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暗示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当一个人处于一个环境中,会无时无刻被这个环境所“同化”,因为环境给他的心理暗示让他不知不觉中学习.所以成人的暗示在某些情况下,影响了孩子,甚至成为孩子的学习目标,而这些暗示具有两面性,积极的心理暗示改变幼儿的消极情绪和行为,反之消极的暗示消除孩子的积极行为.无论在家庭还是学校教育中都存在着暗示行为,有意暗示和无意暗示影响幼儿的行为,根据幼儿不同的发育阶段给予积极的暗示和诱导,就会使幼儿有意或无意的做出各种反应,在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所谓心理暗示就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个体发放信息,而个体接受了这些信息后无意中做出的一种心理现象。它能够发掘蕴藏在人身上极其巨大的生理和心理潜力。为了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并保持稳定的学习积极性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适时地、合理地运用暗示,设置情感体验的情景,将对学习效果起到促进作用。(一)语言暗示语言是心灵的窗口。教师的行为、品行、作风、性格、知识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言表达出来的。在教学  相似文献   

3.
在英语课堂上,由于学生的英语知识相对薄弱,知识面不够宽,经常会出现不大理解教师意图的情况。这个时候,暗示艺术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比如,一个眼神、一个身体动作、或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这些暗示虽说不很明显,有时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绝妙作用。  相似文献   

4.
暗示是人际交流的一种手段。在学校教育中实施暗示教育有时能收到其他教育形式难以达到的教育效果。本文阐述了实施暗示教育的意义、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龙璇 《文教资料》2010,(13):144-146
在实际教学中,暗示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可以被积极地引入思想品德教学中并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案例分析.阐述了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恰当运用环境暗示、语言暗示、行为态暗示、活动暗示和自我暗示.从而激活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堂,实现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6.
伟伟从小就特别好动,静不下来,整天到处乱跑,乱翻东西。只有看动画片时他才能安静下来,可一旦动画片结束,他又是“大闹天宫”。我们觉得他就像个孙猴子,整个家被他闹得乱七八糟的。我的一个朋友建议我带孩子去医院看看是不是患上了小儿多动症。可是,我又担心就这么去医院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心理暗示,所以想先问一问,多动症应该怎么鉴别?  相似文献   

7.
洛扎诺夫给暗示教学法下的定义是:"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结合起来。"暗示教学法一词,又称启发教学法,它是保加利亚暗示学专家格奥尔基?洛扎诺夫在60年代中期创造的,被称为是一种"开发人类智能,加速学习进程"的教学方法。根据它的这些定义,本文谈谈在教学中的策略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心理暗示教育的七种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芳琳 《教书育人》2000,(13):37-37
心理学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群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有着较强的心理暗示接受力,在有效信息源的刺激和触动下,人的大脑皮层的潜意识中会在一定程度上不自觉地用这种信息支配着往后的思想和日常行为。因此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教育,其效果颇为显著。 学生的心理因素千差万别,利用心理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必须注意因人定法。本文试介绍七种心理暗示教育的途径,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途径一:巧设“中介”。有一位教师曾做过这样的试验,他严肃认真地向几个自认为自己缺乏学美术天赋的学生透露一个“秘密”:有几位学术水平很高的…  相似文献   

9.
尹红 《辅导员》2012,(Z2):122+108
所谓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接受暗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人群中,妇女与儿童的接受暗示性比男性更高。暗示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力。比如,孩子在玩具柜前赖着,非要买小汽车不可,躺在地上打滚、撒野。一位妈妈心一软,答应了,这就给孩子一个心理暗示,下次还可以用这个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同样的事情,另一位妈妈对孩子的耍赖毫不理会,妈妈的行为暗  相似文献   

10.
庄琴 《考试周刊》2010,(35):228-229
根据心理学,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相符合,这种现象称为"暗示效应"。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暗示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救治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关键在于接受心理暗示的个体自身如何运用并把握暗示的意义。其中,对学生的"暗示"可以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积极的暗示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态;消极的暗示是学生心灵的腐蚀剂,让孩子情绪低落,产生自卑和自弃心理。  相似文献   

