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闻战线》第七期发表的《如此“脏乱差”》一文,列举了一些报刊工作秩序中的“脏、乱、差”现象,还提出了读者的希望:报刊工  相似文献   

2.
《新闻战线》第七期《如此“脏乱差”》一文,指出一些报纸上的错字、反字及画面倒贴。此类“脏乱差”,不论是作者笔误,还是校对不认真所致,总之都使读者皱眉。而另有些“脏乱差”,已不仅仅是令人皱眉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3.
什么叫做“新闻语言”?至今还无定论。但是“新闻语言”这个衔头,却是常常可以听到的人们的慨嘆之声。这大抵是指在我们的新闻中常常出现的那些公式化、概念化的八股语言。久而久之,这“新闻语言”在有些人的眼中,就成了公式化、概念化语言的同义语了。然而这的确是很不公平的事。要研究达种公式化、概念化语言的历史来源,不能认为新闻的写作在这方面早  相似文献   

4.
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这是读者多年来对新闻出版物的一种评价。你说冤枉吗?我们这些“生产”书报刊的“老总”们,心里最清楚:读者的评说是公正的。有错与无错,是辩证的统一。从宏观角度看问题,很难要求一部书,一张报,一丁点儿差错没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有错是绝对的,无错是相对的。但是,担负着生产精神产品的报刊社,可不能用“差错难免论”来搪塞读者,宽慰自己。眼下的事实是,读者——“上帝”一面在强烈呼吁报刊上消灭差错,为他们提供优质精神食粮,而另一方面天天“生产”书  相似文献   

5.
准确无误赏心悦目──浅谈治理报纸的“脏乱差”绵阳日报社谢显贵据调查,目前报纸的差错问题已大大地超过了国家新闻出版部门所规定的最高误差范围,引起了国内新闻出版界同仁的强烈震动:彻底治理报纸的“脏乱差”,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紧要关头。如何才能比较有效地达到...  相似文献   

6.
今年第四期《新闻战线》,在本刊评论员文章《新闻界整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中提出:“对读者缺少责任心,工作秩序中存在‘脏、乱、差’现象,就需要进行认真的整顿”,我是非常赞同的。目前,这种对读者不负责任,工作秩序中的“脏、乱、差”现象,不但存在,而且还较为严重。请看如下事例:湖南日报4月9日  相似文献   

7.
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是开展理论研究的两个基础性命题。多年来,我国新闻理论研究裹足不前,很大程度上与没有对这两个问题加以重视有关,这导致了理论建构的不稳定性和知识形成的不确定性。本文试图通过重新思考这一基础命题理清新闻理论研究的基本思维脉络。  相似文献   

8.
有些报道员写稿不少,采用率很低,原因何在? 一是“脏”:字迹潦草,歪歪扭扭,错别字连篇,标点符号乱用,东涂西改,难以辨认,使人望而生厌。二是“乱”:逻辑混乱,层次不清,结构松散,庞杂空洞,文不对题,自相矛盾,该写的不写,不该写的硬“堆”,主题不明确,中心被淹没,看不出稿子  相似文献   

