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毅 《海外英语》2014,(7):217-218
该文运用巴特的符号学理论对《伊芙琳》进行一次叙事学的分析,以行动符码、阐释性符码、文化符码、义素符码、象征符码等5种符码来进行分析,来挖掘其内涵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小说《伊芙琳》中,乔伊斯用同情的笔触完美地塑造了伊芙琳这一饱受生活之苦而决定逃离、最终却在逃离前退缩的青年女子,从接受理论视角看,乔伊斯在《伊芙琳》中采用了叙述角度不断转换,用词平常、朴实,心理描写以内心意识为转移的多种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乔伊斯的《伊芙琳》通过对伊芙琳努力挣脱父权制度控制、经历内心挣扎却失败的故事描写,表现出他对20世纪初爱尔兰女性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希望女性能够不断争取独立和自由,勇敢追求幸福。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通过社会背景、家庭生活、感情世界方面对《伊芙琳》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詹姆斯·乔伊斯是后现代主义作家的代表。《伊芙琳》是他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其中一篇。在《伊芙琳》中,乔伊斯通过使用圣经戏仿以及反讽的手法,展示了现代西方人扭曲空虚的心态。本文主要以原型批评理论为研究视角,对小说《伊芙琳》中的场景、人物进行探究分析,解读其中的圣经原型。  相似文献   

5.
《伊芙琳》是爱尔兰作家乔伊斯著名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第四篇,成功塑造了一个男权社会中的弱势女性伊芙琳的形象。本文从经济不独立、性格软弱和选择妥协三个方面分析了伊芙琳作为弱势女性的形象特征,并指出小说中描写的伊芙琳短暂的女性意识觉醒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劳伦斯作品《马贩的女儿》主人公梅贝尔和乔伊斯作品《伊芙琳》主人公伊芙琳所面临的人生困境和机遇相同,却有着不同的人生结局。本文从劳伦斯和乔伊斯这两位英国文学巨匠的生活背景、社会背景和他们对人性理解的差异出发分析导致两位女性不同命运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姜奕村 《海外英语》2013,(9X):190-192
该文旨在运用法国符号学家格雷马斯的符号学分析框架,对一则故事进行分析。笔者将故事分为两个部分,按照格雷马斯提出的框架从三个层面对故事进行剖析。这三个层面分别涉及语篇的语词层面,叙事层面和深层层面。产生故事的结构逻辑从这三个层面中体现出来。语词层面包括对显现要素、对立项和语法特征的分析。叙事层面考察行动叙事模型和规范叙事模型的运作过程。在深层层面里,著名的符号学矩阵将阐释故事所蕴含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的角度对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伊芙琳》中的心理线索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解析:人格结构解读、压抑解读以及移位和浓缩解读,探索了弗氏理论对现代文学的心理影响。  相似文献   

9.
格雷马斯符号学分析模式包含意指结构的三个层面:语词层面、叙事层面和深层层面。格雷马斯着力于对不同层次的确立和相互关系进行研究。语词层面注重对具象成分和对比项的分析,叙事层面描述抽象的叙事语法,深层层面通过符号学矩阵揭示语篇的价值转换。在此过程中,格雷马斯一向忽视的语境分析也应该纳入到其总体考虑之内。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符号矩阵理论,来分析《花月痕》文本的双重含义.即行动与价值的二元关系,以及个性与权力、金钱的关系,试图对《花月痕》进行一番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格雷马斯是法国著名结构主义符号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符号矩阵理论。《鬼魅丹青》是迟子建的代表作,描写了三段不幸的婚姻、两段婚外情以及拉林小城人鬼难分的世态。结合符号矩阵理论,从结构层面对该作品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进行分析,能充分揭示文本的深层底蕴。  相似文献   

12.
短篇小说《伊芙琳》讲述了伊芙琳在出走的最后一刻却放弃的故事。乔伊斯笔下的伊芙琳是都柏林人甚至是爱尔兰人的代表,伊芙琳的个人遭际和精神困境展现了都柏林人内心瘫痪的本质。乔伊斯试图通过描写内心瘫痪的伊芙琳来唤起整个爱尔兰人的觉醒。  相似文献   

13.
陈萌 《考试周刊》2011,(60):45-47
由于符号学的存在,产品包装的信息传达变得更加科学准确,设计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符号学内容丰富,本文针对符号学中的象征符号进行研究,阐述了符号学与包装设计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在包装设计中如何更精确地运用象征符号,更准确地向购买者传达产品信息,最终设计出更优秀的包装。  相似文献   

14.
《伊芙琳》是乔伊斯的作品《都柏林人》中描写青年时期人物的首篇,它描写了主人公伊芙琳在家乡受到压迫的状态,对离开家乡后新生活的想象以及选择将来要过哪一种生活时两难的心态。但是伊芙琳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个人思想状况,决定了她的这两种选择都难以逃脱她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女性的命运悲剧性。留在家乡,她要继续承受来自其他民族、社会伦理与道德、父权制社会和家中活着的父亲和过世的母亲的压迫;离开故乡,她所相信的弗兰克无法给于她所期待的幸福和自由。只要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她自己作为一个女性独立自由的意识没有觉醒,那么她的人生就注定是一场悲剧。  相似文献   

15.
乔伊斯的短篇小说《伊芙琳》讲述了主人公伊芙琳在出走的最后一刻却放弃的故事。伊芙琳是乔伊斯笔下都柏林人甚至是爱尔兰人的代表。乔伊斯展现了他们内心瘫痪的主题。而乔伊斯指出瘫痪、病患就是解放他们思想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6.
《伊芙琳》选自作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短篇小说集《都伯林人》中第四篇,该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处于劣势的女性角色伊芙琳。受20世纪的爱尔兰深受大英帝国殖民统治的毒害,男权主义和宗教势力盛行,女性无疑被套上了多层枷锁,伊芙琳就是丧失地位和话语权的弱势女性代表。文章从伊芙琳角色的显著特征、性别形成过程及其悲惨结局清晰地展示了弱势女性社会性别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章结合法国社会生活中的言语活动,探讨幽默家利用语言自身规律和法则创造幽默以及用言语表达艺术来创造和表达幽默两种类型,分析幽默的语言技巧,用语言符号学理论解释产生幽默的语言基础。分析幽默语言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原由。从生活中的幽默语言现象揭示语言符号学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笔者将用西方结构主义符号学、格雷马斯文学符号学理论中最著名的符号矩阵及文本细读的方法对文本进行解析。 所谓格雷马斯的符合矩阵模式,既是一种二元对立的结构分析方法,即:若设立一项为x,它的对立一方则为反x,在此之外还有与x矛盾但并不一定对立的非x,又有反x的矛盾方即为非反x。  相似文献   

19.
笔者将用西方结构主义符号学、格雷马斯文学符号学理论中最著名的符号矩阵及文本细读的方法对文本进行解析。所谓格雷马斯的符合矩阵模式,既是一种二元对立的结构分析方法,即:若设立一项为x,它的对立一方则为反x,在此之外还有与x矛盾但并不一定对立的非x,又有反x的矛盾方即为非反x。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文学评论家们分析的热点。不同的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有不同的形象,但是大部分文学作品中的女性都处在男权社会的控制下。通过对《伊芙琳》和《痛苦的事件》中的两位女性形象的分析,结合菲勒斯中心主义和女权主义作家波伏娃的“第二性”观点,揭示女主人公伊芙琳和爱米丽·西尼考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及附属地位,并探讨其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