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进程的推进,我国的整体教育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现象,如"后三分之一"学生的现象,这严重地制约着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本文从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含义及作用入手,就如何实现"后三分之一"学生的转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教学体系中,数学一直都是让很多学生头疼的学科.数学因为逻辑要求比较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都遇到了很多的难题.教师要认真研究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争取转化"后三分之一"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让"后三分之一"学生增强自学水平,提升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三自式"学习,可拓宽学生数学学习的宽度,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适时的引导,能给予学生"三自式"学习以有力支持,对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村数学课堂中"后三分之一"学生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后三分之一"学生的状况,结合教学经验说明了几点教学体会,希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小学低段学生正处在学习习惯的养成期,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数学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又乐于学习数学。但是在平时不难发现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习惯上存在不少问题,以"三方互动卡"的研究为载体,探索培养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策略。通过"三方互动卡"整合学生、教师、家长的多方力量,共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在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在教学中逐渐开始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对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在"小升初"期间,由于数学学科知识的逻辑性、抽象性显著提升,这对学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加强教学衔接,引导学生很好的适应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本文主要是从学生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如何做好"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如何渗透数学问题才能避免学生出现知识的倾倒,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不产生抵触心理,这是在目前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所以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意识,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张贤流 《新教师》2020,(1):61-62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关注到学生在学习中所形成的学习习惯。但是,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可以看出,一些教师采用的方法不合理,对学生所产生的启发性不足,不利于他们形成较好的习惯。因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先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并结合实际教学的情况,探究了小学数学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准备阶段,也是教师的必修功课.良好的备课能够促使教学的良好发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随着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学的备课阶段也要进行创新,教师的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秉持学生人人平等的准则,改变原有的只关注优秀学生的做法,密切关注"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发展,进行有效的分层备课和分层教学,有效地提高备课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为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做好三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使学生积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专辑简称2011年版课标)首次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要求,并且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当经常考虑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突显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重要性似乎不言而喻,可真正将之落到实处又绝非易事。很多教师缺乏这方面的意识,或者根本就不知道在教学实践中该怎么去落实。因此,本期专辑从教学实践出发,主要从阅读习惯、操作习惯和反思习惯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给予读者帮助、启发,同时也期待大家从数学学科角度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亚飞 《考试周刊》2010,(21):76-77
学生升入高中后,数学学习两极分化日益加剧。这样不论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素质教育角度,如何提升普高段学生数学综合学力打破数学分化瓶颈,探索分化成因及对策,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数学教师更应该关注那些在数学上下了功夫却事倍功半的学困生.多研究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意志品质,把这三个教师可控制变量融合在课堂教学模式中。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践研究,教师逐步自觉把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学习方法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意志品质这三个"教师可控制变量"融合在"导学探究式"数学教学模式中,使学生数学学习分化得到仞步抑制.从某种程度说,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施新课改的信心和能力,提升专业素质,就能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带动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数学操作是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极力倡导的一种数学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数学操作来优化学生数学学习,逐渐提升学生数学能力。教师可以从"创设情境,激发操作兴趣;合理设计,优化操作方法;有序操作,养成操作习惯"三方面提升学生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兴奎 《成才之路》2023,(33):133-136
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给学生的人生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在数学新课程标准引导下,教师充分认识到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培养的重要性,不仅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创新性数学学习素养,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相互交流习惯。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素质教育的必然,它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三分之一"教学法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先预习,老师再点拨,最后来消化,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自学能力. "三分之一"教学法是使.学生依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预先思考.有针对性地认真倾听,进行学习的复习与总结,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与新课程改革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的精神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教育教学思维和教学理念更新迅速,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地位和角色与以往相比发生很大的变化,更突出学生的发展,开始关注学情的变化。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数学学习兴趣的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所以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学习贵在自觉和自知,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往往成绩较好,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极为重要。作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探究了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希望促进数学教学的长远发展,实现学生的可持续进步。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焦点,提出教学中应留给学生更多空间,以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目前的高考在考查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渗透人文素质的考查.这对中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传授知识和解决常规问题为重点的数学教学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学数学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叶圣陶先生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所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已成为新形式下教师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下面笔者就如何灵活利用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就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衔接问题,是许多数学教师困惑而又急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中这一问题更为突出。教师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关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几个方面的衔接上进行阐述,以期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小学学生的教育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很多教育者的关键问题,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行为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认知能力及学习习惯养成与其他阶段学生存在很大不同,教师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将更多的精力和关注投向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及行为习惯塑造。数学工坊这是基于小学学生数学知识学习需求而建立的一个全新教学体系,它给予了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将传统的数学课堂转化成为学生品味数学乐趣、探索数学知识的重要场所。这也有效地帮助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更好地感悟数学思想,本文围绕"数学工坊"课程的构建与实践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