9.
黄建东 《军事记者》2008,(11):66-66
有人说周林“傻”! 放着好好的组织股长不当,干起又苦又累的新闻干事来。去年4月初,周林从装甲某团组织股长调任某集团军的新闻干事,不少知心的战友得知这一消息后,都说他“干傻”了。因为在一些人的眼里,新闻是条“单行道”,发展路子窄。更重要的是“爬格子”是件苦差事,压力大,要求高,特别是作为集团军一级的“新闻官”,干得好这是你应该做的,干得不好领导可能就会找你“问责”。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语言要准确,这是无可厚非的。有时,新闻语言也需要“模糊”,模糊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更准确、更清晰。 所谓模糊语言,是指用不定词、词组构成语意,用来反映新闻事实的难以确定或不便确定的语言。新闻中的模糊语言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示时间、程度、范围、数量方面不确定的词或词组,如深夜、漂亮极了、方圆几十里、一大批;另一类是在相对具体的语境中其指向显得模糊的词语,如热情大方、冷酷无情、大概如此等。实践表明,运用模糊语言能使新闻产生真实美、形象美、准确美。通常情况下,有以下三种情况需要采用模糊语言进行模糊处理。 一、模糊与确定性——用模糊语言处理确定的事物——获得准确美 春节将到,记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邮电管理局,看到了跟一年前大不相同的情况,过去忙于分拣从内地寄来的大批副食品包裹,而今天却忙于收订大量报刊。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语言要准确,新闻语言同时也需要“模糊”,这是否又是一对矛盾,其实,这是辩证的统一。往往,模糊是为了语言表达得更准确、更清晰。所以,我们完全不必回避对“模糊”语言的研究。 许多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在特定情况下,巧用模糊语言恰恰可以摆脱尴尬,变被动为主动。相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有个儿子,叫王元泽。王元泽从小聪明伶俐,反映机敏。有一次,一个客人故意将一头鹿和一头獐同放在一个笼子里,有意问王元泽:笼子里哪个是鹿?哪个是獐?因为鹿与獐的外貌极相似,当时王元泽根本无法辨别哪是鹿哪是獐,但他又不甘心以回答不知道作罢。思考了一会回答客人:“那獐旁边的是鹿,鹿旁边的是獐。”客人一听,感到无可挑剔,连声称赞王元泽太聪明了。 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能收到奇妙的效果,反映出一种说辩理智。也可以想象,模糊语言在新闻写作上也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12.
报纸期刊的差错似乎是个瘤疾一些发行量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报刊.也时常差错不断.漏洞颇多。《新闻出版报》第2064期刊登的一篇校读文章,列举了全国某大报主办的新闻期刊今年第1期上.比较明显比较典型的编校差错19处。如此一本在新闻界有一定影响的期刊.差错俯拾即是。读者不禁要问:既然净化版面.减少差错,消灭差错是刊物质量的衡量标准之一.那么.像这样出现差错的刊物质量意识是不是弱了一点呢!类似这类刊物差错的报刊如今似乎不是少数。随便翻开报纸或期刊.只要稍有留心.就会发现病句、错字、漏字以及逻辑混乱、用词搭配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说的新闻语言,是指新闻作品的语言,或新闻写作时采用的语言。它以使用者的本民族规范化了的语言为基础,又以新闻报道的特殊要求加以改造,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方面显示出与法律、科技及其他行业语言有所不同的一些特点。有人把这一特点概括为新颖、真实、精练、活泼、通俗等。笔者以为,语言“逼真”是新闻“报道”最核心的语言原则。 一、新闻语言“逼真”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15.
辛红 《记者摇篮》2012,(8):25-26
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具有生命力,就要在新闻写作上下功夫。新闻语言不仅要准确,符合事实原貌,又要使语言鲜活生动,有所创新,具有时代感。新闻语言要突破定式。诚然,新闻语言要遵守语言的基本规范,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新闻语言也要随之变化。在新闻语言的使用上,我们更要有所突破,否则我们就很容易犯"假、大、空"的弊病,尤其是在正面宣传典型的报道中,新闻语言的把握和创新就显得至关重要。有些记者经常把先进人物写成是不管家庭,不顾身  相似文献   

16.
无论新闻被冠以什么样的称谓,其是否有报道价值以及如何报道才能引发受众最大的收视兴趣,必须考虑如何显现新闻对受众的有用性,即这个消息是否能给人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离开了事实,新闻就不成为新闻;离开了事实,新闻就与谣传无异。因此,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新闻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新闻必须既坚持具体事实的真实,更要坚持对事实的本质和全局的科学把握。这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要求,也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准则。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以范长江、穆青为杰出代表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都把坚持新闻真实作为矢志不渝的职业追求,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从而树立了党的新闻工作的良好形象和崇高威信。近几年,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新闻队伍迅速壮大,一大批未经过马…  相似文献   

18.
“快打开电视,别忘了看曝光台!”“走着瞧,咱们曝光台上见!”近一时期来,在家庭,在街头,在机关,“曝光台”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曝光台”不过是河南电视新闻中一个批评“脏乱差”的栏目,今年四月创办.迄今也不过播出十几期,何以有如此的轰动效应?这的确引起我们的思考: “后台”硬——上下同欲者胜。新闻批评难,难于上青天。这些年,新闻界饱尝发批评稿的苦头。不要说重大尖锐的批评了,就是轻描淡  相似文献   

19.
今年3月底开始,《南方日报》进行了近年来的第五次改版,其中大动作之一是在A03版开设“重点”版,整版报道新闻热点话题、焦点事件和人物,将其作为当天报纸的最大卖点来经营。“重点”版以敏锐的新闻触角,及时把群众关心的新闻“放大”,受到广大读的欢迎,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0.
常擎旗  王佳 《新闻传播》2010,(8):118-118
所谓新闻言论,一般是指在新闻媒体上发表的与新闻事实相关的议论性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