11.
在话语交际中,很多情况下说话人并不直截了当地表达意图,而是采用曲折委婉的方式,其中话语暗示是一种重要的言语策略。话语暗示机制是由话语暗示的手法、类型、制约条件、动因等元素组成的一种会话规则系统。根据暗示言语执行的交际原则潜准则,话语暗示可分为礼貌式、省略式、幽默式。话语暗示机制是发生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因此,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都参与其中,暗示机制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有一次正上课时,班里一个非常爱画画的孩子在下面偷着画画,我没有终止讲课,而是用眼神暗示他听讲。下课后,我走到他身边让他拿出上课画的东西,他不情愿地拿了出来。我拿着画,饶有兴趣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教学中,有效运用暗示效应能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在此,先借助两则小故事来理解"暗示效应"。故事一:很多年前,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让大学生评价两段作品,告诉他们说,第一段作品是英国大文豪狄更斯写的,第二段作品是一个普通作家写的。(其实这两段都是狄更斯的作品。)结果大学生对两段作品作了悬殊的评价:第一段作品获得了慷慨的赞扬,第二段作品却受到了苛刻的挑剔。故事二:苏联天才演员N·H·毕甫佐夫平时老是口吃,但是每当  相似文献   

14.
教学研究在经历了纵深发展之后,正在寻求新的拓展空间。教学研究转向艺术的发展方向是未来的趋势,将心理暗示运用于课堂的教学暗示艺术具有独特的教学功能。教学暗示由语言类的教学暗示、动作暗示、艺术暗示、距离暗示、教师的人格魅力暗示等构成。教学暗示艺术已经在不同学科教学中得到运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教学研究在经历了纵深发展之后,正在寻求新的拓展空间。教学研究转向艺术的发展方向是未来的趋势,将心理暗示运用于课堂的教学暗示艺术具有独特的教学功能。教学暗示由语言类的教学暗示、动作暗示、艺术暗示、距离暗示、教师的人格魅力暗示等构成。教学暗示艺术已经在不同学科教学中得到运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管子》中的暗示心理学思想突出体现在《牧民》、《法法》等篇,它揭示了“权威暗示”这一现象产生的条件,权威暗示与受暗示者知、情、意、行的关系。暗示与模仿的关系,权威暗示与价值定向的关系等。本文还运用现代认知理论对权威暗示进行了“认知途径”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暗示具有神奇的教育力量,它像一把双刃剑,有的暗示给孩子传达着消极信息,有的暗示则传达了积极信息。例1:消极暗示。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男孩子学习比较自觉,还考上了一所奥林匹克数学训练班。有一天,他主动找妈妈说:“妈妈,你是不是觉得我特别笨?”妈妈莫名其妙:“这怎么可能呢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我有幸成为赴美学习小组的一员,参加了美国盖蒂艺术中心在内不拉斯加州艺术教育培训基地举办的“草原之光”培训班的学习,在学习中,极具美国文化氛围的艺术教育方法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受益非浅。现将我个人在学习中一些感受与大家分享。一、运用暗示教学法,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保加利亚著名心理学家洛札洛夫从1955年就开始了暗示教学法的专门探讨,经过将近10年的研究,形成了他的暗示教学理论和暗示教学法体系。这种教学法,强调通过精心设计活泼愉快的学习环境,运用教师的威信、音节、节奏等各种暗示因素,充分调动人…  相似文献   

19.
电影《卧虎藏龙》的音乐由著名作曲家谭盾执笔构设,随着电影票房所开创的佳绩以及国际主要电影奖项的获得,其电影配乐也逐渐风靡开来。谭盾在此影片的配乐改变了他传统的古典音乐创作风格,这种多元化的音乐创作对影片的剧情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并且也向观影者渗透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以此为案例对电影配乐对戏剧发展的表述作用与电影中凸显的人文精神是如何通过音乐予以暗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题记:心理暗示术的创始人法国的埃米尔·库埃在年轻时成为一名药剂师,通过试验他发现,当他向某位病人夸赞药物的疗效后,病人真的好得很快。通过几十年的研究,他发现一个人的心理暗示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状态,身体状况,还可以用心理暗示对孩子的教育起到化龙点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