言语行为图式的假设,认为言语行为是个整体,各部分由借代链接连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给与比较合理的回答,是当代认知语用学一个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间接言语行为的认知语用理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现有关联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间接言语行为实例的分析,从社会心理规约和关联性两个方面阐述了其认知语用理据,以揭示关联理论框架下间接言语行为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及其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言的形式、意义入手,分析了它们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以及语境对它们的制约限制作用.然后,简单回顾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活中大量存在的间接言语行为的语用功能及其理解过程.  相似文献   

7.
间接言语行为是人们在交际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语言现象。语言中的间接言语行为能够帮助交际双方借助语境信息理解说话者真正的意图。本文分析了西班牙语中常见的三类间接言语行为来说明间接言语行为在交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塞尔(J.R.Searle)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分析、探讨,论述了间接言语行为在交际中的表现形式和在语言使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间接言语行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什么是间接言语行为及其产生的语用基础,并详细介绍了间接言语行为应用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自从塞尔提出间接言语行为以来,间接言语行为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几乎没有人研究为什么会产生间接言语行为。通过从五个方面研究间接言语行为产生的机制:语境化、意向性、规约化、隐喻化及礼貌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转喻概念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分析,介绍了Radden与K·vecses对转喻生成类型的分类,并将之与认知心理学中的脚本联系共同分析行为脚本内组成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一步理解间接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学界的标记理论研究表明,间接言语行为中的语用标记是一个双向的、任意的、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它受制于一定的语境,带有明显的人为因素,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语言特点,可以表达丰富多样的"言外之意",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由语句内特定词汇和结构表达的命题意义叫言内意义,言内意义对听者或读者造成影响的意义叫言外意义.同时具有言内意义和言外意义的话语叫言语行为,而出于礼貌考虑间接执行请求、拒绝或抱怨等功能的言语行为就是间接言语行为.表示同一言外行为的言内行为,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文章选取一段极具个人特色的电影台词作为案例,介绍间接言语行为等一系列有关概念及其相互横向和纵向关系,并且探索与言内行为有关的各个翻译原则及其横向、纵向关系,从而从一个侧面展示语言学课程如何解决理论和实践联系这一个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言语行为理论”谈话语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在不同的言语环境中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的科学,语用分析如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一样,注重语言交际技能,所以以交际的角度看,语用是关键。本文着重在非语言性环境下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隐含义、语用原则及复句间的运用关系进行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15.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是一种对语言的意义进行研究的理论,其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对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目前大学外语教学现状,从语用学的角度阐述了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内涵。作者认为把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提高大学生语用能力及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从而强调了言语行为理论在外语教学,尤其是大学外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连贯不仅是语篇分析的一个核心问题,而且是语篇使用者认知过程的产物。转喻是人们认知思维的反映手段之一,在语篇的生成和动态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分析言语行为转喻过程中,增/损益度、权势关系、礼貌度和选择自由度等语用参数不可或缺。将语用参数有机融入到言语行为转喻的事态场景推理模式中,分析其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有助于为语篇中的语用推理提供较为完整的认知解释方案,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人物引语是英文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间接引语是引语的主要类型,在英文小说中发挥着主要功能,能够加强读者对小说中人物的感情、使语义密度得到加强并且表达出诙谐或者讽刺的效果。英文小说的翻译者必须对小说中的其它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进行分析,使英文小说的审美效果和主题意义得到充分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言语行为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末首先提出的,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Searle)在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性别研究是社会语言学所关注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以Brown&Levison等人的礼貌理论为依据,采用Blum-Kulka等学者的DCT语篇补全测试形式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在拒绝言语行为中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语用意图与语用效果之间的关系。针对人们头脑中存在的模糊认识,作者从语用行为的习惯性分类(言语表达、言语接受和言语交际)入手,分别对三类不同的语用意图、语用效果加以辨析。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语用意图和语用效果的产生、评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